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吳鑫礬
日前,長沙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貫徹落實強省會戰略的行動方案(2022—2026年)》,明確提出實施“交通樞紐專項行動”,構建四通八達、通江達海的航空、鐵路、公路、水路、市域軌道、骨幹路網等交通網絡。
“強省會”必先“強交通”,這既是長沙實施“強省會”戰略的強力支撐,也將為長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
2022年一開啟,長沙就持續推進“強交通”建設:
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渝長廈高鐵常益長段、暮坪湘江特大橋以及寧韶、江杉高速公路等一批項目穩步推進,公交站亭提質提檔持續刷新城市顏值,城際公交、園區公交等特色線路推陳出新豐富市民出行選擇,智慧交通應用場景不斷擴展提升幸福感,城市綠色貨運配送進一步激發城市活力……
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
外聯內通的綜合立體交通,描繪着“強省會”的美好藍圖。

目標
七大重點打造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中心
“交通樞紐專項行動”共謀划了七個方面的具體行動措施。
拓展四小時航空經濟圈方面,長沙將打造空中運輸通道網絡,完成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完善機場基礎貨運功能和貨運航線網絡,打造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推進坪塘、開慧、永和、巷子口等通用機場建設,搭建通用航空機場網絡。
打造多線支撐的鐵路運輸網絡方面,長沙將加快建成常益長高鐵,開工建設長贛高鐵,規劃建設長九高鐵、京廣高鐵複線、常益長與武廣高鐵直通線、京廣貨運外繞線,形成“米”字型鐵路通道。啟動長岳城際、長衡城際鐵路項目前期工作。
完善快捷高效的公路運輸網絡方面,長沙將加速推進G4京港澳、長韶婁、長永高速長沙段擴容。推進長株潭城市群“日”字型高速公路大環線建設,規劃瀏陽沙市至寧鄉(長沙北橫高速)、株洲至韶山(長沙南橫高速)等項目;推進湖南省“六縱七橫”長沙境內待貫通路段項目建設,建成寧韶、江杉、瀏躍高速公路;有序謀劃高速公路儲備項目,規劃建設許廣高速茶亭互通至長沙繞城東北段高速公路,啟動長吉高速公路、長芷高速擴容改造、湘贛邊旅遊高速等項目前期研究。
構建“通江達海”的水路運輸通道方面,長沙將提升湘江主幹航道等級,推進長沙至岳陽段湘江3000噸航道改擴建工程、湘江長沙綜合樞紐三線船閘工程等項目建設;完善霞凝港和銅官港雙驅動格局,加快新港三期工程、銅官港區二期工程等項目建設,強化與城陵磯港和虞公港聯動。適時建設長株潭客運港。規劃研究瀏陽城區雙江口—湘江入口航道建設。
持續推進市域軌道交通建設方面,長沙將加快推進6號線東延線、7號線一期、1號線北延一期、磁浮東延段、2號線西延二期、長株潭城際軌道西環線一期等項目建設。加快1號線北延二期、4號線北延、5號線南延、5號線北延、S1線(長寧快線)、S2線(長瀏快線)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調整和第四期前期工作。加快推進梅溪湖市府線建設。
優化公共交通場站布局方面,長沙將加快建設長沙高鐵西站、寧鄉高鐵站、瀏陽高鐵站和長沙機場綜合客運樞紐,推動長沙機場至高鐵站實現“空鐵無縫換乘”。實現公交和軌道交通換乘“無縫銜接”。
健全城市骨幹路網方面,長沙將加密過江通道和跨鐵路通道,加快湘雅路過江通道、興聯路大橋、暮坪湘江大橋和香爐洲大橋等工程建設。開工建設湘府東路東延線、遠大路拓改工程,完成萬家麗路快速化改造北延線、夏鵑路隧道、含浦大道等項目。推進青山路、長望路西延線、新韶山南路等項目建設。

見聞1
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正酣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長沙重大交通項目火力全開,數萬名建設者搶抓施工黃金時期,全力推進各項目朝着年度目標任務前進。
在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現場,機器的轟鳴聲和鋼筋的焊接聲、切割聲、錘打聲此起彼伏,泥工、木工、架子工、鋼筋工、機械工等數十個工種通力合作,千餘名建設者有條不紊地有序推進項目建設。今年以來,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持續加速:T3航站樓項目開工,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首座主體單體建築完工……長沙正以實幹全力拓展四小時航空經濟圈,打造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
