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幫轉行賣珍珠奶茶,為什麼日本颳起了一股中國奶茶熱

2022年07月01日05:21:15 熱門 1097

文 | 金何

如今,不光中國人愛喝,日本人也同樣愛喝。二十多年前在日本失敗過一次的珍珠奶茶,現在終於一雪前恥,有的人甚至排隊六個小時也要等待。不就是一杯甜口的飲料嗎,何必如此執着?

“知道”告訴你,為什麼日本颳起了一股中國奶茶熱。


黑幫轉行賣珍珠奶茶,為什麼日本颳起了一股中國奶茶熱 - 天天要聞

(IC photo/圖)


在日本名古屋的高島屋大賣場,300人排隊等候,為的只是能喝上一杯珍珠奶茶。在東京的新宿車站外,單是茶飲店就超過了15家,還有各種在日本年輕人里走紅的各種珍珠奶茶黑暗料理,比如珍珠奶茶拉麵、珍珠奶茶泡飯、珍珠筑前煮、珍珠雞蛋卷和珍珠麻婆豆腐....

另據日本news-postseven新聞網報道,不僅走在繁華街道上的日本年輕人手中抱着珍珠奶茶喝,就連黑幫都做起了奶茶的生意,還賣得風生水起。

“沒什麼買賣比這個更好了,”在被問為何選擇開珍珠奶茶店時,有黑幫成員回答,“不需要什麼特殊技術和太多開業成本。不需要特別的烹飪技術,兩個人就行,店鋪5平米,啟動資金只需要200萬日元(約12.7萬人民幣)左右。”據了解,這家奶茶店每個月約能有80萬—100萬日元左右(約5萬—6萬人民幣)的利潤。

對此,有不少網友調侃,令和年代初始爆紅的消費品,居然是當初的敵人在賣。國內奶茶店早已遍布大街小巷,為何珍珠奶茶也被日本人如此青睞呢?這就說來話長了。

奶茶為何不叫茶奶


茶不僅是中國人的至愛,曾幾何時還是對付外夷的利器。想當初林則徐和琦善認為,要是沒了茶葉和大黃,洋鬼子們肯定會大便不通而脹死——這想法現代人看來啼笑皆非。但茶葉的大量出口,以及茶文化在東亞文化圈內獨特的地位,說明茶葉是不可或缺的。不過,奶茶卻跟前者沒有直接關係。僅從字面上看,就能隱約感覺這種從茶飲異化分離出來的新飲品,肯定來自西邊。

沒錯,中原西邊的游牧民族也愛喝奶茶。可惜不是這種,還在更遠的西邊,道光皇帝問俘虜的那個國家。對奶製品情有獨鐘的英國人,19世紀之前,已經把牛奶、黃油、糖等甜味的東西摻兌到茶里喝了。彼時沒有香精和工業添加劑,純天然的茶和奶製品等摻兌在一起,是真正的奶茶。上至貴族下到平民,奶茶成了英國人的必需品。

至於為何叫奶茶而不是叫茶奶,想來是文化以自我為重心的心理觀念造成的。茶葉對英國人而言是外來品,在命名時本土的產品理應要排在第一。當一種名字叫順了嘴,其後更大範圍傳播,自然就延續慣例了。更何況,英國人後來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大門,以強者自居的文化至上觀,奶茶作為勝利者一方的飲品,其名稱就更不可撼動了。

黑幫轉行賣珍珠奶茶,為什麼日本颳起了一股中國奶茶熱 - 天天要聞

(IC photo/圖)

有交流,才有奶茶喝


但飲食的傳播畢竟是軟性的,名字不改,可口味能變。英國人佔領香港後,奶茶順理成章地擺在了香港人的餐桌上。可惜香港人覺得英式奶茶的口味太清淡,經過幾十年的改良,港式奶茶出現了。相比於英式奶茶,後者口感更偏重於茶味,在製作工序上也相對繁瑣。在港式奶茶脫穎而出的同時,台灣奶茶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也漸成一派。

時下的珍珠奶茶起源於台灣,是台式奶茶里的一個分支。日本的茶道對台灣影響頗深,其茶飲和台灣本土的甜飲融合,形成了有別於英式奶茶的另一種風味口感。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珍珠奶茶出現,並且以旋風般的速度火遍全台灣,到九十年代就傳入香港。當時就有商家把店面開到了日本,那時的日本人卻更偏向於喝咖啡,很快便慘淡關門了。至於珍珠奶茶起源於誰家,都說是自己先放進茶里的林秀慧和塗宗和,分別代表自己的春水堂和翰林茶館對簿公堂十多年,不過兩家最後誰也沒有拿到專利權和商標權。

無論是英式奶茶、港式奶茶、台式奶茶以及細分出來的珍珠奶茶,都是經過各地區飲食口感和人們頻繁的交往融合,才逐漸衍生出來。換言之,食物飲品,要有交流才能融會貫通。

黑幫轉行賣珍珠奶茶,為什麼日本颳起了一股中國奶茶熱 - 天天要聞

香港一餐廳裡邊的奶茶。(視覺中國/圖)

出口轉內銷


奶茶,尤其是珍珠奶茶在大陸遍地開花,是2000年以後的事情了。而且,消費者幾是80後以下的年輕人。70後以上的群體,普遍經歷過以前餓肚子的年代,那種揮之不去夢魘般的經歷,使得他們的消費需求多數時候只局限於生存所需——吃飽飯才是重要的,何必花錢喝一杯花里胡哨的飲料。

