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得到《長安十二時辰》里的某物,你最想得到什麼?是一碗熱騰騰的水盆羊肉,還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上元花燈,還是一到關鍵時候,就會被靖安司司丞拿出來盤一盤的長安沙盤?
《長安十二時辰》中長安各坊皆有沙盤,該圖為某坊沙盤中望樓的特寫
...
坊,長安秩序的靈魂
唐時的長安是座讓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嚮往的龐大城市。在沒有監控的年代,將這樣大的一座城市管理得井井有條,並不是件容易事,於是統治者索性以大化小,將長安城(從前的大興城)建成棋盤樣式。龐大的城市,被分為108個方格狀的坊。坊如同一個個獨立的小城由土牆圍起,圍牆四面有坊門,通常日出時開啟,日落時關門。
唐時長安城平面圖
由於皇宮位於城北,所以王公貴族也大致住在宮城皇城周邊的坊,南部的坊則多為百姓居住的地方。城北東市西市為主要貿易場所,商人們多聚集於此地;靠近選院的崇仁坊為求官者的聚集地;道政坊的蝦蟆酒名動長安,成為愛酒者的必去之處......長安各坊各有特色,共同組成了盛世長安的宏大景象。
《長安十二時辰》中坊間大道上的情景
...
唐朝最著名的“紅燈區”,平康坊
位於長安東區第三街第五坊的平康坊,是長安最知名的坊之一。東鄰兩市之一的東市,北與文人雅士聚集地崇仁坊隔道相鄰,南鄰高官顯貴居住的宣陽坊。利用這樣天然的地理優勢,平康坊成了長安的“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俠少,萃集於此”。
由於在平康坊內消費的人群中,不乏有錢有權的富商、官宦,在他們的豪擲下,平康坊內的狎妓場所也變得豪華起來。陳凱歌的《妖貓傳》里,金吾衛陳雲樵帶着手下去逛的平康坊青樓,不僅燈火通明,青樓內還設有水上小舟、空中飛魚,何其華麗。據史料記載,平康坊中的優質歌妓住所,幾乎都是前後帶着大花園的“獨棟別墅”。所以,平康坊這個“紅燈區”,可不是一般的商務洗腳城,而是極其奢華的娛樂場所。
《妖貓傳》中,平康坊青樓中的景象
不過平康坊內也並不是只有歌妓,比如《長安十二時辰》中,平康坊妓女李香香告訴主角張小敬,自己的住所南面,是右相府,這可是真的。
雖然沒有靖安司的沙盤,但我們且用史料來還原一下平康坊當年的模樣。首先,根據考古實測,平康坊東西1022米,南北500米,總佔地面積約為50萬平方米,也就是,將近大半個故宮(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那麼大。如同其他各坊一樣,平康坊內一大十字街區分四區,四區內在以小十字街再區分四區,就這樣全坊共被分為16個小區。
平康坊內部平面圖
在上圖的16個小區之中,其實妓女聚集之地只有“北門之東”這一個區,又被稱為“三曲之地”。那麼剩下的15個區又分別是什麼呢?事實上由於平康坊處於長安城北的黃金地帶,所以這個坊內居住的主要還是高官顯貴,比如申國公李穆宅、蘭陵公主宅、太平公主宅等都設在該坊內,到《長安十二時辰》所描述的天寶年間,居住在這裡的依舊是顯貴。
710-740年平康坊內用地格局平面推測圖
...
