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國盛證券,鄭震湘,佘凌星)
一、深耕多年,磁性元件領域龍頭
1.1 磁性元件+電源產品,打造全球化領軍企業
公司是全球著名的磁性元件和電源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於 1995 年在深圳成立, 2000 年進入電源行業並獲得電信行業 BABT 生產品質認證,2015 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 公司主要從事電子變壓器和電感等磁性元件以及電源適配器、動力電池充電器和定製電 源等開關電源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的磁性元件產品主要應用於資訊類、UPS 電源、汽車電子和逆變器等電子設備,開關電源產品主要應用於網絡通信、消費類電子、 電動工具、LED 照明以及工業及儀錶等領域。
公司長期深耕磁性元件以及電源產品領域。磁性元件產品按照特性分為電源變壓器、開 關電源變壓器和電感三大類。其中,包括電源變壓器、開關電源變壓器在內的電子變壓 器是公司的主導產品;公司的電感類產品光伏逆變電感、大功率逆變電感、PFC 電感、 濾波電感、整流電感、諧振電感、輸出電感和貼片電感等多個系列。開關電源產品按照 產品特性可以分為電源適配器、動力電池充電器和定製電源三大類。具體產品包括:電 源適配器、動力電池充電器、網絡通信電源、工業及儀錶電源等多個系列。其中磁性元 件主要應用於 UPS 電源、汽車電子、光伏儲能、充電樁等電子設備領域,電源產品廣泛 應用於網絡通信、消費類電子、電動工具、LED 照明以及工業及儀錶等領域。
1.2 規模化逐步體現,內銷佔比逐年提升
公司營收穩步增長,2021、2022Q1 逐步提速。2017 至 2021 年,公司營業收入複合 增速達 15.58%,2021 年營收同比增速達 28.83%,呈現加速態勢。2022Q1 進一步加 速,實現營收 4.65 億,同比增速達 39.13%。2021 年歸母凈利潤為 0.26 億元,同比下 降 87.25%,主要系確認股權激勵費用一級確認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導致。
由於原材料漲價,利潤率暫時承壓,期間費用率逐步下降。2017 至 2020 年公司整體毛 利率較為平穩,2021 及 2022Q1 受到大宗原材料漲價,客戶漲價傳導滯後影響毛利率有 所下滑。2021 年凈利率較 2020 年有所下滑主要是確認股權激勵費用所致,2022Q1 凈 利率有所修復。2019 以來,公司整體期間費用率呈現下降態勢,2022Q1 為 10.05%。
磁性元件、開關電源雙輪驅動,磁性元件業務佔比和毛利率略高。公司磁性元件業務占 比略高於開關電源業務,2021 年營收分別為 9.16、6.44 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 30.30、 18.82%,相較於 2020 年增速小幅上升。從毛利率來看,磁性元器件業務毛利率略高於 開關電源業務,2021 年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兩者均略有所下滑。
公司出口業務佔比較高,近年來內銷佔比逐步提升。2017-2021 年出口業務佔比分別為 63.64%、63.35%、63.21%、61.72%、53.18%。近年來,公司大力拓展國內客戶,內 銷佔比逐步提升,2021 年內銷佔比提升到 46.82%。
加碼研發,高投入下成果湧現。公司加碼研發投入,2021 年公司研發費用 6962 萬元, 占營業收入 4.22%,延續多年上升態勢,研發人員提升至 471 名,佔比總員工比例超過 10%。高研發投入下公司研發成果湧現:
新能源車載領域:OBC、DC/DC 轉換器以及逆變器等方面應用的磁性元件設計取得 突破,具有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高集成、高自動化製造等優勢;綠色能源領域:成功研發了 300KW 以上大功率光伏逆變器用於升壓電感和逆變電 感,採用了全新的設計方案以及新的製造工藝,使產品在成本和重量方面具有較大 優勢; 輕型動力電池充電產品研發方面:1KW 高功率寬範圍高可靠性充電技術及產品獲得 突破,戶外高等級防水充電產品順利進行量產; 高端消費電子產品電源適配器研發方面:高功率小型化 220W 適配器成功量產,更 高功率和效率的適配器平台產品進展順利,PD 標準適配器系列產品成功推向市場。
