蔡健雅:三度拿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卻很多年看不起自己

2022年07月03日12:28:13 熱門 1169

采寫:新京報記者 楊暢

人物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新媒體編輯:吳冬妮

【本文為新京報Fun娛樂公號(ID:yuleyidian)原創內容,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回到“初戀情人”的懷抱,再次與其喜結連理,有多難?對於蔡健雅而言,這用了她將近二十年的時間——7月18日,一襲深V長裙的蔡健雅緩緩登上發布會舞台,與環球音樂舉行簽約儀式。面對着背景牆上細數她音樂歷程的VCR,蔡健雅的眼眶有些濕潤,畢竟,這離她在環球寶麗金髮布首張國語專輯,已經過去了快二十年。

“做人很難,做有才華的女人更難。”在與主持人對話的過程中,蔡健雅點頭感慨道。這些年來,她經歷了環球、華納、亞神等唱片公司時代,從一位創作女歌手成長到金牌音樂製作人。她是第一位三次獲得台灣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的藝人,不過,除了收穫的喜悅之外,這段歷程里也充斥着不確定的心酸。

蔡健雅:三度拿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卻很多年看不起自己 - 天天要聞

人物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從出道時不在狀況內的創作型歌手,慢慢進入一個尋找自己的過程,中間一度有點失去方向,一度想放棄做音樂,後來終於下定決心自我重建,找到蔡健雅到底是誰,這就是我的人生。”

發布會後,蔡健雅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專訪。她坦言,目前的生活已不再全部圍繞音樂打轉,所以透過那些或認真或調皮的字詞句,不僅可以看到錄音室里認真打磨的“音樂人”蔡健雅,還可以看到網絡表情包中的“人來瘋”蔡健雅,當然,那位大有把烤甜點作為主業的“烘焙師”蔡健雅,也一定不會缺席。

PART 1:主業還是副業

“寫不出歌,我就去用洪荒之力烤甜品”

“我的微博是否近日已變成‘蔡健雅投食日記’?”7月的一天,蘇打綠主唱吳青峰感慨道。

自從今年元旦休團以來,青峰透露自己已經胖了七公斤,而體重到達人生巔峰的幕後,他指認始作俑者就是蔡健雅。“我負一半的責任”,對於好友的“發福”,蔡健雅笑着承認道,“因為他離我最近,我們是鄰居,他好像一直在跟蹤我,我搬去哪裡,他就搬去哪裡。”

蔡健雅:三度拿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卻很多年看不起自己 - 天天要聞

蔡健雅:三度拿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卻很多年看不起自己 - 天天要聞

蔡健雅:三度拿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卻很多年看不起自己 - 天天要聞

隔三差五就能在吳青峰的微博上看到蔡健雅的烘焙作品。

但凡關注過蔡健雅微博的人,都知道她用甜品拉仇恨的威力,“我喜歡深夜放毒,非常‘變態’。”蔡健雅說,“你來我家就會看到,我廚房雖然小,但它已經是一個專業的烤甜點廚房了,所有該有的東西,全部都塞滿了,鍋子、烤盤,各式各樣的東西。”

去年上半年,蔡健雅去法國學習了三個月的烘焙,不顧歌迷們“玩物喪志”的抓狂留言,最近的她依然在用洪荒之力烤着甜品,“我對做甜品的態度,每個朋友看到都會被我嚇死,因為只要一個甜品失敗,我就會日夜顛倒,一直烤一直烤,哪怕耗盡所有財產,也要去買食材,做到我理想中的狀態。我曾經真的碰到過一個食譜,把我完全打敗,那是一個日式的抹茶斑馬起司蛋糕,類似舒芙蕾,沒想到做第一個時在烤箱里嘭嘭嘭,出來之後像是輪胎漏氣一般。那一刻對我打擊非常大,再做一次,同樣的結果,又換另一個食譜,還是一樣,那時候我已經不管自己的性命了,重複做,最後終於烤到成功。”

