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到澳洲做咖啡師,我一年賺了20萬

2022年07月01日03:32:24 熱門 1776

跑到澳洲做咖啡師,我一年賺了20萬 - 天天要聞

跑到澳洲做咖啡師,我一年賺了20萬 - 天天要聞

跑到澳洲做咖啡師,我一年賺了20萬 - 天天要聞


墨爾本,世界咖啡之都,是咖啡師心目中的朝聖地。

到墨爾本的咖啡館,省吃儉用拚命工作一年,賺到10萬以上的現金。然後回到小城,開一家小小的咖啡館,是很多咖啡師的夢想。

但,這是個完美的計劃嗎?

索菲婭是臨夏綠茉咖啡的創始人,2017年,她隻身赴澳打工。從一個在咖啡機前瑟瑟發抖的小白,到一個讓顧客讚不絕口的咖啡師,索菲婭在墨爾本度過了難以忘懷的365天。

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

作者國君


一、門店營業額驟降,我決定去澳洲學咖啡


我叫索菲婭,不是藝名,真名馬索菲婭,生活在臨夏回族自治區。2015年大學畢業,在家人的幫助下,我在本地開了一家咖啡館。

臨夏屬於五六線小城,我的店200平米,設計感很好,主營西餐和咖啡。當時的我連精品咖啡都不懂,更解釋不清拿鐵、卡布的區別,咖啡一個月出杯量少得可憐。好在西餐在小城嘗鮮的人很多,生意還不錯。


跑到澳洲做咖啡師,我一年賺了20萬 - 天天要聞

索菲婭的咖啡館


2016年,情況就不太好了,營業額逐月下降。我記得很清楚,有一天的營業額是0,一整天沒有一個客人,所有的服務員都坐在店裡,大眼瞪小眼。我知道自己走進了死胡同,必須去一個更寬廣的地方看看,學習一下,才能繼續經營好這家店。

上大學的時候就聽說過澳大利亞的打工簽證,當時很多人抱着玩兒的心態去那邊。這幾年我覺得墨爾本滿足我所有的需求:提升咖啡技術、學習經營思路、感受異域文化、同時儘可能多地賺一些澳元。

搶名額、考雅思、面簽,一通複雜的操作下來,2017年5月份一切辦妥,我不遠萬里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開始咖啡探尋之旅。

跑到澳洲做咖啡師,我一年賺了20萬 - 天天要聞

墨爾本吸引着許多人


但一切並沒有想象中順利。


二、100多份簡歷石沉大海,想在墨爾本做咖啡師有多難


到那邊的第一件事是找房子,我在網上看到一個特別中意的房子。於是在墨爾本前一秒還艷陽高照,下一秒就瓢潑大雨的天氣里,淋着雨等了房主一個小時,看電影遲到的房主不僅毫無歉意,得知我是打工簽證後,拒絕租給我。

回去的路上看見滿地的落葉,就撿了一片回家,隱約覺得我在墨爾本的生活不會那麼順利。

果然如此。

在墨爾本,大大小小的咖啡廳遍布街頭巷尾,只要在有人的建築下都會有一間咖啡廳。除此之外,在晚間的市集,在有球賽的體育館門口,甚至是海港游輪的登船口,都能看到支着小攤,或是藏在小巴車裡面的“移動咖啡廳”。


跑到澳洲做咖啡師,我一年賺了20萬 - 天天要聞

在國外,咖啡廳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起初我覺得,在遍地的咖啡館裡找一份工作並不難,但由於我執着於找一家精品咖啡館,甚至還“痴心妄想”能夠進入一家名店學習,這事兒就難了。

