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點名批評洗潔精會致癌?正確選用謹記3原則!注意3種千萬別買

“媽,咱家洗潔精呢?”王女士在娘家吃過晚飯後想幫母親洗碗,死活找不到洗潔精,便向母親詢問。

“你媽惜命,咱家早不用那玩意咯!”爸爸坐在沙發上,不痛不癢地說。

母親白了一眼老父親:“央視報道了洗潔精有毒,有甲醛用多了容易致癌,咱家就不用了。”王女士聽到母親的話真是兩眼一黑,天天用的洗潔精怎麼就致癌了呢?不用洗潔精,油膩的碗盤碟子怎麼處理呢?王女士面對水池裡的碗筷犯了難,不管怎麼勸說媽媽,就是不妥協,說著搶過閨女手裡的碗自己洗了起來。

估計很多人對於食品致癌這種新聞已經見怪不怪了,說某食品致癌,咱們可以選擇不吃這個,但這個洗潔精含甲醛會致癌,這確實已經影響到了衛生健康。關於這個問題,查看早年的新聞報道會發現,在2014年時央視確實報道過類似的新聞。說到這,不禁會有人疑問自2014年到目前為止,市場上並未下架洗潔精這類產品,而且洗潔精的種類還越來越多,這則新聞的可信性有多高呢?

被央視點名批評的洗潔精含甲醛會致癌,真的嗎?

據央視報道稱,在2014年的一次專項產品質量抽查中,部分洗潔精因甲醛含量過高落入不合格行列;在此次抽查中,合格率僅達到了93.6%。也就是說,每100瓶洗潔精約有6瓶甲醛超標。甲醛被列為一類致癌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公認的,只不過甲醛作為抑菌劑在很多食品中又是存在的,當然前提是要有限量標準的,超標了就意味着不合格,危害顯而易見。

然而,要談論致癌性,我們需要考慮劑量。在不超過規定標準的情況下,甲醛並不足以引發癌症。而且,目前市場對洗潔精的抽查合格率較高,只要是正規廠家的洗潔精,是不會違規生產的,不過有些無良商家為了掙錢,可能會存在甲醛、細菌超標的問題。因此,“洗潔精緻癌”只針對“甲醛超標、不合格的洗潔精緻癌”,只要從正規渠道購買符合標準的產品,洗潔精中的甲醛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有限。

根據最新報道,2022年全國對22個省份144家企業生產的144批次洗潔精進行抽檢,發現僅1批次不合格,概率為0.7%。而且,該批次不合格的原因並非甲醛超標,而是總活性物不足。這表明在監管機構嚴格的監管之下,洗潔精質量顯著提升,不合格產品的概率極低。因此,消費者在選購洗潔精時,只需選符合標準的產品,即可安心使用。

洗潔精中的表面活性劑殘留也會影響人體健康?

洗潔精作為家庭和餐飲業的常見清潔品,其主要成分就是表面活性劑,而許多人對錶活劑也會持懷疑態度,部分人擔心表活劑殘留會損害身體健康。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急性經口毒性試驗》(GB15193.3-2014),表面活性劑被分類為低毒或無毒兩種等級。根據研究表明,每千克體重需要攝入約8克的表面活性劑才會導致中毒。這對於日常所用的洗潔精量來說,顯然達不到中毒的劑量。另外,也有人擔心長期使用洗潔精會導致不孕或胎兒畸形,但根據現有研究,這也只是沒有證據的瞎擔心而已。

這3種洗潔精,一定要避免使用!

總之,洗潔精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清潔用品,想要確保既達到清潔效果,又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要注意以下三大原則。

一、選購原則

在選購洗潔精時,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符合國家標準的A類洗滌劑。A類洗滌劑的活性成分較高,能夠更有效地去除油污和殘留物,同時有害物質含量也相對較低,用起來更健康。此外,要根據使用目的選擇不同類型的洗潔精,例如用於清洗餐具的洗潔精應選擇食品用洗潔精,用於清洗果蔬的洗潔精應選擇果蔬專用洗潔精。需要注意,三無洗潔精、芳香型洗潔精或有沉澱分層的洗潔精,這些洗潔精一定不要買。

二、使用原則

1. 佩戴手套:在使用洗潔精時,建議佩戴橡皮手套,以保護皮膚不受洗滌劑的刺激和傷害。如果沒有橡皮手套,也可以使用一次性手套或者保鮮膜代替。

2. 稀釋洗滌劑:在使用洗潔精前,應先將其稀釋在清水中。一般來說,稀釋比例為1:10左右,即1份洗潔精加9份清水。如果油污較重,可以適當增加洗潔精的用量。但要注意,稀釋後的洗滌劑不宜放置過久,以免變質。

3. 避免直接接觸:在使用洗潔精時,應盡量避免直接接觸洗滌劑,可以將稀釋後的洗滌劑倒入洗碗布或者海綿上,然後使用這些工具來清洗餐具或果蔬。

三、清洗原則

為了防止化學成分殘留,在使用洗潔精清洗餐具或果蔬後,一定要用清水徹底沖洗乾淨,以防殘留成分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實驗顯示,沖洗2次後,碗中的洗潔精殘留量就能達到消毒衛生標準,一般來說,建議沖洗3次以上,以確保洗滌劑殘留物被完全清除,若仍不放心,可沖洗至水聲濺起的程度。

總之,從整體來看,洗潔精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較低,但需要注意的是,長時間讓皮膚接觸洗潔精可能會破壞皮膚表面的保護性脂質,從而導致手部乾燥、脫皮。因此,在洗滌時建議佩戴防護手套,或洗滌後及時塗抹護手霜進行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