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媽特別能幹,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什麼時候老家蓋房子,什麼時候給表弟買樓房,表弟什麼時候該結婚,許多事情都是她來操持。你問舅舅幹嘛?舅舅就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地里不用忙的時候,自己做點小生意。別人都誇舅舅能幹,但家裡的事情,他從來不出手。

年齡較小的時候,我總在想,是不是舅舅算不上好丈夫?後來慢慢長大,自己也成了家以後,才明白並非是舅舅不疼媳婦兒,而是舅媽太強勢。
她總是嫌棄舅舅做的不好,久而久之,舅舅的積極性就被打磨完了。不僅他,就連表弟也是如此。長大後的表弟習慣性地依賴舅媽,很多時候一些簡單的事情,只要回家後都是由他的媽媽去做。
舅媽偶爾會跟我們吐槽:家裡兩個男人,卻沒有一個能靠得上。可是舅媽從來沒有發現,一切都是因為自己太“能幹”。
母親太能幹對孩子影響
也許有的媽媽們會認為,自己太能幹難道有錯嗎?毫不客氣地說:有錯!
從舅舅一家的相處就能看出,一個女人太能幹,會影響家庭,影響丈夫,最可怕的是會影響到孩子。

首先,會導致父親缺失孩子的成長。
心理學家魯格·肇嘉在《父性》一書中寫道:父親的缺失是家庭的不幸、是妻子的憂愁,是孩子的悲傷,也是社會的抑鬱。
這句話直接指出當今社會中,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父親缺失孩子的成長。
父親的缺失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受傳統思想影響,男性在外打拚掙錢養家;另一種則是女性太能幹,將男性“排擠”在孩子成長過程中。
一旦母親佔據了孩子成長中的主要角色,父親會覺得自己不需要操心,或者輪不到自己去操心寶貝的成長。
媽媽也許認為,自己可以把孩子教養的很好,可對於孩子來說,父親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同樣有着重要地位。

其次,家裡怨氣多,家庭氛圍不利於孩子成長。
我的同事李姐也是一個性格要強的人,她操持家庭一切事務,包括孩子學校的所有活動。她說丈夫從來不懂得體諒,不懂得幫忙,結果夫妻二人總是爭吵不停。
在不和諧的家庭環境中,孩子一直默默地看着父母爭吵。初二那年,沉積在心底的情緒爆發,患上了重度抑鬱症,如今還在靠藥物維持。
母親太能幹,會將自己的伴侶排除在計劃之內,而自己承受太多,又會產生怨氣。發泄心中怨氣的時候,孩子就會成為見證者與出氣筒。

最後,影響孩子的性格。
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關於母親太強勢這樣話題,有這樣一個論斷:如果母親太權威,經常對着家裡人嘮叨。女孩子就會變得如母親一般,刻薄,挑剔,未來會對自己的丈夫,孩子也是如此;男孩子則會為了躲避強勢的母親,收起個性,變得恭順,膽小,懦弱。
能幹的媽媽也無法替代父親
在小朋友的成長中,媽媽做的太多,會給他們成長帶來很大的影響,而且就算做的再多,媽媽始終代替不了,爸爸在孩子生命中的影響。

1、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
研究發現,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學習成績更好,未來走向社會後也更加容易成功。男性在育兒的過程中,思維上要比女性更加開闊。相比較而言,父親帶大的孩子,想象力、創造力、邏輯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發展更好。
這些能力,恰恰是兒童成長中不可或缺的,因此,我們會發現,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主要是因各方面能力均衡發展。

2、爸爸帶大的孩子性格更加外向
小區里大部分都是媽媽或者奶奶、姥姥帶孩子,她們很細緻,總是寸步不離地跟着,生怕一不留神小朋友就磕了碰了。但我發現,爸爸們就不會那麼細緻,可以說很粗糙,他們不會守着孩子,而是鼓勵他們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甚至與孩子一起玩。
時間久了就發現,那波經常由爸爸帶的孩子,更愛與別人交流,在小群體中,他們是最先打破僵局的人。這種外向,與媽媽經常帶是不同的。

3、爸爸帶大的孩子,更有冒險精神
媽媽帶出的兒童情感細膩,行動上也會比較謹慎,但爸爸帶大的則不同。他們更具冒險精神,比如下台階這件小事,媽媽會牽着孩子下,而爸爸會鼓勵孩子跳下來,並且誇讚他們很厲害。
育兒小貼士:在爸爸的鼓勵中,孩子的膽子更大,更願意去嘗試新鮮的事物。
媽媽會示弱,親子關係更融洽
霍思燕的育兒方式,總被人提起並進行學習。仔細去看他們的家庭模式:貼心、會照顧孩子的爸爸+懂得示弱的媽媽=高情商又樂觀的孩子。我們總羨慕霍思燕會教育孩子,其實她的聰明之處就在於會利用女性天生的優勢:撒嬌、示弱。
撒嬌、示弱是不好的行為嗎?
顯然不是,正是因為霍思燕會撒嬌、示弱,她的伴侶會更加疼惜她。在孩子的眼中看到的是,父母和諧相處,爸爸疼愛媽媽,媽媽尊重爸爸,這樣的模式下,嗯哼也更加懂得愛媽媽,尊重爸爸。
就像心理學博士喬尼絲·韋布在其《被忽視的孩子》一書中提出: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可能不在於他們做了什麼,而恰恰在於他們沒做什麼。
霍思燕沒有把自己樹立成一個能幹媽媽的形象,而是在家庭里,在孩子的成長中,適當的示弱,給爸爸更多的機會去帶孩子,照顧孩子,這才有我們看到的高情商“嗯哼”。
育兒小貼士:育兒過程中,多留一些時間和空間給爸爸,讓他們主動地與孩子相處。這樣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會缺失父親的參與,爸爸們也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凌晨媽媽來叨叨: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是自古就有的一句話,形容女子在當了母親後變得如何堅強。這句話可以是我們作為媽媽的信念,但別把它運用在親子教育中,用不好可能會適得其反。您是否也認同?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