蔡健雅:三度拿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卻很多年看不起自己 - 天天要聞

經歷過多次失敗之後(左),最終蔡健雅成功做出了這款日式抹茶斑馬起司蛋糕。圖片來自藝人微博

這種執著,讓蔡健雅的朋友們津津樂道。其實,這正是來源於她長年在製作專輯中養成的習慣,“因為總是要求自己做到最好。沒有上限,就會鑽牛角尖。”

而面對諸如“甜品家,麻煩問下你的業餘寫歌工作怎麼樣了?”的留言,蔡健雅也透露了自己的創作習慣,“我一年大概有一兩次集中的火山爆發期,靈感一來,我就把自己與鋼琴、吉他鎖在屋子裡,一兩個星期不出門,最多的時候,一次寫了三十首歌。現在2017年的爆發期還沒有到來,所以你看我還在烤甜點就知道了,哈哈。”

PART 2:從低谷到巔峰

A.第17屆金曲獎:《雙棲動物》,是最想放棄的時候

蔡健雅是第一位三次獲得台灣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的藝人,“其實這三次的印象都非常經典非常深刻”,她說。

1975年1月28日,蔡健雅出生在新加坡。曾在理工學院研讀工商管理的她,從小就熱愛唱歌表演。後來,她成了酒吧駐唱樂隊的主唱,因為在討論歌曲編曲時,樂隊成員的一句“你一個女生,懂什麼音樂”,她默默買來吉他和吉他譜,立志要做出優秀的音樂作品。

蔡健雅:三度拿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卻很多年看不起自己 - 天天要聞

首張國語專輯

1997年,蔡健雅在新加坡發行第一張英文專輯《Bored》,1999年簽約寶麗金,推出第一張國語專輯《Tanya蔡健雅》,從此,這位樂壇才女走進了大眾視線。蔡健雅直言,在出道的第一個10年里,她整個人都不在狀況中,“只知道自己會寫歌,但是我沒有想過要當歌手,也不知道在台上要做什麼,所以就會很慌,也沒有成就感。”

在進入唱片公司之後,蔡健雅發現,當她製作完每張專輯,都會有員工離開。“為什麼每一張都要去認識新同事,為什麼大家都在離開,是我不夠好嗎?”創作人的細膩心思,讓她總是在意。經歷過在環球寶麗金的發展,蔡健雅又簽約了華納唱片,從那以後,她經歷了人生中最缺乏自信的階段——

“當時有了新的機會,就是去唱別人寫的膾炙人口的歌,我試着去取悅大家。但同時,我也開始不停地自我懷疑,我做音樂,本來就是因為會寫歌,但現在你們不讓我寫歌,只想我唱歌,是因為不喜歡我寫的歌嗎?”漸漸地,蔡健雅覺得自己就像一個“沒人要的孤兒”,一直被人“推來推去”。

蔡健雅:三度拿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卻很多年看不起自己 - 天天要聞

《雙棲動物》

蔡健雅:三度拿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卻很多年看不起自己 - 天天要聞

2006年第17屆台灣金曲獎頒獎禮,蔡健雅獲得最佳女歌手獎。圖/視覺中國

“我最想放棄的時候,就是在《雙棲動物》那張專輯。當時製作到一半,突然間被喊停,我完全不知道什麼原因。後來隔了半年才又繼續,發行之後宣傳期也非常短,我就覺得好吧,這張專輯做完大家就好聚好散,就離開音樂。但反而是那張專輯得了金曲獎,人生啊,就是這麼的妙。那次拿獎真的拉了我一把,我就對自己說‘你振作吧小朋友,你真的可以繼續做音樂,但是你必須搞清楚狀況’。”

B.第19屆金曲獎:《Goodbye&Hello》,經歷了刻骨銘心的感情

在陌生的環境里沉澱自己,是蔡健雅的一個習慣。在拿到第一座最佳女歌手獎盃沒多久後,她就一個人去了印度。

在印度的日子裡,蔡健雅學習瑜伽,如今她胳膊上的肌肉線條,依然是長時間堅持瑜伽所留下的“遺產”。她也在那裡重新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那個時候每天做完瑜伽,我就會跟一群學生去一個朋友家聚集,然後玩音樂。我們也常常在晚上去咖啡店進行小小的表演,大家都帶着小小的樂器,我也帶了一把小吉他在裡面唱歌。沒人知道我是歌手,那些外國學生聽完我唱歌之後就一直鼓掌,說你那首歌好好聽,我很感動,就覺得做音樂在台上一定要有這樣的感覺。”

