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債已超30萬億美元,中美國債比較有何不同?

2022年06月16日10:35:18 熱門 1277

美國國債已超30萬億美元,中美國債比較有何不同? - 天天要聞

根據美國財政部2月1日公布的數據,未償公共債務總額現在超過 30 萬億美元。未償公共債務其實就是美國聯邦政府所欠的債務,也就是美國的國債。

雖然美國自己的媒體說這是一個里程碑,但是30萬億對美國有什麼影響呢?其實也談不上是里程碑,因為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一個事兒,馬上就要到了,都有這個心理準備。美國從建國到2008年以前,欠的債也沒有超過10萬億,但是從08年到現在,13年的時間就欠了20萬億。我放一張圖,08年之前,美國國債的增長曲線也就是十幾度,二三十度往上走,08年之後變成四十五度,20年就快成一條直線往上沖了。

美國國債已超30萬億美元,中美國債比較有何不同? - 天天要聞

原因我們就不再說了啊,要用錢的地方太多嘛,對內要發錢,要挽救金融市場崩盤,又想搞基建,對外窮兵黷武。沒錢怎麼辦?那就只能借,發國債借錢。

那這麼借下去能行嗎?傻子都知道肯定不行啊。但是火燒眉毛了你該借還得借,不借現在就過不去。

不過現在媒體都開始緩和氛圍了,以前總是強調一個公共債務占GDP的比例,不超過百分之70就是健康的。現在這個概念不敢說了,肯定超過百分之百了,日本都超過百分之二百多了,人家還好好的呢。所以現在越來越強調利息支出佔GDP的百分之幾,美國你別看現在國債創紀錄,但是利息支出只佔了GDP的百分之一點五,比起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還下降了,那時候國債的利息支出佔了GDP的百分之三。

強調這個概念其實就是明擺着告訴你,本金我肯定是不打算還了,我只要還能還給你利息不就可以了嗎?我借新債還舊債,只要我還能還得起利息,你們就要對我有信心,就要繼續借錢給我。

美國國債已超30萬億美元,中美國債比較有何不同? - 天天要聞

那這個理念對不對呢?也不能說不對。對於政府公共債務來說,本來就沒打算要連本帶利都還給你,只要我還能付得起利息,那政府的信用就不會崩。別說是美國政府了,任何一個政府都這樣。

政府借債其實就是意味着永續債,因為政府在理論上是永續存在的。你不管是民主黨上台還是共和黨上台,都是美國政府。人家民主黨和共和黨可沒欠過你的錢啊,是美國政府欠的。美國政府在理論上是永續存在的,當然這是理論上啊。所以不可能不還給你。

但是如果這樣漲上去,會不會有一天連利息都還不起了呢?當然這在理論上也是存在的,美國現在也很頭疼。美國有一個彼得森基金會做了個預測說,照這樣發展下去,預計未來10年僅利息成本就將超過5萬億美元,到2051年將佔聯邦總收入的近一半。那就不好辦了,政府收入的一半都要拿去還利息,那你還能幹啥?再去掉軍費和人員機構的開支,政府就啥事也辦不成了。

所以現在美國也很頭疼加息這個問題,你不加吧,通脹已經爆了。加息吧,先不說對經濟的影響,這利息支出也上去了。

美國國債已超30萬億美元,中美國債比較有何不同? - 天天要聞

要說美國加息對現存的這30萬億欠債是沒有什麼影響的,因為這是以前欠的債,那時候利息低。但是你要借新債還舊債呀,你發新債的時候可就不是那麼低的利息了,因為你加息了嘛,你新發的國債也得跟着漲利息,要不然怎麼發?未來幾年,美國要用高利息的國債去替換低利息的國債。就像我們原來是倒信用卡,手續費也就是千六,合到年息百分之七點多,後來倒得多了,還不上了怎麼辦?借網貸,網貸的利息百分之十八。倒着倒着最後原地爆炸,玩完了。一個道理。

但是我們也不能老看人家美國笑話,美國沒有那麼不堪,說說笑笑可以,美國真不至於,人家現在經濟好着呢。我們要分析一下這其中的變化,和我們的國債比較一下。對我們有什麼借鑒的意義。

美國這十幾年時間發了比以往200多年的總和還要多兩倍的國債,誰買了?這個問題我們要分析一下,很有意思。

我們經常提到,中國和日本買了大量美國的國債,其實美國境外的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國債並不多,不到8萬億,美國欠全世界的錢加起來也不到8萬億。