年輕人沒有經歷艱苦時代,從一出生開始,他們的消費需求就不僅僅局限於生存。隨着經濟的不斷發展,他們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升級。同時,互聯網正好伴隨着年輕人一同成長。互聯網時代,消費主義與粉絲效應相融合,奶茶正好趕上了這波東風。看看那些裝修華麗的奶茶店,再看看那些慕網紅宣傳之名來店裡排隊等候的年輕人,他們可不僅只是在追一種味道。

“那些買到網紅奶茶的年輕人,第一件事不是喝奶茶,而是迅速拿出手機,用鏡頭拍下這一刻。在微博、朋友圈裡,隨處可見年輕人‘曬’網紅奶茶的身影。在周末午後,和一杯網紅奶茶合影彷彿成為了身份的象徵。”(引述《中國新聞周刊》)

有趣的是,一眾奶茶里,是低端的珍珠奶茶先竄進了內地大街小巷。不單是其價格便宜,相較於其它奶茶,珍珠奶茶的工序便捷,由速溶粉按比例直接勾兌而成——稱謂上雖然有茶有奶,實際相隔了十萬八千里。至於珍珠奶茶里的“珍珠”,是用木薯澱粉製作而成,有些商家為了提升珍珠奶茶的口感,會在珍珠裡面加入增稠劑等添加劑。這一類的奶茶,更易被還沒有收入的中小學生青睞。之前有一個浙江小女孩,喝了一肚子的珠子消化不良。即使相對貴一些的珍珠奶茶,它的製作工序也不複雜,一般由茶湯、植脂末、果糖構成。

隨着年輕人開始工作,對奶茶的需求也在升級。以往的奶茶價格普遍在10元,如今動輒三四十元的奶茶,幾乎要超過星巴克的咖啡了。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這符合馬斯洛需求。對商家來說,培養大眾對消費升級後的依賴,自然能獲得更大的利潤。至於價格升級了的奶茶是否純正?有無食品方面的安全隱患?奶茶店前門庭若市的場面,既能說明問題,但似乎又不能說明問題。

一百年前的老祖宗們一定想不到,茶葉出國走了一遭後,分化剝離出來的新飲品,更對後代年輕人的口味,這也算是出口轉內銷吧。

黑幫轉行賣珍珠奶茶,為什麼日本颳起了一股中國奶茶熱 - 天天要聞

珍珠奶茶。(東方IC/圖)

去奶茶店門前“轉經”


如今,不光中國人愛喝,日本人也同樣愛喝。二十多年前在日本失敗過一次的珍珠奶茶,現在終於一雪前恥,有的人甚至排隊六個小時也要等待。不就是一杯甜口的飲料嗎,何必如此執着?

事實上,在消費主義的“感化”下,年輕人的心態不分國界。

相比於中國,先富裕的日本經歷過消費主義的猛烈洗禮。人們的需求被市場細化,無論你喜歡什麼,在市面幾乎都能找到。這種差異化的需求,就給珍珠奶茶留下了生存空間,也是珍珠奶茶能夠東山再起的基礎。

日本近代學習西方並且成功了。文化上的偏西氛圍主導着日本人的日常生活,飲食消費領域,除了他們自身的口感,其它的都偏向於西方。肯德基和星巴克在日本遍布大街小巷時,奶茶店還不知為何物呢。這一點我國其實也一樣,北京任何一家星巴克店,絕對比奶茶店要開的早。

不管是個人還是一個國家,心理上普遍會崇拜甚至依賴強者。現代社會的許多元素幾都是從西方開始的,東亞文化圈內的各國在飲食上推崇西式,不管是單純的獵奇還是其他因素,都在情理之中。這多多少少算是珍珠奶茶前一輪在日本折戟的原因。

往往當一種飲食消費在社會上處於飽和狀態後,新的口味才能趁勢而入。對日本人而言,無論是咖啡還是茶飲,都消費得起。從馬洛斯需求的結構看,他們已處於社交需求向自我需求的升級階段。沒有必要通過唯一的喝咖啡方式來表明自己的身份了,喜歡什麼飲品,各取所需就行了。而新式口味飲品的出現,只要契合時機,又能培養出一批新的擁躉。

精明的商家正是看準了這個機會,奶茶店不但在日本遍地開花,門面和器具的設計也符合日本人一向精緻和差異化的個性需求。通過苛刻的迎合年輕人的審美標準,繼而使得年輕人願意花錢消費。

對那些在茶飲店門前排隊的日本人來說,一杯珍珠奶茶不僅是解饞,也不是為了什麼身份象徵。精緻的門面和器具,既滿足了視覺和心理需求,也讓珍珠奶茶這件商品的使用,以及門店所有員工的服務價值符號化。最終,像肯德基和星巴克一樣,蛻變升華成為一種外來文化的象徵。年輕人通過排隊等候、拍照、花錢消費進行了一場虔誠的朝拜,珍珠奶茶,也就隨之被神聖化了。於是,在喝完一杯奶茶之後,其心態,不亞於在布達拉宮前轉經。

然而,無茶無奶、香精奶精勾兌、重金屬超標等問題,猶如影子一般緊貼在大陸和港台各式奶茶的身邊。所以愛喝的人不少,但反對的聲浪也不小。日本的奶茶店今後是否也會重蹈覆轍,那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但願他們別學咱。

至於喝多了發胖,那隻能怨自己管不住口。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