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三國,就一定要說三國的三大陣營蜀國、魏國、吳國。而要說起以曹操為主的魏國,就不得不提一下他手下的五子良將(徐晃 張遼 于禁 樂進 張合)。五子良將跟隨曹操的時間不同,但是做出的貢獻卻都不少。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袁紹手下有一位猛將卻被低估了,他曾擊敗過徐晃、力戰張遼,可惜讓人惋惜的是他最終死於關公之手。
文丑
這個大將就是文丑,文丑是袁紹旗下有名的將領,和顏良一起屬於袁紹的代表大將。要說文丑有多厲害,光說肯定是沒用的,我們用戰績說話。公元191年,公孫瓚和袁紹爭奪韓馥的冀州,大打出手,發生了界橋之戰。當時袁紹派出的大將就是文丑,由於公孫瓚手下沒有可戰之人,決定親自出戰。
趙雲
兩人在橋邊交手,不到十合,公孫瓚就抵擋不住了,想要逃走。正當文丑追着公孫瓚,想要將他斬於刀下的時候,衝出一位少年救下了公孫瓚,這個少年就是趙雲趙子龍,文丑氣急,本想以此立下赫赫戰功,卻被此人打亂計劃。於是兩人大戰了幾十個回合。雖然最終讓他們退走了,但是能與趙雲對戰這麼久,可見其武力值不凡。
張遼
可惜的是,建安五年(200年),袁紹出兵攻打曹操,曹操使用計謀除掉了顏良,文丑聽說之後,十分生氣,主動請命出戰曹操,想要為其報仇。文丑提兵對戰曹操,卻因曹操用計致使文丑軍自亂陣腳,文丑只能隨着敗軍一起退走。
曹軍中派出張遼和徐晃兩將前來擒拿文丑,文丑見有人追自己,回身就是兩箭,一箭在徐晃的提醒下射中了張遼的中頭盔,第二箭直接就射翻了張遼的坐騎。文丑一看,轉回身來殺張遼,卻被徐晃攔住,兩人交手三十個回合,徐晃就敗了。這時關羽只說了句“賊將休走”衝過來輪刀就砍,只兩合就戰退了文丑。
關羽能如此之快擊敗文丑,除了文丑此時已經對戰多時,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就是文丑感受到了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輪起後下劈的分量,明白以自己的實力而言未必在關羽之上,起了怯弱之心。可見兩軍交戰之時,武力值是一方面,心理抗壓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實在是可惜了這麼一位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