1.3 股權結構穩定,實控人佔比高
公司控股股東為贛州盛妍投資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肖鏗。根據 2022 年一季報披露, 贛州盛妍投資有限公司直接持有深圳可立克 31.77%的股份,是公司的控股股東。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肖鏗先生通過贛州盛妍投資有限公司、贛州鑫聯鑫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間接 持有公司 29.9%股份,是公司實際控制人。公司第二大股東可立克科技有限公司為肖鏗 先生的母親顧潔女士、胞妹肖瑾女士控制的公司,顧潔女士、胞妹肖瑾女士為肖鏗先生 的一致行動人。惠州、信豐、安遠、安徽可立克均為擴充產能的子公司;海光電子系出 於整合行業;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系出於布局汽車業務。
二、磁性元件:多應用場景下的增量市場廣闊
磁性元件是變壓器和電感的統稱。其中: 變壓器是指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實現電能變換或把電能從一個電路傳遞到另一個電路 的靜止電磁裝置,其主要功能有隔離、電壓變換。電子變壓器在電子設備中佔有重 要地位,尤其是在電源設備中,交流電壓和直流電壓幾乎都要經過變壓器變換和整 流取得。電子變壓器按照用途通常又分為:電源變壓器、開關電源變壓器、音頻變 壓器、脈衝變壓器、特種變壓器等。 電感器是一種儲能元件,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將電能轉化為磁能而存儲起來。其結 構類似於變壓器,但只有一個繞組。電感器的主要功能是篩選信號、過濾噪聲、穩 定電流及抑制電磁波干擾等。
變壓器為磁性元件主要增量市場,預計 2025 年市場規模達到 786.8 億。在磁性元件 中,變壓器由於其多應用場景以及技術產業的不斷革新,目前已經發展成為磁性元件的 主要市場。根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數據,2021 年全球電子變壓器市場規模達到 668.4 億,同比增長 8.5%,預計到 2025 年全球電子變壓器市場規模將達到 786.8 億, 2020~2025 CAGR 5.0%。在下游應用領域,目前照明仍然是電子變壓器最大的應用市 場,在全球下游應用佔比中份額約為 24%,家用電器、通訊設備分別占 15%、14%,預 計未來隨着新能源汽車、光伏、工控、消費電子等領域的發展,其在電子變壓器領域的 下游應用佔比將增速顯著。
全球變壓器製造廠集中在日本、中國台灣和中國大陸。全球電子變壓器製造商主要集中 在中國、中國台灣及日本,骨幹企業包括台達、光寶、TDK、勝美達、海光、京泉華、可 立克等。其中,中國本土企業約佔全球 47%的市場份額、中國台灣企業約佔 18%的市場份額,日本製造商約佔全球 14%的市場份額。
預計 2026 年全球電感器市場規模可達到 76 億美元。根據 ECIA 數據, 2019 年全球電 感器銷售額約為 46 億美元,根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預計,2020 年全球電感器市場 規模增幅約為 7.5%,則可以計算出 2020 年全球電感器市場規模約為 49 億美元,同時 按照全球 2020~2026 年 CAGR 7.5%計算,2026 年全球電感器市場規模約為 76 億美元。 下游應用領域中,從產值端來看移動通訊、電腦,工業、汽車分別佔比 35%、20%、22% 和 13%,為主要的應用場景。(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日本企業佔據全球電感器主要市場份額。目前全球電感器市場主要由日本廠家為主,其 中 2019 年日本村田、太陽誘電、TDK 市場份額約為 14%、14%、13%為全球前三大電 感器企業,日本企業共計佔據全球 40%~50%市場份額。