這30萬億裡邊,剩下的22萬億都是美國國內的投資者和機構持有的。其中美國政府自己就持有了6萬億還要多,也就是說,美國政府自己欠自己6萬億。你聽着是不是彆扭,解釋一下其實很簡單,舉個例子,美國的社會保障信託,這裡面有大量普通美國人的養老金。軍人退休基金,人事管理退休辦公室,這是吃財政飯的人員的養老金,還有政府手裡的一些現金結餘,放着現金沒收益啊,政府也就反手買了自己的債券,這就是自己欠自己錢。

美國國內的投資者,特別是機構大戶,比如市場化運作的401K,也是養老金,這些機構資金量太大,沒地方去,也買了很多美國的國債。所以說美國大約四分之三的國債是賣給自己人的,美國欠外國的錢並不多。

美國國債已超30萬億美元,中美國債比較有何不同? - 天天要聞

可能有人想問,說了半天,你怎麼沒提美聯儲啊?這就是變化。

以前美聯儲在國債的持有者裡面並不重要。按道理說,美國國債應該賣給誰啊?賣給外國,比如賣給中國和日本的央行。賣給國內的機構。這樣可以讓市場上的美元迴流給美國政府。從你的口袋裡掏出來放到我的口袋裡,市場上美元的總數並沒有增多,也就不會造成通貨膨脹

美聯儲一摻和壞事了,從08年開始,美聯儲要量化寬鬆。什麼意思呢?雖然說還是美國國內的銀行和機構買美國的國債,但是美聯儲大量收啊,你們把買來的國債都給我吧,我給你們錢。

到了去年和前年疫情期間,美聯儲甚至親自下場了,我直接買,連通過商業銀行過過手都省了,財政部你就印國債吧,印完了直接給我,我給你錢。2020年美國財政新增加的債務,近50%由美聯儲承擔。

美聯儲的錢哪兒來的啊?無中生有變出來的唄,美聯儲哪有錢吶?就是直接印錢得了。那這市場上的美元不就是憑空變多了嘛,而且不是一般的多,是多得多。反正美元是世界貨幣,全球通用,流到全球把全世界的通脹推起來拉倒。

美國國債已超30萬億美元,中美國債比較有何不同? - 天天要聞

現在美聯儲持有的美國國債的份額排到了第三,第一是美國國內的投資者,第二是國際投資者,第三就是美聯儲,持有美國國債總額的16%。這對於美國財政部來說,其實也不是個壞消息,它意味着財政部可以少還點利息。

美聯儲去年宣布過,要把持有美國國債的利息收入返還給財政部,意思就是說,我給你的這些錢你可以白用,你借新債還舊債這一部分錢沒有利息成本。這種舉措對於其它國家的央行來說是正常操作。對於美聯儲來說就不容易了,可以說是資本家發善心了。

因為大多數國家央行是行政機構。本身央行也能盈利,比如放給商業銀行的錢有利息收入,持有的外匯投資也有投資收益。去掉自己的開支,如果有盈利了怎麼辦呢?那都是要上交國庫的。

央行本身是不能有盈餘的,資產負債表必須是平衡的,也就是說央行的資產減去負債必須等於0。央行不能有盈餘,如果有盈餘了怎麼辦?上交。相反,如果出現虧空了,財政負責補。

這一塊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國的台灣地區。台灣地區在2010年,台灣地區的所謂央行,上交給財政上的錢有多少呢?如果說台灣全省的財政收入是100元的話,光是那個所謂的央行上交的利潤就有12元。佔了百分之十二,那個所謂的央行成了全台灣最掙錢的企業了,比台積電交的稅都多。這是一點額外的知識啊,大家了解一下就行了。

對於美聯儲來說不是這回事,美聯儲本質上是個私人銀行,它的股東全是美國的私人銀行,有盈餘了怎麼辦?完全可以分紅嘛,分給資本家就行了唄。現在美聯儲主動放棄國債利息收入,可以說是資本家發善心了。不過這個善心是不是白髮的,那就不知道了。

美國國債已超30萬億美元,中美國債比較有何不同? - 天天要聞

也就是說啊,隨着美聯儲持有美國國債份額的上升,對應的就是國際投資者持有美債份額是下降的。這些年一些國家減持美債的信息一直都有,連日本的美債持有額都是好多年不變了。俄羅斯清空了,中國也沒有增加,小幅減少。美債總量越來越多,國際買家的持有量沒有明顯增加。說明國際上對美債的興趣在下降。

