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是虛構的?還原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

導語:

草船借箭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戰術"案例了,講的是利用草船上的草人,藉助黑暗的環境,使敵軍開弓放箭後而取得"借箭"目的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了解三國的影視劇作品,草船借箭也是很精彩的影視片段之一。影視劇中借箭的"主人"是諸葛亮,但真實的歷史中到底有沒有草船借箭的實事呢?真實的事件中是怎樣的經過,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

在三國時期,草船借箭的故事可以說是很有論點的戰術了,不僅體現了古人在戰爭中堅守陣地的決心,更體現了古人的智慧。那麼我們看到和聽到的有關該事迹的"操盤手"是諸葛亮,可卻不知歷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它的"操控者"卻是孫權。從公元211年到219這8年中,孫權雖還沒有稱帝,但已經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帝國架構。在這八年中,孫權與曹操、劉備分分合合,時而合作如親,時而疏離如敵。

而真正疏遠的是劉備,甚至到了交惡的地步。孫權不像是老實的人,與曹操合氣時必與劉備分爭,與劉備迎合時,必與曹操大打出手。可以說孫權與誰都不是朋友 ,但與誰也都不是永遠的敵人。而草船借箭便是孫權與曹操之間發生的故事。

公元213年,曹操經過幾年的休整開始進軍濡須口,目的是為了復仇。當時曹操號稱有四十萬大軍,可由於赤壁之戰敗退後,軍隊士氣低迷。張遼與臧霸互相打氣,但心裡也發抖。還好第一戰完勝,攻破了孫權的江西營地,並俘虜了公孫陽。

孫權知道此事後,速帶七萬軍兵奮力反抗,曹軍節節敗退。而後曹軍便閉守不戰,就是不出來。孫權坐在船上看着曹操的水軍也是發愁,曹操這邊不敢出擊。只要孫權的船支前進一些,便下令亂箭射出。當時孫權坐的船隻上有一整面全被射滿,此時船身有些傾斜,孫權趕緊下令把船調至相反的方向。而在曹操再次發箭時,這一面船體也被射滿了箭,船身這才平衡。

兩方相戰了足有一月,曹操看到孫權的兵勢和船器整肅有治,自己也沒了多少信心,便有了退北的想法。但是曹操這個人勝欲過強,如果這麼恢溜溜的走了,豈不是讓人笑話。也正是由於這種"面子",曹操在此也算是硬撐着。無心作戰,也不願歸去。而當時正是雨季,綿雨不斷,孫權自知曹操這種北方的軍隊不適合水戰,於是便給曹操寫了一封信來羞辱他。信的內容大概是:現在正是下雨的季節,趕緊回去才是對你最合適的選擇。

這信帶有一些嘲諷曹操軍隊沒有作戰能力的意思,但曹操看完之後卻非常高興。因為自己正愁不知道找什麼原因退兵呢,這次終於有了台階下了。於是他對部下說:孫權不想仗勢欺人。意思是說孫權知道曹軍這邊不擅長水路,又逢雨季,不想以此"欺負"人,所以不會打了。那麼孫權不想打了,曹軍還待在這裡有什麼意義呢,把以只能撤兵回朝了。故此曹操認為孫權藐視自己,但卻給了自己一個台階下。

至於曹操對眾人所感慨的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也充分體現了曹操本人對孫權的敬佩。

結語:歷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可能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激昂和完美,只是孫權在隔望曹軍隊伍時的一個偶然事件。但不管怎麼說孫權的能力還是毋庸置疑的,以至於曹操本人才會對他做出如此高贊的評價。

參考文獻《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