按照應用領域,磁性元件下游需求可分為汽車電子、新能源、消費、UPS 等領域,涵蓋 OBC、風能、光伏、儲能、消費電子、工業控制等領域,應用場景十分廣闊。其中電子變 壓器在產品中通常發揮變壓、濾波、儲能的作用,而電感則是解決 EMI、電磁兼容等方面 問題。目前的新型應用場景對於磁性元件的使用量相較於傳統行業要高,例如在新能源 汽車中,因為加入 OBC、高頻電容、電感等新部件,使用場景相較於傳統汽車的多媒體、 高頻信號處理等需求要豐富很多,對於磁性元件的需求量也有很大提升。
2.1 單車價值量提升,產品順利進入大眾 ID 系列車型
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強勁。目前新能源汽車增速加速明顯,根據中汽協數據,我國在 2016~2021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年複合增速高達 47.34%。其中 2021 年全國新能源汽車 銷量為 352.1 萬輛,同比增長 157%,連續 7 年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佔比為 13.4%。 同時,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將有望延續高速滲透架勢,根據 2019 年 12 月工信部發布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純電動乘用車為未 來的主流,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達到 25%左右。
國際車企電動化加速落地。目前國際知名車企都明確提出自身電動化戰略規劃,例如大 眾計劃 2022 年之前推出 15 款 MEB 新能源車型;2025 年之前推出 15 款 PPE 新能源車 型,新能源車銷量達 100 萬輛,占公司總銷售量 20%-25%;2028 年前推出 70 款純電 動車型,電動車產量達 2200 萬輛。全球電動化趨勢明顯,勢必將帶動汽車電子價值量的 提升,將充分利好於磁性元件。
相較於傳統消費電子,汽車電子要求更加嚴格。與傳統消費電子不同,汽車電子由於關 繫到車輛的行駛安全,同時在使用過程中可能面臨更加苛刻的環境,對於質量的要求更 加嚴格。例如發動機周邊的元器件對於溫度的要求在-40℃~150℃之間,而普通民用消 費電子則通常在 0~70℃,另外對於濕度、發霉、有害氣體侵蝕、使用壽命等指標中,汽 車電子要求都要高於消費電子。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汽車電子的製造難度,也給相關 企業提出更高要求。
汽車電子單車成本佔比提升顯著,全球汽車電子市場規模穩步提升。目前汽車市場處於 消費升級期,其中汽車電子是汽車產業中重要的支撐,伴隨政策驅動、技術指引、環保 助推等多方面利好下,行業整體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伴隨汽車電子單車價值量的增加, 其在整車成本中的佔比持續提升。以乘用車為例,根據賽迪智庫數據,乘用車汽車電子 成本在整車成本中佔比由上世紀 70 年代的 3%已增至 2015 年的 40%左右,預計 2025 年有望達到 60%。隨着汽車電子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單車汽車電子成本的提升,汽車電 子市場規模迅速攀升,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預計到 2021 年全球汽車電子市場 規模將超過 20000 億元,國內汽車電子市場規模將達到 8894 億元。
磁性元件在汽車中被廣泛使用,主要用於 OBC(車載充電機)、DC-DC 轉換器、逆變器、 電驅&電控、BMS(汽車電池管理系統)等場景。其中 OBC 的作用是將交流電(220V 或 380V)轉化為直流電,並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進行充電。目前 OBC 功率的轉換仍需使 用電磁轉換,對於磁性元件是重要應用場景。同時我們認為目前超充/快充對於新能源汽 車產業趨勢明顯,在充電效率、平台電壓提升的同時,對於磁性元件的性能需求也同樣 在提高,單車價值量有望在此過程中實現快速提升。