我們說這個不是為了貶低美債啊,美債再不濟,也是目前全球最安全的投資標的,十年期美債目前仍然是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現在外資持有美債的比例雖然在下降,但是仍然高達25%。那麼中國的國債呢?外資持有多少呢?只有11%。

有朋友可能想問啊,你對比這個幹什麼?是不是有點喪氣?並不是啊,不僅不喪氣,而且是非常有希望。我們是在上升,升到11%,並且還在走上升通道。美債是在走下降通道,而且目測還要下降。你說這是不是有希望?因為畢竟窩裡橫沒什麼意思,你能走出去借到別人的錢,別人也樂意把錢借給你,那才算本事。

美國國債已超30萬億美元,中美國債比較有何不同? - 天天要聞

可能又有人說啊,人家美債外資持有25%,你才11%,還是比不過人家呀。這是不錯,但是你要分怎麼比。中國是自己捆着手腳跟美債比,我們都知道人民幣不是自由兌換的,外國人拿着人民幣的中國國債,那個流動性是很低的,你別說跟美元歐元比,你就是跟日元加拿大元比流動性,你都比不了。這麼低的流動性,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就不錯了。

本身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發得也不多,但是一旦針對國際市場發,認購率是很高的,基本上都是一比五,也就是我發現100元的國債,有多少資金想買呢?500元。相比之下,美債是一比二到一比三,這就已經不錯了。

同時,中國對外發行國債也是很慎重的,因為它會造成人民幣升值。我舉個例子,去年人民幣升值比較猛,有一個原因就是去年的10月,中國國債被納入了富時世界國債指數,世界上很多機構投資者比如養老基金會什麼的都在投資這個指數。與該指數聯動的投資資金達到2萬億美元至2.5萬億美元。中國國債的配置比例為5~6%,也就是大約1500億美元的資金湧進了中國國債,未來還會更多,給人民幣造成升值壓力。去年全球大部分貨幣對美元都是貶值的,唯有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升的我們頭都有點大。當我們不想讓人民幣升值這麼快的時候,自然也就不想讓外資過多地持有中國的國債。

美國國債已超30萬億美元,中美國債比較有何不同? - 天天要聞

就這兩個原因,等於是我們自捆手腳與別人比,能有11%的比率已經很不錯了,未來會越來越高的。

可能有些人覺得借錢不好,其實對於宏觀層面來說,借錢不是壞事,它能促進發展。不是有一個笑話是這樣說的嘛:明朝末年的時候,朝廷上沒錢。如果說明末能夠發行債券借錢的話,明朝說不定不會滅亡。政府借錢其實是個好事,很多花錢的地方只有政府才能幹,你沒錢他就幹不了。只要是健康的借債,維持一個合適的比率就可以。

說到比率,我們就要說到中美兩國國債比率的不同。開頭說了,美國現在已經不提債務佔GDP多少了,而是強調利息支出佔GDP多少了。因為它沒法提了,現在美國債務已經佔到GDP的133%。中國是多少呢?只有20.6%,也就是說,中央政府層面的負債,佔GDP的比值是很低的。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但是,我們要看到,雖然中央層面的財務是健康的,但是地方政府,居民和企業的負債率已經很高了。有一些地方政府已經快撐不住了,居民的槓桿率也快達到了70%,有幾家沒有房貸的?

美國國債已超30萬億美元,中美國債比較有何不同? - 天天要聞

我們的情況和美國正好是相反的。而且,美國的情況有一個特點,它的問題都是暴露在明面上的,就是這些問題,誰都能看得到。能不能解決,怎麼解決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問題是明擺着的。

而我們的問題呢?很多問題是在水下的,他並沒有擺在明面上,你一眼看不到,但不代表它沒有,更不代表它不會爆發。

所以下一步,我個人認為,中央層面有可能會再加大一點負債,因為中央還有空間可以加。中央加這些負債的目的,是為了把地方的企業的和居民的債務給替換過來,比如說中央減稅,那企業就能減輕點負擔。中央的收入少了,花費還是那麼多,那就背債唄,這就叫槓桿轉移,轉移着轉移着,有些在水下的問題,還沒等大家注意到,說不定就解決了,就是這麼回事。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