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菜電影說 艋舺 從電影到現場

2022年07月01日19:14:11 熱門 1131

萬華,舊名艋舺,清朝時期北台灣最繁華的地區,也是今天台北的發源地。台灣人常說“一府二鹿三艋舺”,清代台灣最繁華的三大港市,指的就是台南府城、彰化鹿港,以及台北艋舺。

然而在電影《艋舺》上映以前,我都沒聽說過艋舺。知道的只是現代名稱萬華。印象中的萬華是個龍蛇混雜之地,名副其實的龍蛇混雜——彪形大漢身上是龍形刺青,夜市裡蛇店雲集。

小時候去過萬華,是因為華西街。那年頭還沒有所謂的觀光夜市,華西街已是受歡迎的觀光景點。街市上每晚有免費“表演”,蛇店老闆吆喝着生剝蛇肉,肝腸外露,手勢利落地取出蛇血、蛇膽,圍觀的顧客當場接過,豪氣十足地茹毛飲血,空氣中都是血腥與殺氣……

如此驚悚的場面,看在童稚的眼中,絕對是前所未見,觸目驚心,直到今天還印象深刻。

那時候的萬華,女人都特別妖艷,男人都凶神惡煞,迷魂陣似的窄巷間彷彿隱藏着某些不見光的秘密,連燈光也格外曖昧。

2010年台灣電影《艋舺》上映,重現了80年代的萬華景觀。還記得我是在香港電影院里,一個人看了這部電影。看完出來,只覺得少年流氓、黑幫格鬥的故事,還不如港片來得精彩。期待能看到台灣的懷舊情懷,而電影中的昨日顯然並不美好。

回頭想想,既然選了艋舺的主題,就不可能有玫瑰色的唯美。妓女與流氓、黑幫的鬥爭,赤裸裸的黑暗面,這就是萬華。

後來有一次路過台北,有機會停留一夜。預訂酒店時,只知道地點是“西門町附近”。一看地址是中華路,上網再查,是在廣州街一帶,走過去就是龍山寺。酒店周邊環境,最大賣點應該是艋舺吧,但宣傳點集中在西門町。那一刻就決定,此行要好好看一看萬華,寫一寫艋舺。

抵達台北時天色已黑,從萬華路過,車窗外閃過華西街的紅色牌坊,夜市裡明亮熱鬧,店鋪整齊劃一。老巷子間依稀還有些曖昧燈光,沒來得及多看幾眼,已經抵達酒店。

第二天上午起個清早,沿着廣州街走去。數分鐘內來到剝皮寮的鄉土教育中心,原訂計劃的參觀起點。一看,開放時間未到。於是沿着昆明路,老松國小旁邊隨便走走,不知不覺來到貴陽街二段。翻開手上資料,電影《艋舺》中的不少場景,都集中在這條街上。

菜菜電影說 艋舺 從電影到現場 - 天天要聞

剝皮寮老街早期是商業交易極為繁忙的地區,是從清朝至今保留得最完整的舊有街型和建築。

走進電影場景

剝皮寮範圍包括康定路、廣州街及昆明街所包圍的街區,是台北市今日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保存着相當完整的清代街型、清代傳統店屋、日治時代及光復後改建面貌,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成為具有代表性的艋舺特色老街。

獨特地名,有人認為是剝樹皮,因為早期砍伐的木材運到艋舺後,在此地進行剝皮;也有人認為是剝獸皮,因為此地曾有宰殺動物製造皮革的產業。不過據學者考究,則認為“剝皮”與“北皮”台語同音,應是由前者衍生而來。

剝皮寮早期是商業交易極為繁忙的地區。這個街區緊臨老松國小,日據時期,政府把這片土地規劃為學校的校區,不得進行改建或增建,因此整個街區無意中獲得保留,造就了從清朝至今,最完整的舊有街型和建築。

2009年8月底,剝皮寮老街歷經六年的整修,終於落成,正式開放供遊客參觀。加上電影《艋舺》在這裡拍攝,拍攝時搭設的道具實景,殺青後還留下來供民眾參觀,吸引不少年輕人來這裡拍照打卡,頓時成為台北最熱門景點之一。

菜菜電影說 艋舺 從電影到現場 - 天天要聞

店面掛着舊時商號。

老街複製了當年景觀,街上貼着懷舊電影海報,老式商號招牌林立,仿造三四十年前的美髮院、裱框店、鐘錶行、糊紙店、西藥房,其中還可見早年的時報周刊、藥包藥箱、假髮等實物。不過,走入這些“商店”里,內部裝潢已是煥然一新的面貌,室內空間作展覽用途。街區里也有更具規模的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長期主辦各種相關主題展覽。

菜菜電影說 艋舺 從電影到現場 - 天天要聞

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長期舉辦相關主題展覽。

要更好地了解實際的歷史場景,建議在參觀時先索取一張簡介說明。地圖上印有歷史場景原貌的解說,永興亭經營船商貿易,經營了80多年的秀英茶室是當地著名的傳統茶桌仔店,威靈壇是進行法事的道壇,宋協興經營米穀販賣,鳳翔浴室是傳統澡堂,其中還包括艋舺名醫呂阿昌的住宅,以及章太炎旅台時期的居所……邊走邊對照,可以大略想象老街當年的風貌。

菜菜電影說 艋舺 從電影到現場 - 天天要聞

剝皮寮老街複製了當年景觀,街上貼着懷舊電影海報。

艋舺三大廟

電影中廟口幫據點的“廟口”,是在艋舺清水岩拍攝,寺廟前面的小空間是電影搭景的地方。電影海報上也清楚看到寺廟的牌坊。

即使沒有看過電影,歷史悠久的艋舺清水岩也很值得一訪。清水岩俗稱艋舺祖師廟,與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台北三大廟門,也與三峽祖師廟、淡水祖師廟合稱台北地區三大祖師廟。