通過車規驗證,順利進入大眾供應鏈。汽車電子對研發技術要求高、認證周期長,附加 價值量較高,同時對供應商資質要求高,同時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因此對車企供應鏈 的導入存在一定卡位效應。公司已通過 IATF16949 車規級認證,並且在 2018 年通過了 海外 Tier1 車企供應商 KOSTAL 認證,並順利進入大眾供應體系,成為其 MEB 平台的主 要供應商,提供 OBC 等配套產品。公司車規級產品得到客戶認可,合作客戶已拓展至大 眾、奧迪、比亞迪、現代、長城、小鵬、蔚來、理想等更多國際車企和國產造車新勢力。
大眾 MEB 平台化方案定位大眾 ID 車型,合作品牌迅速拓展。MEB 平台是大眾開發電 動車專屬平台,以 A、B 級車為主,其軸距、輪距、底盤高度可根據車型的不同進行調 節,同時由於純電車省去了發動機,排氣管等部件,車內空間更加寬敞舒適。對電動機、 電池等多方面提出了模塊化解決方案並進行平台共享,向其他車企開放,降低電動車造 車技術門檻並提升規模化效應。目前大眾已與奧迪、斯柯達、Cupra 等車企合作推出多 款車型,例如福特將於 2024 年前與大眾合作基於 MEB 平台推出 4 款電動車型,MEB 平台應用場景廣闊。(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2 豪華光伏領域客戶陣容,海光有望注入新動能
全球碳中和推動光伏高景氣,平價上網奠定中國光伏良性發展基調。2018 年起,美國、 歐盟、中國等主要經濟體陸續出台減碳政策,全球光伏行業受益高景氣度運行。據 BNEF 數據,預計 2021 年全球年度新增光伏裝機量 183GW,2018-2021 年度新增裝機量 CAGR+19.22%,預計 2030 年光伏新增裝機量 334GW,2021-2030CAGR+6.91%,增長 空間廣闊。中國光伏行業經歷多輪電價調整, 2015-2017 年搶裝熱後行業降溫,2021 年 開啟平價上網時代,對行業長期良性發展意義重大。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1 年全國 年度新增光伏裝機量 54.88GW,同比+13.86%,2019-2021CAGR+35.00%,已經超過 2017 年水平。
磁性元件廣泛用於光伏儲能,行業高增下市場空間廣闊。磁性元件是光伏儲能核心部分 逆變器的重要組成部分,能起到儲能、升壓、濾波、消除 EMI 等關鍵作用,光伏儲能高 景氣度下,拉動光儲逆變器市場高增,根據大比特產業研究測算,預計全球光伏儲能逆 變器市場磁元件空間將由2020年48.9億元提升至2025年114.2億元,CAGR+18.49%,市場空間廣闊。
目前光伏領域中,公司已成功研發了 320KW 級別的大功率光伏逆變器用升壓電感和逆 變電感,具有領先的技術優勢和競爭力,同時公司已經形成光伏用升壓電感、逆變電感、 共模電感、差模電感、驅動變壓器以及輔助變壓器等系列產品。 光伏領域直接/間接客戶陣容豪華。根據 Wood Machenzie 統計,2020 年全球光伏逆 變器企業出貨量 TOP10 中中國企業佔據 6 席,分別為華為、陽光電源、古瑞瓦特、錦 浪科技、上能電氣以及固德威。根據公司披露信息,目前光伏領域中公司直接或間接客 戶涵蓋陽光電源、錦浪科技、固德威、古瑞瓦特、上能電氣等主流光伏、儲能公司。我 們認為未來公司在對海光電子進行控股、協同後,將在一定程度上引入海光電子的華為 資源,屆時公司擁有的直接或間接客戶或將涵蓋全球超 6 成的光伏企業。
2.3 超級快充有望成為產業趨勢,相關產品拓展順利
根據 Astute 預測,2027 年全球電動汽車充電樁數量將達到 280.1 萬台,相較於 2020 年 90.5 萬台,CAGR 約為 17.5%;其市市場收入將在 2027 年達到約 930 億美元,相較於 2020 年 260 億,CAGR 約為 20.0%。Astute 預計未來以中國為主的亞太地區將在充電樁 份額中佔據 80%,主導全球市場,主要得益於中國地區充電網的大規模擴張以及對於電 動車日常需求量的快速提升。
我國充電樁維持高增速,景氣度不減。根據中國充電聯盟數據,截止 2022 年 4 月,我 國充電樁保有量為 133.2 萬台(直流充電樁 57.7 萬台、交流充電樁 75.5 萬台、交直流 一體充電樁 485 台),4 月單月環比增加 10.0 萬台,同比增加 53.4%。進入 2022 年後, 我國基礎充電設施加速態勢顯著,2022 年 1~4 月,國內充電設施增量為 70.7 萬台,其 中公共充電樁新增 18.5 萬台,yoy 204.6%、私人充電樁新增 52.2 萬台,yoy 511.1%。