蔡健雅:三度拿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卻很多年看不起自己 - 天天要聞

《Goodbye&Hello》

這種音樂帶來的原始熱情,讓蔡健雅決定將自己歸零,重回唱作人身份。回到台灣之後,她與亞神音樂簽訂了唱片合約,簽約後的首張唱片《Goodbye&Hello》,被蔡健雅視為一個徹頭徹尾的人生轉折點,“它真的讓我回歸到創作歌手那條路,找到自己。公司跟我說,不如你自己來擔任專輯製作吧,我真的是厚着臉皮說好,可以,包在我身上,但其實我根本不會。幸虧小時候我媽把我當成男生,所以我可能有一些對機器的敏感,再加上以往也會站在製作人身後觀察細節,讓我自己‘生’出了這張專輯。”

蔡健雅:三度拿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卻很多年看不起自己 - 天天要聞

2008年第19屆台灣金曲獎,蔡健雅獲得最佳國語女歌手獎。圖/視覺中國

《Goodbye&Hello》不僅讓蔡健雅拿到最佳女歌手,還獲封最佳專輯製作人,《達爾文》《空白格》等多首代表作,都出自這張專輯。“剛好那段時間又經歷了一段非常刻骨銘心的感情,所以全部的元素加在一起,讓我整個靈感非常的澎湃。我覺得最佳專輯製作人獎真的是上天對我太好了,可能評委就是因為看到我非常愛面子,非要硬着頭皮去把一張專輯做好吧。”

第23屆金曲獎:《說到愛》,最黑暗、黑暗到無法呼吸

蔡健雅的胳膊上有兩處文身非常顯眼,一處是她經常念的經文,一處是一個英文單詞“Breathe”(呼吸)。《呼吸》是蔡健雅創作的一首歌曲,但這個文身,卻是來源於一段黑暗的時光。

蔡健雅的父母在她小時候就離婚了,對於父親,她一直不願提起。在製作《說到愛》的時候,蔡健雅經歷了胸悶在生理上的折磨,而她的父親,也在那段時間離開了人世。“我真的沒有辦法呼吸,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聲音,在台上也沒有辦法唱歌,真的影響了健康,是我最黑暗最黑暗的時候,狀態非常的糟糕。父親的去世,其實是失去了一個又熟悉又陌生的人,在情緒上真的是拉扯很多。”

蔡健雅:三度拿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卻很多年看不起自己 - 天天要聞

《說到愛》

《說到愛》其實是一張治癒系的專輯,“我做了一張多麼正面的專輯啊,但是我每次錄音的時候都要花很大的力氣去控制自己,後來得獎,對我而言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安慰。我每次都想讓大家覺得這個音樂是輕透的,是有空氣感的,但是背後的故事非常的複雜,我真的錄得很辛苦才把它錄出來。”

蔡健雅:三度拿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卻很多年看不起自己 - 天天要聞

2012年第23屆金曲獎頒獎典禮,蔡健雅再次拿到最佳國語女歌手獎。圖/視覺中國

比做甜品更甚,音樂里的蔡健雅,是百分之兩百的完美主義。如今,離她的上一張專輯《失語者》的發行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年,她在用盡全身力氣在音樂中跳脫自己之後,卻直到今天還未完全“康復”,“當時每一天都覺得我不夠好、不夠好、不夠好,可能因為這樣子,做完《失語者》之後到現在,我都有一點不敢去碰音樂,因為我真的花了很多心思。”

PART3:從討厭自我到擁抱自我

“一群巴黎女人,讓我重識自己”

