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半年報紛紛出爐,在備受關注的空調領域,各大巨頭也秀出上半年成績單。
有趣的是,“期中考”的“自我評價”中,有兩位“考生”都自稱第一。
兩份財報,兩個“第一”
這兩個企業,自然是空調領域“相愛相殺”多年的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以下簡稱美的、格力),二者均在半年報中稱自己空調市場佔有率第一。

資料圖。
美的依據的是奧維雲網的數據,顯示在2021年上半年,美的主要家電品類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佔比均實現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家用空調產品的全渠道份額明顯提升,在線上與線下的市場份額均位居行業第一,分別達到37.6%和36.5%。
格力則援引了中央空調和家用空調的兩份數據:據《暖通空調資訊》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格力中央空調憑藉16.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繼續實現行業領跑;據《產業在線》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格力家用空調內銷佔比33.89%,排名家電行業第一。
兩個“第一”,誰更強?看一下財報披露的數據。
美的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738.10億元,同比增長24.9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0.09億元,同比增長7.76%。空調方面,上半年美的暖通空調業務營收764.08億元,同比增長19.33%。
格力電器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920.11億元,同比增長30.3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4.57億元,同比增長48.64%。空調業務依舊是格力最主要的營收來源,上半年格力空調收入671.94億元,同比增長62.57%。
價格戰之下,毛利率雙雙下降
對比空調業務來看,整體收入美的領先格力近100億元,但收入增幅方面格力以62.57%大幅領先美的的19.33%。
格力表示,上半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主要原因為2020年上半年疫情的影響。若再追溯至未受疫情影響的2019年同期,格力實現營收983.41億元,即今年上半年格力營收比2019年下降約6.4%,
雖然也沒有回到2019年同期水平,但縱向對比看,格力在2019年上半年的營收也是過去5年的峰值,格力目前的營收狀況則與2018年基本持平。

資料圖: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美的在財報中提及上游原材料成本大幅波動及人民幣升值導致的盈利端的壓力,但同樣情況下,格力盈利的下滑幅度還是比美的要少。
雖然營收增長,但兩家企業空調業務的毛利率都有所下滑。格力空調的毛利率為29.79%,下滑了2.26%;美的空調業務毛利率20.85%,下滑3.35%,格力領先美的近9個百分點。
增收不增毛利或是價格戰的鍋。業內分析認為,近幾年來“白電雙雄”不斷爭搶市場,價格戰是重要手段之一。自2019年以來,雙方毛利率均出現肉眼可見的下滑,最新毛利率較高點均減少約10個百分點。
在價格戰中“傷得更重”的美的也在尋找着新的突破點。8月31日,美的集團和中國移動通過雲簽約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5G智慧家庭、5G智慧樓宇、5G工業互聯網、5G消息、5G智慧物流、基礎通信、雲計算、國際業務、操作系統生態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火拚多元化,格力不再自稱空調製造商
在美的、格力兩家企業曠日持久的對決中,2020年可以說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嶺。
這一年,美的的空調業務營收首次超過格力,二者的空調業務營收分別為1212.15億元、1178.82億元,相差不到34億元。如今,雙方空調業務的營收差距進一步擴大,今年上半年差距近百億元。

資料圖:工人在安裝空調。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與此同時,美的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其空調業務佔比為43.96%,和2020年年報中披露的42.65%基本持平;消費電器佔總營收比重高達40.07%,電飯煲、電壓力鍋、電暖器、電風扇等小家電佔比幾乎和空調“五五開”。
美的第三大業務為機器人、自動化系統及其他製造業,佔總營收的7.30%,營收為126.93億元,同比增長33.28%。這一增長速率也是美的三項主營業務中最高的,同時該業務毛利率也增長近4個百分點。
格力顯然對於空調業務的依賴更強。上半年格力空調營收佔比73.79%,甚至比2020年年報中70.08%的比重還要高。
格力自然不甘於此。在自我介紹中,格力已經不再自稱空調製造商,而是一家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業集團,“產品覆蓋家用消費品和工業裝備兩大領域,包括家用空調、暖通空調、冰箱、洗衣機、熱水器、廚房電器、環境電器、通訊產品。”
8月31日,格力電器宣布以約18.28億元的價格競得銀隆新能源30.47%的股份,約3.36億股。格力電器表示,公司可藉助銀隆全面加速現有多元化業務發展,並提高公司汽車工業產品的市場份額。
你家空調是什麼牌子的?用着如何?
作者:左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