超級快充:充電樁領域新風口。長期以來相較於加油速度,充電速度較慢一直是新能源 汽車的痛點之一,在慢充的情況下,如果在高速公路上使用超過 2 小時的時間進行充電, 那排隊充電的情況可能在所難免。目前超級快充方案逐漸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當充電電 壓超過 800v,功率超過 500kw 時,充電 5 分鐘的續航里程可接近 500km,這與傳統加 油的時間和續航里程十分接近。當快充時代來臨,電壓將從 200V 最終提升至 1000V 甚 至以上,在此過程中,充電樁為了適配目前的低電壓存量充電樁,需要加裝 DC-DC 升壓模塊,這將在極大程度上提升磁性元件的需求量。
可立克高頻水冷快充產品已順利開發,直接/間接客戶群體豐富。目前充電樁領域,可立 克已量產 15KW-30KW 級別的充電樁模塊用磁性元件;成功研發水冷式 40KW 級別的充 電樁模塊用磁性元件;開發出了單拓撲結構、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的 50KW&60KW 的 快充三相水冷變壓器和電感;超級快充方面,公司開發出了 175KW&350KW 超級快速充 電樁用水冷高頻磁性元件。根據公司披露信息,目前充電樁領域公司直接或間接客戶包 含盛弘、優優綠能、英飛源、科士達等企業。
三、開關電源: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開關電源是一種利用半導體的開關特性,採用高頻進行切換開關控制,使電源輸出保持 穩定的裝置,與線性電源同屬於電子電源大類。開關電源按照功能主要可以分為三類: AC/DC 開關電源:將交流轉換為直流的轉換器,在開關電源中應用最為廣泛;DC/DC 開關電源:將直流轉換為直流可變電壓的轉換器,包括 Buck 降壓、 Boost 升壓等;DC/AC 開關電源:將直流逆變為交流的轉換器。
相比線性電源,開關電源具有效率高、體積小的突出優勢。不同於線性電源依賴持續消 耗傳輸晶體管中的功率來調節輸出電壓,開關電源實現電壓調節主要通過改變開關時間 的頻率(即占空比),其傳輸晶體管不斷在低功耗、全導通和全關狀態之間切換,並且在 高功耗轉換中耗時極短,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能量浪費。同時,由於變壓器的體積更 小,開關電源比線性電源更小、更輕。
開關電源在需要更高功率轉換效率、更小尺寸的應用場景中,可以很好地替代線性電源, 逐漸成為電源市場的主流產品。(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1 多因素提振需求,國內頭部企業雛形展現
開關電源市場持續增長,中國市場發展迅速。近年來,PC、冰箱、智能手機和適配器等 消費電子類產品銷量快速提升,推動全球開關電源市場持續增長。據 Research and Markets 統計及預測,全球開關電源市場規模 2020 年達到 238 億美元,預計 2026 年達到 292 億美元,期間 CAGR 3.6%。其中,受益於人口紅利及區域製造中心的高需求,中 國開關電源市場迅速發展。據中國電源協會統計,中國開關電源市場規模 2019 年為 1503.0 億元,考慮到疫情影響及開關電源行業下游領域增速放緩的趨勢,預計 2020 年 將達到 1540.6 億元。
應用領域集中度較高,工業和消費電子為兩大應用板塊。據中國電源協會統計,2019 年 我國開關電源在工業領域應用最多,達到整個市場規模的 54%;消費電子次之,為 33%。
驅動因素一:工業自動化市場持續高景氣。工業領域為我國開關電源產品下游最大的應 用領域,伴隨人口老齡化、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工業自動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工業 自動化市場呈現高景氣度。據中國工控網數據,2020 年中國自動化市場規模達到 2050 億元,2015-2020 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8.08%,預計 2025 年該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 3024 億元。 驅動因素二:消費電子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市場空間廣闊。隨着 TWS 耳機、智能手環、 智能手錶等新型消費電子產品的推出,以及疫情常態化下,居家學習、辦公催生出的新一輪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需求,消費電子成長空間依舊廣闊。據中國通信學會統計, 2020 年中國消費電子新機出貨量為 5.4 億台,預計 2025 年該領域出貨量將達到 7.3 億 台。 此外,數據中心基礎建設、便攜式汽車充電器所屬的新興汽車行業也在推動開關電源市 場穩步增長。