與音樂中的完美較真不同,採訪中的蔡健雅,隨性可愛,講到激動時會手舞足蹈,聽到記者的誇讚也會捂臉害羞。正如她所言——“我是一個非常好聊的人”。

當天的採訪間隙,蔡健雅一邊補着妝,一邊詢問化妝師“那種會讓嘴唇看起來亮晶晶的唇膏是什麼牌子?”如今經常以紅唇示人的她,會在微博上給歌迷推薦唇膏色號,會自己研究畫眉毛和眼線,雖然依然細節到——“眉毛多一根少一根都會不一樣,眼線再多0.001厘米,都影響整個臉的比例。”而這些事情,曾經在剛出道時期的蔡健雅眼中,都不屬於要考慮的範疇。

蔡健雅:三度拿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卻很多年看不起自己 - 天天要聞

人物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以前我就覺得,公司都要把女生打扮得像一隻蝴蝶,但我就是不要像其他女生一樣。因為自己也不漂亮,就是一個大大咧咧的女搖滾,所以沒有太多的想法。”而讓蔡健雅發生改變的,是一次巴黎旅行,“看到巴黎街頭充滿着女人味的女人,非常自信,非常自在,突然間給了我一個好大的打擊,就覺得為什麼我是一個女生,卻根本沒有這樣子的感覺。”

於是,蔡健雅下定決心擁抱自己,“當你喜歡自己的時候,真的有很多能量會開始改變,其實很多年我都會討厭自我,看不起自己,明明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但就是沒辦法去執行,因為我被語言能力、膽怯等等很多東西困住了。所以從出道到現在,最感動的就是,我真的看到了自己的轉變,從一個完全拒絕穿高跟鞋,拒絕穿裙子,拒絕紅色口紅的人,到現在可以去自信掌控所有,哪怕把我扔到世界角落的農場去與人聊天。我也不怕。”

“那其實你還是挺搖滾的。”記者說。

“我一直都很搖滾,我是裝優雅的搖滾妮兒。”蔡健雅眨眨眼。

【新鮮問答】

Q:“愛情”在你的作品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命題,你對於愛情的態度是怎樣的?

A:我非常渴望愛情。我很喜歡談戀愛,我相信愛情的力量,但是我也很怕愛情的摧毀力,它可以讓一個人失去自己,但是當你在最佳狀態的時候,你會覺得全世界在你的手掌裡面。

Q:在創作的時候,什麼樣的狀態會讓你感到舒服?

A:我一定要在家裡,一定要很邋遢。現在我並沒有每分每秒都在想音樂,但靈感一來我就會入魔,很像那種過動兒,也像是放太多電池的玩具兔子。我會一邊彈吉他,明明彈着一個旋律在這邊,中間還會覺得不行,我還有一首歌要寫,所以一直在寫。睡覺也完全睡不着,因為旋律會一直在腦子裡往外冒,我就想說,你到底什麼時候能停,我需要睡覺。

蔡健雅:三度拿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卻很多年看不起自己 - 天天要聞

蔡健雅和蔡依林關係很好,常一起出去旅遊。圖片來自藝人微博

Q:你為陳奕迅、蔡依林、王菲等很多歌手寫過歌,有沒有印象深刻的合作?

A:我印象深刻的,應該是Jolin蔡依林。很多年前,我們在一些後台碰面的時候,只是點頭之交,後來有天她說要找我寫一首歌,我受寵若驚,因為真的覺得,我跟她的世界好像不一樣。但後來她來我家和我聊天,我就知道她也處在自我尋找、自我重建的過程,於是就有了那首《我》。之後我們就成了好朋友,一起討論甜點,一起去旅行。

蔡健雅:三度拿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卻很多年看不起自己 - 天天要聞

蔡健雅的微博上,真是美食漫天。

Q:你的甜點做得這麼專業,真的不考慮開家甜點店嗎?

A:大家其實都在等我做這個事情。但是呢,你想,如果我今天要寫一首歌,我就需要整個人專註在寫,如果要烤甜點的話,我也需要專註去做,所以只能二選一。我覺得大家還是會選我唱歌。除非有一天大家說,好蔡健雅不要再唱了,我就可以去開甜點店了。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