清水岩始建於1787年,奉祀清水祖師。祖師廟前殿中門前,有一對粗壯的龍柱;兩側的山牆,有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磚雕圖案,是廟中現存最古老的藝術品。此外,在梁架、石壁、龍柱上,也都刻有清朝的帝號年代,因而艋舺清水岩曾被稱為表現清代中期最具特色和藝術水準的台灣廟宇。

菜菜電影說 艋舺 從電影到現場 - 天天要聞

艋舺清水岩,寺廟前面的小空間是電影搭景的地方。

從清水岩可步行到艋舺青山宮,電影宣傳片段的拍攝地點。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三日的青山宮誕辰是萬華一帶的盛大慶典,活動從前一天開始舉行,這期間迎神賽會、繞境遊行,人山人海。

艋舺地區最著名的寺廟莫過於龍山寺,始建於1738年,在當時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無論是祈福消災、集會議事,甚至昔日械鬥郊拼,都以龍山寺為指揮中心,而凡是蓋上龍山寺印的文件,也都具有相當正式的效用,可想見該寺和艋舺的歷史發展真是息息相關。

寺廟建築歷經多次大修,不論是石雕、木雕、彩繪和格局樣貌,都極為精緻。走訪其中,印象尤其深刻的是絡繹不絕的遊人與香客,各殿堂香火鼎盛,祭品擺滿一桌,不同膚色的各地遊客、男女老少手持香柱,摩肩接踵,人潮不斷。

特色行業街道

《艋舺》電影中兩名男主角家裡分別經營青草店與佛具店,反映出早期龍山寺周圍衍生出特色行業街道的風貌。

龍山寺一帶由於香火旺盛,形成佛具店聚集的特色。西園路一段林立着不少佛具店,店裡可以看到各種大大小小的神像,有不少多代承傳的老字號,甚至百年老店。

西昌街的小巷子內,則聚集了十多家草藥店,隨處可見蔥綠蒼翠的藥草,各種各樣的樹根、果實、種子等等發出陣陣天然青草香,是艋舺地區最富傳統古風的專業巷道。

艋舺開墾之初,傳染病很多,合格的醫生很少,民眾都以漢方草藥來治病。龍山寺一帶是市民活動的中心,又因為寺內附有藥籤,許多信徒向觀世音菩薩及華陀仙師求籤治病,因此在龍山寺附近,就聚集了許多藥販。相傳當時有許多俗稱“赤腳仙仔”的藥販,騎着人力車在這一帶兜售青草藥,漸漸地在巷子內形成了青草市集。

醫療設備發達的今天,青草巷內仍有不少人潮,不只是全台最多的青草藥集中區,也是萬華地區著名觀光景點之一。走累了到這裡喝一杯青草茶,感受空氣中瀰漫的獨特味道。

艋舺最著名的街道當然就是華西街,也是台北市最早的市街。由於華西街距離碼頭很近,成為船夫與碼頭工人的落腳處,往來的人潮也很多,不少娼寮、妓樓、酒樓便在此相繼開張。日治時期,更被劃入“游廓”(風化區),艷名遠播,光復後改名“寶斗里”。1997年,台北市政府決議廢除公娼,才使得華西街特種營業蕭寂下來。

華西街夜市以小吃為主,從山產到海產一應俱全。由於早期靠近尋芳客密集地,夜市出現了許多以去毒壯陽為號召的蛇店及鱉店,形成當地小吃的特色。攤販更以殺蛇、斗蛇等表演吸引遊客,現場售賣蛇膽、蛇酒、蛇羹,成為遊客必到的另類觀光點。華西街在1987年規劃為台灣第一座觀光夜市,在入口處建造了硃紅色的中國傳統宮殿牌坊,成為遊客對萬華的第一印象。

被遺忘的歷史記憶

逛完整個街區,往西門町方向慢慢走去,不經意間來到一個廣場,繁華鬧市中殘餘着幾座日式建築遺迹,不由的大感好奇。

翻查資料,才知道這個“萬華406號廣場”的所在地,日治時期稱為“新起町”,後來被日本真宗本願寺派開教使決定作為寺院的預定地,正式名稱為“凈土真宗本願寺派台灣別院”。

菜菜電影說 艋舺 從電影到現場 - 天天要聞

不經意間來到一個廣場,繁華鬧市中殘餘着幾座日式建築遺迹。

真宗本願寺派最早是隨軍布教來台,主要是慰問日本軍人、為亡者舉行喪禮等儀式服務,後來局勢穩定後開始正式派駐台灣各地,希望透過宗教的力量,教化台灣人民接受日本的思想。

1901年,本願寺獲得日本政府核准,在現址附近建立起臨時本堂、集會所、宿舍等,稱“台北別院”。後來數次擴建、重修,發展成規模宏大的西本願寺,成為當時台灣最大的日本佛寺。

戰後,西本願寺由台灣政府接收,曾用作交響樂團辦公室、監禁囚犯的黑牢、軍隊眷屬及退役軍人的眷村。1975年發生火災,寺院燒毀。火災後仍有民眾陸續遷入,利用西本願寺殘存的建築,自行隔間及裝修,做為臨時生活住所。直到2005年政府拆遷違建時,赫然發現這片違章建築里隱藏着一座日本佛寺及其附屬建築的殘跡,部分建築還保持完整。西本願寺殘存的舊建築物才重見天日,也勾起了被遺忘的歷史記憶。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