國內開關電源市場分散,玩家眾多。隨着開關電源產業轉移,我國已發展成為該類產品 重要的生產基地,電源產業發展較為成熟,已形成珠三角、長三角以及包括北京、天津、 河北附近在內的首都經濟圈三大產業區。據中國電源協會統計,目前國內生產開關電源 的企業超過一千家。
高附加值領域由國際大型廠商主導,國內頭部企業雛形展現。中國大陸開關電源市場玩 家眾多,但高附加值、高品質要求的產品主要由台資及國際大型廠商提供,包括台達電 子、光寶科技、康舒科技和施耐德電氣等公司。通過三十多年技術積澱,中國大陸開關 電源企業在生產工藝及技術方面,逐步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亦形成了包括可立克、 歐陸通、茂碩電源、朝陽電源和京泉華等在內的國內開關電源頭部廠商。
3.2 公司行而不輟,多重優勢未來可期
公司開關電源產品按照產品特性可以分為電源適配器、動力電池充電器和定製電源三大 類,具體產品包括:電源適配器、動力電池充電器、網絡通信電源、工業及儀錶電源、 LED 驅動器等多個系列,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電動工具、工業儀錶、網絡通信等領域。
公司開關電源業務規模持續擴大,21 年度產銷增長顯著。2019-2021 年公司開關電源營 收分別為 4.62 億元、5.42 億元和 6.44 億元,營收規模不斷擴大。其中,2021 年開關電 源營收同比增速達到 18.80%,主要系該年度產銷規模顯著增長所致。21 年度公司開關 電源庫存量達到歷史峰值,主要系根據客戶需求提前備貨所致。
公司在開關電源方面具有“技術+研發+生產製造+質量管理”多重優勢。
(一) 技術優勢: 公司在電源技術領域持續創新,不斷提升電源轉換能效、功率密度及可靠性。現 有的電源技術涵蓋:諧振變換技術、准諧振變換技術、反激變換技術、正激變換 技術、全(半)橋變換技術、同步整流技術、有源功率補償技術、電池充放電管 理技術及多節電池平衡充電管理技術和智能化數字電源控制技術等。
(二) 研發能力: 公司配置了較為完備的研發和測試設備,建立了 EMC 實驗室、EMS 實驗室、環 境實驗室、性能和安規測試實驗室,能快速、有效地解決新產品開發所需的測試 和驗證,提高產品研發效率。
(三) 生產製造優勢: 根據公司官網顯示,公司擁一百五十多條自動生產線,每年為全球市場提供各類 電源產品超過八百萬台,高低頻變壓器等產品一億五千萬隻,為十幾家世界五百 強企業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
(四) 質量管理優勢: 公司擁有先進的檢驗、檢測實驗室,對新產品的特性和功能、可靠性、安全性、 環保要求等進行測試與驗證,目前已通過 ISO9001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IATF16949 汽車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 IECQ 之 QC 080000 有 害物質過程管理認證等多項安規認證和環保與能效認證。
公司行而不輟,研發項目碩果累累。2021 年公司重點研發成果包括:(1)在輕型動力電 池充電產品研發方面:1KW 高功率寬範圍高可靠性充電技術及產品獲得突破,戶外高等 級防水充電產品順利進行量產;(2)在高端消費電子產品電源適配器研發方面:高功率 小型化 220W 適配器成功量產,更高功率和效率的適配器平台產品進展順利,PD 標準適 配器系列產品成功推向市場。 接下來,公司將持續推進鋰電池 84V/12A 快速充電器研發、綠色高效 PD45W 智能適配 器電源研發、高效率的 350W 激光投影開關電源研發和低噪音的 120W 音響電源研發項 目落地量產。
四、收購海光電子,完成磁性元件行業重磅整合
4. 1 海光電子:國資基因磁性元件龍頭,元件產品體系完整
