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烤箱一體機值得投入嗎?我用了半年多,結果一目了然

廚房中的電器,如今真的是層出不窮。而面對讓人眼花繚亂的諸多小電器,一時間確實讓我們難以選擇。而很多時候,為了能夠提高廚房的做飯效率,以及提高家居生活的幸福感,所以不得不去投入一些廚房小家電,比如蒸箱、烤箱、微波爐、電壓力鍋……

在眾多廚房小家電當中,我相信“蒸烤箱”絕對是不容忽視的存在。而它因為集合了蒸箱和烤箱兩種獨立電器的功能,再加上性價比比較高,所以給人的感覺是“1+1>2”。

實際上,我當初入手蒸烤箱,也是認為它的實用性比較強,所以在還沒入住到新家之前就體驗上了。如今算下來也體驗了半年多。接下來,簡單談一談我對它的看法。

我的評價:蒸烤箱的“蒸”,實際上要大於“烤”

或許是華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傳承下來的習慣,我一直認為“蒸”是無數中國家庭廚房中的“核心”。所以儘管很多人買了蒸烤箱是為了“烤”,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的“蒸”才應該是被重視的功能。

當然了,也僅僅是我個人的做飯習慣,所以我用蒸烤箱,超過七成的頻率都會用來蒸包子、蒸饅頭、蒸餃以及蒸魚和海鮮等等。

而對於“烤”,其強大的功能當然也讓我驚喜。所以自從有了蒸烤箱之後,我幾乎不再去買外賣的炸串或者燒烤。因為一台蒸烤箱就能夠搞定一切。

實際上無論是站在“蒸”的角度上還是“烤”的角度上,蒸烤箱的投入都是值得的。當然了,前提是選到實用性比較強的蒸烤箱。

接下來,我會拿出大部分內容來重點分享一下“挑選蒸烤箱”的竅門。希望能夠對大家的挑選帶來一些參考。

1、不買無爐燈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就連“空氣炸鍋”都採用高硼硅玻璃了,而這樣的“改進”,其實是為了食材的“可視化”。

蒸烤箱如果內部沒有“爐燈”,食材的變化就不容易看到,站在可視化的角度上去分析,很顯然,帶有爐燈照明的蒸烤箱,更容易讓我們一眼看清內部食材的變化,減少翻車的概率

2、內膽不選搪瓷的

當很多人在說搪瓷內膽是不鏽鋼內膽的2.0版本時,作為過來人我想說,不要再聽商家的忽悠了。搪瓷內膽雖然耐高溫、也容易清潔,但是它很容易“磕碰”。本身就是一種塗層的它,一旦搪瓷出現破損就會生鏽,更會變得難以清潔。(小知識:搪瓷就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搪瓷盆、搪瓷缸子上的材質,也就是正在走紅的琺琅鍋外面的塗層)

所以穩妥的選擇,還是選擇不鏽鋼內膽。如果預算充足,則可以直接選擇“陶瓷內膽”。因為陶瓷內膽的材質決定了它耐高溫、耐剮蹭、易清潔等諸多優點。

3、不買熱管少且分布不均勻的

理論上來說,蒸烤箱內設的發熱管越多越好,而且分布越均勻越好。比如M型的發熱管就比一字型的發熱管實用。因為前者的設計會讓烤盤受熱更加均勻,不至於一塊地方熱,一塊地方不熱,避免出現食材烤糊和不熟兩極分化的情況出現。

4、不買容量太小的

市面上的蒸烤箱,容量從20L到60L不等,在我看來,無論是單身貴族還是四口之家,在蒸烤箱的容量上,一定要追求越大越好。因為太小的蒸烤箱,逐漸就會發現完全不夠使用。建議至少要選擇容量在40L以上的蒸烤箱,這樣基本能夠滿足各種美食製作的需求。

5、不買隔熱差的

儘管現在的蒸烤箱都是採用的三層鋼化玻璃,但是隔熱性能的好壞,不僅與鋼化玻璃有關,還與整體結構的散熱能夠有關。原則上,隔熱效果越好的蒸烤箱,其品質越高。而關注這一項指標,其實也是在關注安全度

6、不買內置水箱的

在使用“蒸”的功能時,由於蒸烤箱的水容量是有限的,而在蒸饅頭、蒸包子的過程中,水分很容易被蒸發乾凈,所以需要及時添加水分。這個時候,內置水箱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因為每次加水就要打開箱門,這樣一來蒸烤箱內部的溫度就會急劇下降,進而會影響到食材。所以很顯然,那些外置水箱的設計才是最為合理的。

7、不買沒有上下獨立控溫的

如果是烘焙達人,一定知道在烤麵包時,其對溫度的要求是比較精準的。以蛋黃酥為例,因為蛋黃酥的外表皮和頂部是要刷蛋液的,而底部則沒有蛋液。食材上下的原料不同對溫度火候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在製作蛋黃酥的時候,上下溫度都要精準得當。

8、不買沒有熱風循環的

熱風循環可以說是挑選蒸烤箱必備的條件。因為它可以讓整個蒸烤箱內部的溫度更加均勻。其實這一點與風冷的冰箱有些類似,只不過一個是將冷風循環,一個是將熱風循環。

9、不買安全性能差的

在挑選蒸烤箱時,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其實就是“安全”。而除了使用更安全的鋼化玻璃之外,其實像“開門斷電”、“缺水警報”以及“童鎖”等功能也要有。安全係數越高,其實也能夠反映出蒸烤箱的品質更紮實,使用的時候自然也就更加放心。

美家指南說:

蒸烤箱作為廚房小家電之一,它的的確確能夠給我們帶來幸福感。所以也建議大家,無論多差錢都要入手一台,只有體驗過才知道它的實用性有多強。(本專題文字原創,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