前後一共投了100多份簡歷,墨爾本的名店基本上都投了一遍,拿到過幾份試工,但都拒絕了我。現在看來,被拒絕也是正常,因為當地經驗太不足了。

第一次到一家店面試,進門之前,我反覆練習那幾句自我介紹,希望自己的口語能聽起來流利一些。但Head barista(應該可以譯作咖啡師長)稍微問了我幾句“行話”,比如:曾在哪裡工作?咖啡的出杯量多大?一天用多少公斤豆子?熟悉什麼機器?我整個都是懵逼的狀態。

其次是我沒有當地工作的經驗,對於墨爾本的咖啡館來說,他們不在意你曾經有多少年的經驗,他們只在意你有當地門店的經驗。

墨爾本有名一些的咖啡館,有的周末可能會賣到上千杯咖啡。在保證咖啡品質的同時,速度要非常非常快,通常一台機器後面有3~4個咖啡師同時在做咖啡。所以,墨爾本所有的咖啡館在篩選簡歷時,非常看重是否有本地經驗。

第三是實操技能不足。有時候面試,Head barista會直接叫我進去做咖啡給他看。雖然大部分會微笑着告訴我回去等消息,事實上可能我轉身出門的同時,簡歷已經在垃圾桶里了。


跑到澳洲做咖啡師,我一年賺了20萬 - 天天要聞

能力和經驗不足使Head barista給索菲婭“關上了”工作的門


中間曾有過讓我去做兼職,每周工作1-2天的店,但由於我想找全職的,錯誤地拒絕了。現在想想,先從兼職積累當地經驗,提升技能尋找下家是個多好的機會。

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我經歷了:窮、壓力、自卑、孤獨……每次想着是不是要降低要求,或者放棄的時候,我只能跟自己說一句話:Sofia,你不能慫。

在異地的夜晚,躺在被窩裡哭過之後,第二天又拿着簡歷奔波在一家又一家的咖啡館之間。


三、咖啡師煉成記:時薪100元,吃飯不能超過15分鐘


在一次次投遞簡歷的過程中,我終於摸清了那些“行話”該如何回答,然後有了一些試工的機會。我遇到了一家特別缺人的咖啡館,我去面試的當天,剛好有個咖啡師辭職了。

這家店對我並不滿意,但又太缺人。於是經理告訴我,我只是一個臨時頂替,找到了咖啡師就要換掉我。我當時提的條件是,讓他做我的推薦人,在簡歷上寫在這家店工作過,雙方欣然成交。

在這裡最初的工作,就像一場噩夢。墨爾本的咖啡館咖啡沖煮是流水線作業,有人專門萃取、有人專門打奶、有人專門拉花。

我被分配的是打奶,每天都要打掉10幾公斤的牛奶,一天300多杯,6種奶。我要分配不一樣的奶給不一樣的咖啡,有時候一個單子4杯不一樣的牛奶咖啡,4種不同的奶,不同的奶泡厚度,簡直抓狂。

跑到澳洲做咖啡師,我一年賺了20萬 - 天天要聞

索菲婭第一份工作,就是站在這個咖啡機左邊不停打奶


我的神經高度緊張,不能分一點點心思,連中文聊天都做不到,別提英文交流,直到我右手食指上起了繭子 ,打奶才穩定了,流程也摸得熟悉了。半個月後他們找到了咖啡師,我就到了另一家。

有了推薦人,有了當地的一些經驗,我終於找到在一家咖啡館工作的機會。每天6-8小時,一小時20刀(澳元,約100元人民幣)。

這家店叫UT79,對我來說,是煉獄般的經歷。墨爾本的咖啡師都是早上6:15開門,7:00正式營業,住在郊區的我,基本上5點就要起床趕往店裡。

這是當時一位老奶奶的單子,早上10點,咖啡已經快出了100單了(100單意味着可能快200杯咖啡了,因為有些單子上可能會有3-4杯咖啡)。


跑到澳洲做咖啡師,我一年賺了20萬 - 天天要聞

早上10點,咖啡已經快出了100單


這家店的工作強度可想而知,不僅端咖啡一次要3杯,左手打奶時右手還要干別的。Head barista反覆強調的就是,必須同時做兩件事。

我的神經又開始緊繃,因為大家流水線作業,一個人的失誤,就會給別人帶去不便,導致整個工作流程中斷。所以在高強度的工作中,我不停地去想辦法,怎麼記住一切,讓自己不出錯。我當時腦子跟不上,我還去藥店買了一個補腦的保健品,叫什麼銀杏葉片,加強記憶力集中精神的。

