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校園民謠的代表作品有很多,蘭花草、童年、鄉間的小路、外婆的澎湖灣等都是經典。
這些歌曲也捧紅了很多的明星,比如葉佳修、潘安邦、劉文正等人。
1979年,音樂創作人葉佳修在聽了潘安邦與外婆的故事以後,僅用了十來分鐘就寫出了《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曲的草稿。
歌曲通過潘安邦演唱後,迅速風靡一時,在校園中流行起來,成為真正的校園民謠。
(潘安邦與葉佳修)
據說,在得到歌曲的當天,潘安邦就立刻打電話給在澎湖的外婆,並在電話裡頭唱了《外婆的澎湖灣》。
他說,電話那頭的外婆沒有任何聲音,但他能感覺到外婆是在流淚了。
或許這首歌的真情流露,簡樸的生活場景,才使得大家有一種共鳴的感覺。
歌曲《外婆的澎湖灣》紅了40多年,不僅在台灣流行,也在大陸這邊成為經典的流行歌曲。
1989年的央視春晚,潘安邦在現場演唱了《外婆的澎湖灣》,晚會過後,這首歌曲就成了大街小巷的神曲。
許多人的童年,會演唱着這首歌曲,但不知道澎湖灣在哪裡。
長大後,我們才知道,原來澎湖灣在我們的台灣那邊。
也正是這樣的好奇,才使得很多人都想去看一看真正的澎湖灣,旅遊業就這樣誕生了。
誰也沒有想到,一首歌曲竟然可以帶動一個地方的旅遊業,台灣的澎湖縣便成為一個旅遊景點。
很多人都想去澎湖灣的沙灘看一看,看看那裡的陽光到底有多美,看看海浪、仙人掌、椰林、老船長,甚至想看一下有沒有那位可愛的外婆。
而演唱者潘安邦也早就憑藉這首歌曲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星,因為對家鄉的旅遊業有貢獻,所以潘安邦也就成了澎湖縣的旅遊形象大使。
其實,潘安邦不僅有《外婆的澎湖灣》,還有《鄉間的小路》《聚散兩依依》《爸爸的草鞋》等經典名曲。
在很多人眼裡,潘安邦或許在大陸是典型的歌紅人不紅,許多人只會唱《外婆的澎湖灣》,而原唱者卻讓人忘記了。
另外一個原因,或許就是因為《外婆的澎湖灣》走紅之後,便有很多的歌手翻唱,比如費玉清、劉文正、張明敏、卓依婷等歌星,這麼多版本讓很多迷戀並不想去探究原唱者是誰,只是考慮哪一個版本適合自己演唱。
(費玉清)
潘安邦因為《外婆的澎湖灣》成為亞洲著名的歌星,曾經紅極一時。
但在90年代,他卻選擇退出歌壇,到了美國做成衣的生意,安心攜妻帶子過生活。
2000年,當潘安邦再度返回樂壇時,其實這個時代似乎已經換了一個新天地,屬於潘安邦的校園民謠時代已經過渡到了網絡神曲時代。
2013年2月,年僅52歲的潘安邦因病去世,在病逝之前他還是活躍在歌壇上,想創作出更多精彩的作品來。
另外也還遊走於各大綜藝節目的現場,他依舊是大家眼中校園民謠代表的記憶。
時光如駒,歲月如歌,每一首歌就是一個故事。
潘安邦的故事,就是那首《外婆的澎湖灣》。
---END---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