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月22號開始,全國多地出現了拉閘限電的情況。不少人針對於這個情況也進行了非常之多的猜測,甚至還有人因為這次拉閘限電是一場大國博弈,但在前幾天相關部門卻出來闢謠。
這次的拉閘限電原因並不複雜,也不是大國之間的較量。但因為這次拉閘限電,不少製造領域的企業都改變了生產模式,比如說上兩天休兩天,來緩解電量短缺的壓力。
但這種情況也造成了個別廠商生產數量減少,為了能夠維護目前的利潤,不少企業的產品也出現了漲價的情況。前不久就有一些塗料廠商以及家居製造廠商宣布部分產品將提升價格。
一、瓷磚製造商東鵬瓷磚宣布漲價
在“限電潮”來臨之際,不少製造企業開始了限產節電。對於不少工業企業來說,從這個節點開始,即將迎來漲價高潮。就拿作為耗電大戶的造紙企業來說,很多企業早早發出通知宣布部分產品價格上調。
甚至還有不少網友表示,這次的拉閘限電在一定程度上讓一些企業找到了提高價格的借口。就拿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五金建材製造行業,也有一些公司宣布漲價。
就在前幾天,不少龍頭企業宣布限產,想要通過這種方式循序漸進地漲價。然而東鵬瓷磚卻十分直接,直接在官網上發出公告,宣布產品漲價。東鵬瓷磚的這個舉動,也讓不少近期有需求的客戶措手不及。
在9月24日,東鵬控股發布相關公告表示:將對於主營產品的價格進行一定調整。從今年10月1日開始,將上調瓷磚產品的銷售價格,不同規格的產品上調幅度也有所不同。
在這次價格上漲當中,大包渠道、工程渠道以及大零售方面都將參與調價。針對於一些設計師渠道的產品、聚焦平價品以及部分零售規格產品,都將在對應的優惠政策或是合同成交價格當中上調5%的價格。
針對於這次上漲,讓人也開始質疑東鵬瓷磚:在拉閘限電的這個關鍵時刻上漲價格,是不是就為了自己找了一個借口?作為一個老牌建陶企業,這樣做不會有失人心嗎?
二、東鵬控股解釋價格上漲原因
在面對網絡上的熱烈討論,東鵬控股在這次的公告當中也解釋說是因為原材料和能量價格的上漲,再加上促進電力供應的緊張,綜合考量之下才決定上調部分產品的價格。
在2021年東鵬控股公布的年中數據報告顯示,從1月到6月之間,企業在瓷磚方面的營收率達到了30.76億元。佔據企業上半年總營收的84.86%,比去年增長了40.28%。
在這份報告當中還體現了,東鵬控股核心產品出現毛利率下降趨勢。同樣在上半年,瓷磚方面的毛利率已經降到了31.91%,比去年下降了2.41%。雖然整體毛利率也隨之降低,成為了上市以來的最低點。
面對廣大的質疑,東鵬控股對於這方面的解釋是商品運輸期間產生的費用。雖然在當時也表示:企業在產品研發以及成本管控方面做得十分到位。如今看來,商品的成本已經發生變化。
通過這些數據也表明了,想要維護企業的凈利潤,這次漲價就必須實行。如果了解瓷磚生產的朋友都知道,瓷磚在生產過程中鈦白粉是主要原料,但從進入9月開始,鈦白粉的價格也出現持續上漲趨勢。
截止到目前,國內已經有超過20餘家的企業宣布鈦白粉漲價。國內鈦白粉廠商的報價相比以往上調了800~1000元/噸,目前鈦白粉的均價都在2萬元以上,比上半年增長了將近一半。
而就目前的市場來說,宣布漲價的投資企業也並不只有東鵬瓷磚。在此之前,位於廣東佛山的一些建陶企業就已經宣布了部分商品價格上漲,給出的理由同樣也是原材料價格增幅較大。
與此同時,也有經濟學專家表示:這次不少瓷磚企業價格上漲影響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煤價、天然氣價格以及限電等因素。原材料上漲所造成的漲幅佔比並不是很大。
三、國內煤炭、電力能源消耗較大
瓷磚企業在制陶的過程當中,除了對於原材料需求較大之外,在煤、電、天然氣方面也有很大需求。特別是在製造陶瓷的過程當中,電量消耗比較大,如今電力的成本上升也比較高。
在2021年9月17日,東部的中國電煤採購價格顯示,從9月9號到18號僅僅9天時間,5500大卡的綜合價格達到了990元/噸,同比增長43%。5000大卡的綜合價格達到了882元/噸,增長比為39%。
我們國家多數發電依靠的便是煤炭,這幾年隨着煤炭價格的上漲,這期間的成本也大大增加。在今年7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國內進口煤炭單價已經達到了82.5美元/噸,比去年增加了12美元。
除了煤炭價格上漲之外,天然氣的價格也再次出現上漲趨勢,每立方米增加了0.6元。要知道制陶企業的用氣量相當之大,從這一方面來講,天然氣的成本也有所上漲,也是價格增高的原因之一。
再加上現在全國各地都出台了一些限電要求,不少陶瓷企業的生產線也受到了影響,甚至還出現了全面停工停產的情況。綜合以上種種表明,相關企業在製造過程當中成本上升,價格自然有所增加。
不過隨後東鵬瓷磚也表示,這次製造成本上漲,商品價格也隨之增高。對於商品價格會出現的影響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未來可能還會出現波動,相關零售商以及消費者也要做好準備。
四、總結
從這次的限電限產以及部分商品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一些大宗商品價格和工業品生產價格指數的上調。這對於一些身處中下游的家居企業來說,需要承受較大的壓力。
對於一些小型家居製造企業來說,能夠抵抗風險的能力較低,只能通過進一步深化來抵抗風險。按照目前的形勢來說,只有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可以抵擋住這次衝擊。然而絕大多數企業在成本的管控和穩定利潤上並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只能通過提升產品價格,將壓力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以此獲得生存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