中午吃飯是店裡負責,但是必須在15分鐘內解決,因為工資是按照小時算,吃飯超過15分鐘就會被扣除半小時薪水。

跑到澳洲做咖啡師,我一年賺了20萬 - 天天要聞

日常忙起來,左邊會壓着十幾甚至二十幾張單子


剛開始連續5天工作,感覺整個人都要虛脫了,每天早上起來手都是腫的。常常是下了班就先找個地方坐下來休息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再回家。

同時考驗我的還有英文水平,除了流程出錯,我更害怕顧客點單或者問我問題。有時候我需要問好幾遍,有時候壓根聽不懂,有時候聽懂前面的後面的就忘了。脾氣好的客人會說算了沒事,脾氣不好的客人會用一種質疑的眼神看着你,那種眼神會秒殺你所有的底氣和自信。

但也是在這家店裡,我的咖啡技術和口語光速進步。


跑到澳洲做咖啡師,我一年賺了20萬 - 天天要聞

工作中的索菲婭


剛開始在AU79工作時,每天的工作就是打奶,為了練習英文,我經常參加同事聚會。後來在一次同事聚餐時,Head barista知道了我在國內有一家咖啡館,知道了我來墨爾本的目的,就開始教我很多東西。從最基本的打奶、到咖啡的萃取、再到怎樣才能快速且有效的工作等等。

我的英文水平也得到了鍛煉,一開始連最基本的服務用語都說不上來,最後基本可以做到順利接待客人、為顧客點單、以及解決一些她們簡單的求助。

我的自信心也在慢慢恢復,每天無論是同事還是顧客,當聽到他們說:“Sofia你的咖啡太好喝了。”我這一天就滿足了。

這時候,我除了一周5天的工作之外,還經常在休息的2天中,抽出一天來做兼職。墨爾本兼職的時薪是30刀,高於全職,所以一天兼職賺的錢也很可觀。

但真的是累到靈魂出竅,每天5秒鐘入睡。


跑到澳洲做咖啡師,我一年賺了20萬 - 天天要聞

索菲婭所在的咖啡館內部環境


當我在墨爾本,工作和生活都漸入佳境的時候,到那邊已經8個月了。一年的簽證過去大半,距離回國只剩下3個月,我深深愛上了這座城市,還未離開,已經開始想念。


四、回國後,迅速把自己咖啡館轉型升級


回國後,我果斷給我的綠茉咖啡轉型,做精品咖啡館。

1、升級設備和物料。

換了磨豆機、咖啡機等,花了原來5倍以上的錢。

2、降價。

墨爾本的咖啡真的很便宜,一杯牛奶咖啡才4刀(約20元人民幣),還不到一頓飯的三分之一。

3、堅定咖啡+餐的經營思路。

墨爾本遍地咖啡館裡,很少有不帶餐的。對於澳洲人來說,咖啡館就是快速補充能量,滿足吃喝需求的地方,大部分的咖啡館都有早餐、午餐供應。所以墨爾本的咖啡館客單價在30-40刀之間。

4、改變咖啡館的調調兒。

咖啡館在國內是一個安靜的、播放着輕音樂的、讓人遐思的地方。在墨爾本就不是,通常的咖啡館都很吵鬧,人們平時怎麼說話在這裡還怎麼說,並不會刻意降低音量,注意言行。想想咖啡館本就是一個讓人休閑舒適的地方,如果需要刻意壓制自己,誰還會經常來呢?

