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民生周刊
懂自己的人,無需多言;不懂自己的人,百口莫辯。
當真正懂得的時候,體貼就變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因為感受相同,心境相同。因為懂得,所以包容,所以諒解,所以珍惜。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春秋時期,齊國相國管仲和鮑叔牙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
年輕的時候,管仲家裡很窮,又有一個多病的老母親要奉養。鮑叔牙知道後,主動找管仲合夥做生意。
因為管仲沒有錢,做生意的本錢基本都是鮑叔牙出,可賺到錢後,管仲拿的分紅卻比鮑叔牙還多。
鮑叔牙的僕人忿忿不平,私下說,“這個管仲怎麼這樣,沒出什麼本錢,賺錢了卻要拿這麼多。”
鮑叔牙卻說,“不要這麼說,管仲並不是一個貪財的人,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要奉養老母親,他也沒辦法啊。”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進攻的時候,管仲總是躲在最後面,大家就罵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
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命去照顧老母親呀!”
管仲聽到後非常感動,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
後來,管仲更是在鮑叔牙的舉薦下,成為了齊國相國,而管仲也把齊國治理得很好。
因為鮑叔牙懂管仲,所以一直體諒管仲的難處,寬容管仲的毛病。
人生能夠遇到一個真正懂自己的人足矣,這種情誼比愛情更純粹,比友情更高尚,他的存在便是一種心安。
因為有人懂,委屈可以訴說,痛苦可以解脫。因為有人懂,孤單有人陪伴,失落有人安慰。
懂,不是語言,而是真心。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他都能理解,甚至感同身受。
懂,就不會責難,而是體諒我們的心寒;懂,就不會厭煩,而是替我們排憂解難;懂,就不會多問,而是明白我們的難以啟齒。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懂是一種牽掛。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因為懂得,所以惺惺相惜,所以念念不忘。
四季交替,有人惦記冷暖;心情多變,有人包容理解。
下雨了,會擔心有沒有帶傘;颳風了,會擔心有沒有添衣。牽掛,不在身邊,卻在心間,相隔萬里,卻可相知,悄然無聲,卻很深情。
有人牽掛是一種幸運,更是一種幸福。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懂是一種篤定。
北宋詩人范仲淹因為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到潁州。當范仲淹準備離開京城時,他平時的好友紛紛避而遠之,怕受到牽連。
只有一位叫做王質的人不在意,他大搖大擺地將范仲淹送到城外,絲毫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王質懂得范仲淹的為人,所以能做到不計個人利害得失,真誠待友。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相比較,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而對范仲淹來說,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此時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世間很多情感,都會隨着時間、距離和境遇而消散,但“懂”不會,它是一種篤定。
“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馳,愛馳則恩絕。”
以美貌交友,人老珠黃時就會被拋棄;以金錢交友,錢財散盡時就會被拋棄;以權力交友,地位不保時就會被拋棄。
只有互相懂得的兩個人,友情才能長久。
當別人誤解我時,他會無條件地相信我;當別人看不起我時,他會積極地鼓勵我;當我遭遇困境時,他總會及時伸出援手。
懂,是李白對王昌齡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懂,是高適對董大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懂,是王勃對杜少府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懂,是白居易對琵琶女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懂是世界上最溫暖的語言,懂得,讓心與心沒有距離,讓生命彼此憐惜。
如果生命中有一個懂我們的人,朋友愛人也好,知己家人也罷,都值得好好珍惜,被他們關心支持着,就是我們今生的幸運。
他們懂得我們,我們也要懂得感恩他們。
遇見,只是一個開始;懂得,才能相伴一生。
主播:小鐵
媒體人,想用聲音陪伴那些孤獨、深夜難以入睡的人,用聲音溫暖你。
文章來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喜馬拉雅FM”-“全民夜讀”欄目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代”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