在長沙以西,常益長鐵路益長段完成熱滑試驗,高鐵西站站房工程穩步推進,整個項目正朝着今年6月底益長段通車的目標奮進。作為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重要組成部分,常益長鐵路項目全長162.79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其中益長段計劃今年6月底開通,全線今年底開通。項目全線通車後,將成為長株潭都市圈與益陽、常德產業帶融合的重要通道。
“強省會”就是要強省會功能、強輻射帶動。
記者在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一期工程現場看到,建設者們正忙着鋪設軌排、綁紮鋼筋、安裝模板、澆築道床,衝刺年內實現試運行的項目目標,未來該項目將成為建設“軌道上的長株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寧韶高速公路二標段項目現場,建設者們緊張有序地忙碌,有序推進交安、綠化、通信管道預埋等工程。寧韶高速公路是湖南省“六縱七橫”高速公路網之一,主線全長42.603千米,建成後將成為長株潭都市圈與湘西北地區的一條交通要道,進一步強化省會輻射帶動能力。
搭設棧橋、灌注樁基、盾構拼裝……行走在一江兩岸,湘雅路隧道、暮坪特大橋、香爐洲大橋、興聯路大橋4座過江通道項目建設正酣。
在湘江東岸的暮雲片區和對岸的嶽麓區坪塘片區之間,暮坪湘江特大橋項目建設火熱,建設者們正開展承台、圍堰和墩身施工。截至目前,暮坪湘江特大橋已完成多個主墩承台施工,預計將於5月底完成主橋墩身出水施工。暮坪湘江特大橋是促進長株潭一體化發展的重點項目,連接南部片區與大王山片區,建成後將完善長沙南部“六橫八縱”的交通骨幹路網格局,對於促進長株潭融城核心區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今天的大項目,就是未來的大發展。
一大批重大交通項目,為長沙奮力實施“強省會”戰略積蓄新動能。

見聞2
高品質交通運輸提升城市能級
無線充電、LED電子屏、監控系統、公共衛生間……長沙智慧公交站亭陸續亮相,讓廣大市民對公交出行充滿期待。今年,長沙以公交站亭為載體,通過實施公交站亭提質提檔工程,落實人民至上的理念,突出地域特色,打造城市名片。記者看到,新的公交站亭不僅耐看耐用,還順應新基建的趨勢,在滿足出行等候、信息發布等基礎功能之上,可拓展嫁接一系列智慧服務,實現人機交互、人流監測、無線網絡服務、USB 充電等功能,支撐智慧城市建設。
“強省會”就是要強城市品質。
提供高質量的交通運輸,增強城市的活力與競爭力,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獲得感,是“強交通”建設的關鍵。
目前,長沙城市公共交通形成了豐富的多層次供給,5條地鐵組成的骨幹網絡,遍布全市的公交線網,加上磁懸浮、城際鐵路、網約車、巡遊出租車等多種方式,以及城際公交、園區公交、市民辦事專線、旅遊專線、社區巴士等特色公交線路,極大地滿足市民多樣化出行需求。
數據顯示,長沙公交線路與軌道交通的接駁率超過94.9%,“抬腳上公交、出門坐地鐵”的城市公共交通取代了私家車,成了眾多市民出行的首選方式。
另一方面,長沙大力發展智慧交通,不斷豐富智慧交通的應用場景,為人民群眾提供最真切的幸福感。
自國內首條智慧公交線路在長沙首發以來,長沙不斷通過科技創新,讓城市公共交通更加便捷。截至目前,長沙已完成75條線路、超過2000台公交車的智能網聯設備安裝,84個交叉口智能網聯路側RSU設備安裝,並推出智慧公交示範體驗線1條、智慧公交線路3條,智慧公交線路較普通線路運行速度提升25%至30%。
在看不見的背後,長沙市交通綜合運行協調與應急指揮中心(TOCC)作為長沙交通的“智慧交通大腦”,日均處理數據量超2億條,日均數據交換容量達200TB,為全市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支撐和科技賦能。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長沙交通運輸是先行官、排頭兵。
在公共交通領域,長沙新能源公交車推廣力度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截至目前,長沙主城區純電動公交車佔比超70%;純電動出租車佔比約54.7%,預計今年底可達70%以上。
在貨運配送領域,長沙通過做好頂層設計,出台配套政策,打造信息平台,整合配送資源,優化通行管控,推廣電動車輛,探索出一條具有長沙特色的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發展之路,成為全國“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城市”,進一步激髮長沙貨運快遞物流產業的活力,使交通運輸行業在實施“強省會”戰略中貢獻更多力量。

行動
當好實施“強省會”戰略開路先鋒
“強省會”必先強交通。長沙交通運輸系統牢牢把握機遇,乘勢而上,堅決當好實施“強省會”戰略的開路先鋒。
