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要是能再長高五公分,真的就知足了。”
“你家娃為啥那麼高,有啥秘訣分享下唄。”
“我們兩口子不高,順帶着連娃也跟着遭殃,感覺對不起他。”

作為成年人的父母,深知身高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確實,心儀的工作,很多對身高有硬性要求;就連婚姻市場,身高也成了第一要求……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點,很多父母開始“卷”身高,生怕自己娃差的太遠,將來影響工作、影響婚姻。
單從出發點來說,父母確實是好心。畢竟,身高對娃的影響,還是巨大的。外人只能看到表面的傷害,卻不知道娃的內心,已經自卑到無可復加。

這是兩張生長對比圖,很多父母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讓孩子量身高,然後看對比圖,看看孩子今天是否達標了嗎?
若是孩子身高處於中位數標準之下,父母就會特別著急,恨不得自己會“揠苗助長”,立馬就讓孩子長高几公分。
要是孩子身高高於中位數標準,父母心裡會沾沾自喜。不過,這種喜悅維持的時間不多,立馬就會陷入新的焦慮中。


“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再突破幾公分呢?”
“也不知道別人家孩子怎麼長的,明明一樣大,吃的也差不多,為何人家娃高出那麼多呢?”
好像,在孩子的身高問題上,無論長得矮小,還是高大,父母都不滿足似的。每天最擅長的事情就是焦慮和
尤其是近兩年,醫院的內分泌科、小兒保健科排滿了長長的隊伍。詢問原因,居然是替孩子檢查身體,順便想通過注射“生長激素”的方式讓孩子高。
這種情況屢見不鮮,原本只在大城市出現。如今網絡發達,很多小城市也出現了這種情況,為了孩子長高,父母真的是花錢、花時間、花精力……

可是父母忽略了一件事,孩子長不高的原因有很多,並不是只有生長激素分泌比較少這一個原因。
很多父母陷入了身高誤區,以為只要給孩子注射生長激素,就能讓他們像“雨後的春筍”一樣,節節攀升。
可實際上,這並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甚至帶着一絲“賭”的意思。真正獲利的不是孩子,更不是父母,而是醫療系統……
要知道,生長激素並不便宜,再加上現在父母趨之若鶩,價格更是一路瘋漲。受益的人,自然是院方或醫生,懂得都懂。
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是對的,畢竟他的身體因何原因矮小,還是需要一番系統檢查和判斷的。
總而言之:只有缺乏生長激素的孩子,他們才需要外用注射葯;而其他原因導致的身材矮小,再好的生長激素都是徒勞。

這些盲目長高的“偏方”,也是不可取的
1、瘋狂給娃補鈣
只要說孩子長不高,立馬就會“什麼都懂”的長輩說:
“孩子長不高,一看都是缺鈣,肯定平時沒有好好給娃補鈣。”
於是,瘋狂給孩子選擇各種補鈣效果好的產品,有鈣片,有保健品,也有各種食物……總之,只要覺得補鈣的東西,都會給孩子帶回家。
而且,每天都會讓孩子多管齊下,既要吃鈣片,還要搭配這些保健品和食物。在父母看來,只要補得多,一定會長得快。
可到頭來,吃的鈣越多,給娃帶來的壓力反而越大,身體反而不如從前健康……

2、五花八門的外用增高神器
在長高這件事上,父母真的是病急亂投醫。
只要看到跟“增高”有關係的產品,無論有沒有用,都會買回家給孩子。這一刻,自家孩子彷彿成了“試驗品”……
這些所謂的增高神奇,都被商家誇大其詞。就是抓住了父母焦慮的心情,銷量才會蹭蹭的往上漲……
可實際上,很多長高神器都是智商稅,就是讓孩子加強鍛煉。至於那些“長高貼”,連智商稅都稱不上,完全就是坑蒙拐騙。

3、瘋狂炫飯
還有父母覺得:孩子長不高,是因為他平時吃得太少。
於是,父母化身監工,開始一日三餐的監督孩子吃飯。每一餐,都讓孩子吃高營養的東西,而且要讓他們吃到飽才行。
到頭來,孩子沒有長高不說,反而長得更壯實,甚至是發胖。原本是“瘦猴”,如今卻變成了“小胖墩”……
大人都知道吃飯吃到七成飽,卻偏偏要讓孩子吃到撐……他們的腸胃能力,沒有想象中那麼強悍。

不可否認,長得高的孩子,確實很佔優勢。但前提是,要健康的生長,而不是尋找各種歪門邪道。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