平康坊的妓女等級
了解了平康坊內部的基本結構,就能清晰地看出,真正的紅燈區其實只是16區之一的“三曲之地”。為什麼要叫三曲?說到這個,這就要聯繫到當時的妓女等級制度了。
這裡且繼續來解讀一下《長安十二時辰》中李香香的話。當想要追查線索的人問李香香:“(我們找到的)牌上有一曲字樣,刻有蓮花標誌。左上的第二個花瓣,有指甲掐的兩個月牙印。 當時一曲內以蓮花標誌的妓家某一位姑娘所留。”
李香香的回答是,“這位大郎一看就是公卿豪門,不懂得一曲是個什麼地方。平康坊內南曲、中曲皆是優妓,來往的都是官宦士人、王公貴族,姑娘皆有名有姓、有頭有臉,一曲可就不一樣了,來往的都是尋常百姓,窮舉子、選人之類,姑娘凈是逃田的無籍戶,常換常新,連名字都混着用。”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官員姚汝能與優妓李香香
李香香的話中所提到的“南曲”“中曲”“一曲”合在一起,便是“三曲”。《太平廣記》有相關記載,長安城平康坊里的妓女,“妓中有錚錚者,多在南曲,中曲其循牆,一曲卑屑妓所居,頗為二曲輕斥之”。
平康坊三曲中的宅院推測示意圖
長安頭牌妓女並不一定要長相出眾,而更重才藝,因為客人多為文人雅客,所以她們做的並不僅僅只是皮肉生意,而是要通過自己的才能,在遊戲之間讓客人感到真正的身心愉悅。因此平康坊中才藝出眾的妓女們多住在“南曲”“中曲”,而才藝平平的普通妓女則只能住在靠近坊牆邊的“一曲”之地。所住之處,便成為了平康坊妓女等級劃分的標準。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一曲之地
...
妓女也是政治核心圈
極盛時候的唐朝,貴族官僚生活豪奢,狎妓之風盛行。靠近官員住宅集中區的平康坊三曲,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與官員們很快建立起較為穩定的關係,妓女們經常出席官員貴族的宴會、郊遊活動等。當然與官員們接觸的妓女,都是上文中李香香提到的優妓。
《妖貓傳》劇照,官員們相聚於平康坊青樓的場景
由於優妓長期與長安的官宦士人、王公貴族交往,想要進入官場的選舉人們便將優妓作為自己進入官場的跳板。藉助平康妓之口,他們將自己的才幹傳播出去,在妓女的牽線搭橋之下,結識權貴與其他選舉人。從這一層面看,平康坊為想做官的人與權貴、官宦子弟們提供了良好的社交平台,可以說,這個紅燈區,其實還是一個官員文人的小型“政治中心”。
...
平康妓的悲苦一面
雖說優妓們接觸的是高官顯貴,住的是豪華“獨棟別墅”,但實際上,她們的生活遠沒有表面那邊光鮮。
平康坊中的優質妓女以才華著稱,但才華從來不是憑空而來的。妓女們通常年幼便進入平康坊,並開始接受技藝訓練。學習歌令辭賦過程十分嚴格,她們稍有一絲懈怠、偷懶,往往就會遭到嚴厲的鞭笞。而教坊鞭笞使用的是一種用皮條編織而成的鞭子,比馬鞭稍粗,內插百餘枚鋼針,針芒露約2分左右長。一鞭下去,小姑娘們身上立即皮開肉綻。
在嚴格的訓練下,擁有過人才華的她們雖說是開始過上了奢華的生活,但其實也不過被豢養在籠中的金絲雀。平康妓多屬於掛籍在教坊入樂籍的官妓,另一部分則是私妓。她們一般有專人,即假母或都知(曲內妓之頭角者,分管諸妓)來管理,行動受到限制。除了受客人邀請出行外,這些歌妓,每月僅獲准出坊三次,即月之初八、十八、二十八。每次出去,她們還要向假母交納一緡錢(一千文錢,即銀子一兩)的保證金。
《長安十二時辰》中,優妓李香香房中擺設精緻,但即便是她也只能是受到官員邀請才能離開平康坊
被豢養的壓抑,讓許多妓女產生了想要逃跑的想法,但也並非所有人都能突破重重阻礙成功逃走。沒有冒險的歌妓們依舊可以通過嫁人改變自己的命運,但特殊的身份使得歌妓們難以在青春年華時找到真心想娶她們的人。等到年老色衰之後,歌妓們只能嫁一個地位低下的人,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雖然年輕時“名屬教坊第一部”,但年紀大了以後只能嫁做商人婦。歌妓如果嫁人不得或所嫁非人,年老色衰後陷於凍餒困境,便只能出家為尼姑或女冠,一個人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光。
《妖貓傳》劇照,平康坊中年輕貌美的胡姬
唐時的長安是夢幻般的城市,歌舞昇平的平康坊更是夢中的盛典,連詩人們也曾將“一日看盡長安花”作為人生最快意的詠唱。但奢景華影的背後,那些屬於長安的花開花敗,卻未必人人都可以看到。
(素材源於: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d25a1893ae20d0001f58e8d;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