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名字?沒菜單?還沒門牌號?是的,雖然什麼都沒有,但他們名氣卻不小,因為對於他們而言,名字只是一個代號,如能記住味道,便是給予最大讚賞!
地址:黃龍支路與龍飛路三岔路口
這裡雖然沒得招牌但是有個外號——“市局二伙食”,說完老闆還是有點小傲嬌的。第一個端上來的就是雙脆,一脆指雞珺子,還有一脆就是脆腸!大火大油爆炒,快速出鍋,腰花很嫩,沒得一點異味,只有作料的味道,裡面的芹菜梗子都不是老葉子梗梗,也是嫩的。一片豬肝裹上一截芹菜,有肉又有菜,口感豐富。
地址:兩路口宋慶齡故居斜對面(林妹妹沾水米線旁)
兩路口這條背街真是“卧虎藏龍”,隔壁是“林妹妹”,旁邊就是“胖妹”,站在外面往裡看去,其實就是一片棚棚區。到店必點的原子彈,其實就是肉圓子燒的鵪鶉蛋,一半肉圓子一半鵪鶉蛋,喜歡吃肉的千萬不要錯過!紅燒肥腸,配的是黃豆,燒得很耙很入味,份量超多。
無名蹄花
地址:渝中區觀音岩臨華路36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無名蹄花原來是沒有名字的,是經常來吃的這些師傅,為了方便給別個介紹:“看嘛,都是那家蹄花館”“沒得名字,斗叫無名蹄花” ......老闆順其自然,就用“無名”兩個字做了招牌。無名只做宵夜,下午五點才開始營業,一直到凌晨的兩三點,食客基本就是附近社區的居民,還有深夜跑出租車的師傅。蹄花有兩種:一個是蹄花湯,一個就是水煮蹄花;區別也簡單:一個清湯,一個紅油。蹄花是先用高壓鍋壓了的,一份是半隻豬蹄,個頭看起都很莽實。稍稍一使勁兒就骨肉分離,豬皮很糯,感覺一口就融化在了嘴裡。
地址:大同巷11號
它本沒有名字,因為在大同巷巷口,久而久之便成了食客口中的“大同巷無名豆花”。大同巷人群熙熙攘攘,時不時有人路過跟老闆打招呼寒暄兩句,然後買上一份豆花或帶走、或坐下開整!因為它帶來的不僅只是飽腹感,更有從前的回憶。有人曾說:“我滿身風塵,重歸故里,只為被這一碗豆花溫暖治癒。”
這裡還有燒白,每一片燒白都被切得又大又薄,軟糯彈牙、一抿化渣的口感簡直讓人慾罷不能。肥肉經過高溫蒸煮,油脂已經全部浸入打底的芽菜,二者融合在一起的咸香撲面而來。
地址:沙坪壩區模範村重棉一廠幼兒園左斜對面
這是一家沒有名字的老店,特色是“一雞四吃”,將一整隻雞做成四道不同的菜。雞身上各個部位的口感不一,老闆用了不同的做法。選雞、刀工、烹制,這些都做得剛剛好。白斬雞鮮香麻辣,椒麻雞清新自然,芋兒雞軟糯留香,泡椒雞雜小酒伺候,最後再來個鮮雞血煮個小菜湯,一雞四吃由此得名。
(華龍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