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太平天國起義的評價歷來是不同的,這是很正常的,每個人的知識角度不同,意見自然也不同,論太平天國起義是一個歷史進程,還是純粹是一場災難,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它所反對的是什麼樣的朝廷,二是它對後來的政治局勢的影響。
首先,太平天國抵抗什麼樣的朝廷?也要從清末變革不能真正實現的原因入手。清末,我們都知道日本和俄羅斯在同一時期也是落後的。但日本和俄羅斯都是在變化中興盛的,但清朝卻沒有。事實上,這與滿族政府有着密切的關係。明朝時期,中國的槍械並沒有落後於西方,但到了滿清時期,它已經暴跌了。
這也是因為滿清王朝是通過騎馬和射箭來實現的,它對武力的信心來自騎行和射箭。如果你告訴他們槍械和其他他們不擅長的領域,他們根本和你玩不起。他們還能保持什麼信心呢?簡單地說,不要玩槍械,除了騎馬射擊之外,你們農耕民族還可以玩過游牧民族的騎馬和射箭嗎?
這在軍事上如此,在政治和意識形態領域也是一樣。“剃髮換服”和"文字監獄"的實質是摧毀漢族人的民族自信和精神意志。這樣,對滿洲王朝來說,問題不在於國家是如何侵蝕的,有多深,而是擔心國家的任何變化或進步會帶來一系列不確定因素,從而剝奪他們對國家的控制。
滿族被視為華夏的征服者,拒不被漢文化侵蝕,因此,"衡量中國的物質資源和國家的文明程度"等字眼就不足為奇了。因此,從自滿清政府成立之日起,就決定要限制中國的進步和發展步伐。直到滿族政府踏進棺材的前夕,它還在繼續弄一個"皇室內閣"。
第二,太平天國對後世的影響,太平天國雖然最終失敗了,卻嚴重動搖了滿族統治的根基,滿族政府不得不依靠漢代官員繼續統治,從此,漢人的統治者開始掌握地方政府的實權,並在當地掀起了"洋務運動",同時也使長期被滿朝閹割的中華民族開始覺醒和重建國家的信心。
辛亥革命後僅僅兩個月,就有15個省份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滿族被迫退出歷史舞台。這有太平天國起義的深刻影響,也就是說,沒有太平天國起義,漢人就不會那麼容易掌握當地的實權。如果漢代的統治者不能控制真正的地方政權,那麼辛亥革命時期就不會有滿族政府的垮台。
這是太平天國起義的主客觀進展。有人把太平天國起義造成的損失歸咎於太平天國軍隊,說其為邪惡的宗教。這是不公平的,太平天軍的早期確實是以"跳神"的形式組織起來的。但是,應該理解,這仍然是一個人民智慧尚未開放的時代。"跳神"不是太平天軍的原版,而是當時人民的信仰,太平軍只是暫時使用。它不能被看作是一種邪惡的宗教。
三十年後的義和團運動和一百多年後的十年浩劫,和太平軍相比,太平軍早期的"跳神"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實際上掌握太平軍權力的幾位執權者都是開明的,在奪取天京後,開設科舉,而且還開了女科,國家煥然一新,這些可以說明太平天國對“跳神”只是利用而非沉溺其中。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