5、不定期開展杯測。

在墨爾本大部分的店都會定期做杯測會,用相同的配方和沖煮方式,沖煮不同的咖啡豆,來感受咖啡的干香、濕香、甜度、酸度、風味、醇厚度、後韻等等。回國之後,我就不定期在店裡開這樣的杯測會,教會客人品鑒咖啡。


跑到澳洲做咖啡師,我一年賺了20萬 - 天天要聞

澳洲咖啡館的杯測會


一系列改革下來,我培養了一批忠誠的客戶。現在一個月消耗15公斤的生豆,大概500杯的量,雖然數據和上海差得遠,但在我們這個五六線小城,我已經很滿足了。


五、在澳洲一年真能攢20萬?


墨爾本的工資,換算成人民幣的話,真的是聽起來很誘人:一小時100塊,一天8小時,800塊,一月工作22天,基本上能拿到將近2萬元人民幣。

其次是如果在休息日找個兼職,按照兼職時薪30刀算(兼職高於全職)一天下來也有1000多塊錢了。理想狀態下,月入2萬,年入20多萬不是夢。

但我要說,澳洲賺錢澳洲花,很少能夠帶回家。為什麼呢?

1、除非你一到那邊就找到了工作,不要像我,蹉跎了兩個月,錢沒賺到還沒少花。

跑到澳洲做咖啡師,我一年賺了20萬 - 天天要聞

索菲婭2個月後,工作沒着落,全身只剩這麼多錢


2、澳洲賺錢多,但花出去的錢也都是澳元。拿我來說,一天工作6-8小時,一個月的收入在3000刀,和別人合住的房租一個月700刀。晚餐如果全部在家裡做,很便宜,基本上超市30刀就能買到一周的食材,但每天太累了,出去吃一頓普通飯菜約12刀。

最關鍵的是,在墨爾本這樣的城市,生活太豐富了,你會忍住不花錢的。要去探店學習,要去社交聚餐,增加感情練習口語,要去體驗一切,要買一些也許一生只能遇到一次的好物。

3、還有最最重要的一點,對於環澳旅行,大部分人都無法抗拒。那裡的風景太美了,一趟旅行下來幾萬塊就沒了。


跑到澳洲做咖啡師,我一年賺了20萬 - 天天要聞

大部分人都無法抗拒環澳旅行


4、當然了,如果你是一個自制力很強的人,不外出就餐、不聚會社交、不買買買、不旅行,一周5天全職+1天兼職的拚命狀態下,攢10萬以上人民幣不成問題。但這太難太難了。

5、綜上,去澳洲提升咖啡技術、學習咖啡知識是很好的,但要是抱着攢錢的目的,我只能說很難。


六、到底要不要去澳洲做咖啡師?


在墨爾本短短一年,我也認識了很多國內來的優秀的咖啡師。所以要是有人問我該不該去澳洲,我覺得你最好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去,否則很容易被別人影響。

我見到很多人,來了幾周就回去了,就是因為自己也沒想清楚來幹嘛,在宣傳片上看到又賺錢又好玩兒,很嗨皮。但實際情況又累又苦,和自己想象落差很大。

明確我是去幹什麼的很重要。澳洲生活太豐富了,不斷會有人邀請你去這裡去哪裡,干這個干那個,如果你目的不清,很可能會被別人帶節奏。我當時找不到工作的時候,有人邀請我去三明治店做咖啡,我差點就要去了。後來別人告訴我,“想想你是來幹什麼的,你去那裡就是在浪費時間”。

最後,我想對有澳洲夢的同行說一句,老友記中Monica對剛踏入社會的Rachael說的話:“歡迎來到這個真實的世界,它糟透了,但你會愛它的!”


跑到澳洲做咖啡師,我一年賺了20萬 - 天天要聞

本文整理自綠茉咖啡創始人索菲婭口述。

統籌|政雨 編輯|若雲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了解更多行業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咖門(KamenClub)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