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大家都知道,我國所經歷的每一個朝代都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比如距離我國的最後一個朝代,清朝。雖然清政府後期表現極差,但是在康熙時期,我國的經濟實力與文化水平都處於穩步發展的過程中。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個人物便是清朝的一個固倫公主,在挖掘她的古墓時,大家驚訝地發現,她的屍身不僅保存得相當完整,而且這位公主還是身着龍袍下葬!
正文
1673年,固倫榮憲公主出生了,作為康熙的第三個女兒,她19歲便獲得和碩公主封號。同年六月,她遠嫁蒙古,與烏爾袞喜結連理。在我國古代,聯姻是一種常見的手段,很多帝王以聯姻之名拉攏各地藩王,而固倫榮憲公主之所以嫁給烏爾袞,也是有一定政治原因的。1728年,這位遠嫁蒙古的公主因病逝世。56歲的她就這樣走完了傳奇的一生。不過在清朝,能夠活到56歲已經算比較長壽的人了。
其實我國古代存在着嚴苛的禮法規則,按照禮法,“固倫公主”必須是皇后所出,這個稱號也是清朝公主中最高的一個等級。而榮憲公主的母親是容妃,按理說她只能被封為和碩公主。不過史書記載,榮憲公主深得康熙皇帝的喜愛,於是康熙便在1709年破例將其升為固倫榮憲公主。由此可見,固倫榮憲公主與康熙皇帝的父女感情十分深厚。
1972年,我國相關人員在進行考古工作時發現了固倫榮憲公主的古墓。這個遠嫁蒙古的公主死後被葬在內蒙古境內的赤峰巴林右旗。固倫榮憲公主墓規模十分宏大,整個古墓呈長方形,南北方向長達105米,東西方向寬達45米。整個古墓的佔地面積在5000平方米左右。對於一個公主來說,此等古墓已然是十分豪華氣派了。古墓的整體布局與靈悅寺、薈福寺等清朝建築有異曲同工之妙。墓中有東、西配殿,東邊的是炊事房和陵丁室,而西邊的配殿這是存放祭品和祭陵官員的房間。
根據考古工作人員介紹,固倫榮憲公主的遺體經過240年的埋葬之後,依舊如活人一般,其皮膚仍然具有一定的彈性。這在我國的考古史中是極其罕見的現象。更讓人吃驚的是,這位公主下葬時竟然頭戴金鳳冠,身着珍珠團龍袍。150厘米長的珍珠團龍袍綉工精巧,金絲線穿珍珠綉制的八條龍極其壯觀。據悉,上面大概有10萬粒珍珠,而金絲線也價值不菲。由於工藝精巧,材料昂貴,這件龍袍的市值已突破億元,不過現今已成為當地的民族文化遺產。
值得注意的是,龍袍在我國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穿。除此之外,公主的身上還有金手鐲、戒指等各種昂貴的飾物。經過測量數據,發現榮憲公主身高為156厘米,漆黑的辮子也有75厘米的長度。在公主棺材的南邊和東邊放着兩個骨灰罈,裡面盛放着公主的夫君與孩子的骨灰。
其實除了父親對她的寵愛,固倫榮憲公主也為清朝的政局穩定盡了綿薄之力。根據歷史資料顯示,在清朝入關之後,蒙古新疆等地便虎視眈眈,而聯姻便是拉攏這些族群的最好方式。在聯姻之後,烏爾袞曾經屢次與康熙一同征戰沙場,為清朝的發展付出了巨大心血。而清朝皇帝並沒有忘記兩人的貢獻,並且為兩人提供了優越的待遇,允許固倫榮憲公主着珍珠團龍袍下葬,便是清朝皇帝對其的莫大恩賜。
結語
不得不說,19歲的少女能夠為了家國安定,遠嫁他鄉,的確十分不易。而這份不易也為她換來了身後的無上光榮。身着珍珠團龍袍下葬的固倫榮憲公主將成為史籍中獨特的存在。她的古墓也為我國研究清朝歷史提供了極大的幫助。我國考古專家與歷史專家都需要通過對古墓與文物的鑒賞挖掘其中蘊含的歷史信息,以此來填補我國歷史研究中的缺口。由此看來,古墓對我國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細說清朝》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