海光電子國資基因深厚,未來有望二度收購獲得實際控制權。海光電子成立於 1988 年, 由中國電子旗下中國通廣電子、深圳市國資委旗下深圳南油集團、天津市國資委旗下天 津光電集團聯合創立,國資背景深厚。深圳南油、通廣電子分別於 2001 年、2009 年撤 股。2021 年 12 月,公司對價 1.86 億元向天津光電收購海光電子 54.25%股權;2022 年 3 月與海光電子股東李東海簽署協議,擬收購海光電子 10%股權,對價 2228 萬元。兩 次收購成交額總計 2.08 億元,預計收購完成後,公司將持有海光電子 64.25%股權,獲 得實際控制權。(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深耕磁性元件技術,多次轉型實現行業廣泛布局。海光電子創立之初主要產品為電源變 壓器,用於彩電電器配套,後續應用終端拓展至音頻、遙控電源等;1997 年海光電子第 一次轉型,向顯示器電器提供配套變壓器;2001 年第二次轉型,布局通信業網絡變壓器、 線性開關等;2003 年,海光電子全面介入華為 ADSL、XDSL 產品改型和電源開發,研製 平板變壓器、平板電壓器、分離器等產品;2013 年海光電子布局充電樁、光伏等新能源 領域,加速自動化布局;2016 年布局電動汽車行業,2018 年通過 IATF16949:2016 版車 規級認證。海光電子在磁性元器件領域深耕多年,聚焦變壓器和電感,終端應用領域廣 泛,主要為通信(通信電源和通信網絡)、新能源(光伏儲能與充電樁)、新能源車三大 方向,另外在 IT(雲服務)、消費類電子(家庭智能化)、高端電子儀器設備等領域也有 一定布局。
海光電子經營情況良好。海光電子業務拓張快,營收規模迅速提升,2021 年實現營收 11.66 億元,同比+18.1%。2021 年由於受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海光電子凈利潤 水平承壓,2021 年凈利潤 1261.0 萬元,同比-18.6%,凈利率同比-0.49pct 至 1.08%。 我們認為,得益於下游需求的持續增加,海光電子 2022 年將會順延目前的穩步增長態 勢,預計 2022 年實現 25%~30%的營收增速,達到大約 14.5~15.5 億營收,凈利潤由 於目前上游銅價的企穩,實現小幅的修復,達到大約 0.15~0.2 億。
產品體系完整,精準定位定製化生產。海光電子深耕行業多年,積累了完整齊全的產品 體系,包括平板、貼片等多個系列的變壓器、電感器,適用於光伏、通信網絡、工頻、 高頻等電力及電子應用場景,工作頻率覆蓋 Hz 到 GHz 級,容量覆蓋 mW 到 kW 級,負 荷從 uA 到 500A 級,尺寸從 mm 到 m 級,元件層面看種類齊全,覆蓋範圍廣泛。依託 齊全產品體系,結合產品和技術研發優勢,海光電子卡位定製件領域,對定製化、多品 類、小批量的應用需求有較強競爭優勢,並且能在此基礎上實現生產的柔性切換。
通信+新能源龍頭客戶資源優質,產品質量受華為、艾默生認可。海光電子作為磁性元 器件老牌知名公司,在終端客戶上覆蓋有國內外通信、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充電樁 等多個龍頭企業。海光電子曾獲華為“首批綠色夥伴”、艾默生“優秀供應商”等評定, 產品質量受到業界認可,優質資源客戶豐富。
4.2 優勢資源整合,強強聯手賦能磁性元件產品+客戶組合
部分專精方向互補,合併補足磁性元件產品組合。公司與海光電子在磁性元件方面有較 強體量與技術優勢,存在一定重合部分及協同效應,同時在專精方向上有一定分化。公 司在資訊類、UPS 電源、消費電子等領域技術和客戶積澱較為深厚,而海光電子在通信 電源、通信網絡、光伏、充電樁等領域較為領先,且擁有完整的元件產品矩陣。公司與海光電子專精方向互補,收購能進一步補足公司在磁性元件產品線的布局,並對如 5G 等 終端擴展領域實現拓展。
客戶資源整合,彰顯協同效應。可立克出口業務佔比較高,海外客戶資源豐富,而海光 電子國資背景下國內資源客戶豐富,收購對雙方客戶資源的整合將起到協同效應,加快 公司在海內外市場的業務擴展。公司與海光電子均布局了光伏、充電樁、新能源汽車方 向,在產品技術與客戶組合上互有不同,整合後能對更多客戶提供更加整合的解決方案, 綜合競爭力提升,彰顯協同效應。
五、盈利預測與投資分析
整體效率提升,新產能進展順利。公司在廣東深圳、廣東惠州、廣東英德、江西安遠、 江西信豐、安徽廣德、越南平陽布局製造基地,在境外與香港、美國設立了子公司,地 理布局涵蓋海內外,在生產、營銷、服務端均能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快速服務,從研發定 制、設計打樣、物料跟進、產品測試、售後服務等多個環節均有較高效率,有助於公司 海外業務的拓張。生產基地方面,安遠工廠 21Q4 投產,目前產能處於爬坡階段,安徽 廣德工廠預計 22Q4 投產,23H2 滿產。