2022年伊始,長沙便召開加快推進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中心會議,圍繞實施“強省會”戰略和打造“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中心”,部署區域協同發展、內通外聯等八大方面共27項任務。
2月,長沙迅速出台《關於加快建設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中心的實施意見》,立足大網絡、大通道、大樞紐,通過打造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區域交通一體化標杆城市、公交都市示範城市、智慧交通引領城市、行業治理現代化窗口城市等五張名片,奮力實現五年建成“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中心”的目標。
目前,長沙市交通運輸局已第一時間研究制定了貫徹落實“強省會”戰略2022年重點事項清單責任分工表,成立貫徹落實“強省會”戰略領導小組,將省、市“強省會”相關部署細化、實化、具體化,全力推動“強省會”戰略落實落地。
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市交通系統將從政治高度出發、從發展大局着眼,樹牢“強省會”意識,堅持“大交通”理念,在推進“交通樞紐專項行動”中展現擔當,以“強交通”為 “強省會”提供關鍵支撐。
訪談
以“強交通”助力“強省會”
貫徹落實“強省會”戰略,交通運輸扮演着怎樣的角色,又該如何通過“強交通”建設支撐“強省會”戰略?近日,記者採訪了長沙市交通運輸局黨委書記、局長喻志軍。
“‘強省會’必先‘強交通’。實施‘強省會’戰略,長沙交通運輸正處在大顯身手、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喻志軍說,省委省政府《關於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長沙市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市委市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強省會戰略的行動方案(2022—2026年)》都對“交通樞紐”進行了具體的部署。
喻志軍表示,交通運輸部門作為實施“強省會”戰略的主力軍,將着重打好“政策牌”“建設牌”“服務牌”“宣傳牌”四張牌,把握“先行官”定位,做好“大交通”文章,想在前、走在前、干在前,擔負起“強省會”的歷史使命和時代重任。
“實施‘強省會’戰略,打造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中心,重大交通項目是關鍵支撐。我們將緊扣‘高質量’和‘大交通’的發展主題,努力打好‘建設牌’,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喻志軍說,長沙交通運輸部門將重點圍繞“交通樞紐專項行動”部署的七大重點,高起點、高標準謀劃推進一批重點項目,為“強省會”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老百姓如何感受到長沙交通運輸系統實施“強省會”戰略的成果?
喻志軍表示,交通運輸部門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部門,更是民生服務部門,交通運輸部門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打好“服務牌”,切實提升運輸品質,讓強省會、強交通的成果為廣大群眾共享。
提升公交出行“分數”。配合做好長株潭軌道交通西環線建設,推動長株潭域內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發展,打造“軌道上的長株潭”。做好公交與軌道交通、客運樞紐的接駁,做好地鐵6號線開通運營工作,推進公交和軌道交通換乘“無縫銜接”。推進運輸服務一體融合,完善城際公交網絡,實現交通服務“一號通”、公交“一卡通”、客運“一票通”、貨運“一單通”。
提升綠色發展“指數”。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試點示範,推廣純電動出租車、清潔能源船舶,到2026年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75%以上。
提升安全穩定“係數”。壓實屬地管理責任、行業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安全大檢查、安全生產強化年、頑瘴痼疾整治等任務。抓好疫情防控,織密織牢“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控網,堅決守住交通運輸安全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