未來有望實際控制海光電子,產業整合可期。2021 年 12 月,公司對價 1.86 億元向天津 光電收購海光電子 54.25%股權;2022 年 3 月與海光電子股東李東海簽署協議,擬收購 海光電子 10%股權,對價 2228 萬元。兩次收購成交額總計 2.08 億元,預計收購完成 後,公司將持有海光電子 64.25%股權,獲得實際控制權。同時海光電子作為磁性元器件 老牌知名公司,在終端客戶上覆蓋有國內外通信、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充電樁等多 個龍頭企業,優質資源客戶豐富。 從歷史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公司發展重心逐步向國內轉移,2017-2021 年出口業務占 比分別由 63.64%將至 53.18%。未來在整合海光電子後,我們預計未來有可能憑藉海光 電子多年的產業積累與華為等優質客戶進行業務合作,同時部分國內客戶資源的導入會 更加順利。
公司業績、盈利能力多重保障。我們認為,公司目前具有多重利好因素加持:
1. 上游銅價企穩:2021 年受到銅價格大幅上漲,公司毛利率水平受到很大影響,2021 年公司綜合毛利率 18.95%,同比下降 5.16pct。從 2022 年來看,目前銅價逐步企 穩,同時我們認為,在周期末端銅價繼續上漲可能性不大,對於公司未來毛利率影 響空間較小。
2. 新能源汽車勢頭強勁:我國在 2016~2021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年複合增速高達 47.34%。其中 2021 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 352.1 萬輛,同比增長 157%,連續 7 年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佔比為 13.4%。同時新能源汽車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統一 趨勢,包括大眾、戴姆勒在內的傳統車企/集團也推出自身新能源汽車戰略規劃。公 司作為磁性元件頭部公司,同時依託自身大眾供應鏈優勢,將深度受益於汽車電動 化進程所帶來的汽車電子單車價值量提升。
3. 光伏裝機量增速顯著:2018 年起,美國、歐盟、中國等主要經濟體陸續出台減碳政 策,全球光伏行業受益高景氣度運行。據 BNEF 數據,預計 2021 年全球年度新增光 伏裝機量 183GW,2018-2021 年度新增裝機量 CAGR+19.22%。2021 年全國年度 新增光伏裝機量 54.88GW,同比+13.86%,2019-2021CAGR+35.00%,已經超過 2017 年水平。目前光伏領域中公司直接或間接客戶涵蓋陽光電源、錦浪科技、固德 威、古瑞瓦特、上能電氣等主流光伏、儲能公司。我們認為未來公司在對海光電子 進行控股、協同後,將在一定程度上引入海光電子的華為資源,屆時公司擁有的直 接或間接客戶或將涵蓋全球超 6 成的光伏企業。
海光電子未來擬收購併表。可立克公告顯示,公司 2022 年擬繼續收購海光電子 10%股 權,從而實現 64.25%的股權,完成對海光電子實際控制,在實際控制後將會進行財務並 表。目前海光電子營收規模增速顯著,2021 年實現營收 11.66 億元,同比+18.1%。2021 年由於受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海光電子凈利潤水平承壓,2021 年凈利潤 1261.0 萬元,同比-18.6%,凈利率同比-0.49pct 至 1.08%。我們認為,得益於下游需求的持續 增加,海光電子 2022 年將會順延目前的穩步增長態勢,預計 2022 年實現 20%~30%的 營收增速,達到大約 14~15 億營收,凈利潤由於目前上游銅價的企穩,我們預計 2022 年將實現小幅修復,達到大約 0.15~0.2 億。在 2022 年完全並表的情況下,結合對可立 克的業績預測,可立克 2022 年總營收將達到約 36~37 億,歸母凈利潤將達到 2.15~2.20 億。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