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降關稅後 歐盟對美國更硬氣了

  5月21日,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班夫,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正式舉行,加拿大財長(右二)和央行行長(左二)同歐洲央行行長(左三)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合影。視覺中國供圖

  繼英國和中國分別與美國就關稅問題進行貿易談判並達成協議後,歐盟也於日前正式與美國展開了關於關稅問題的貿易談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龔炯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中美在日內瓦舉行的經貿高層會談取得的實質性進展,使得歐盟在與美國談判時的態度更硬氣了。

  “美國無法承受短期內與中國全面脫鉤的巨大衝擊”

  5月12日,中美雙方發布了《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以下簡稱《聯合聲明》)。根據《聯合聲明》,雙方達成了多項積極共識,其中包括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美方同意取消共計91%的加征關稅,並在90天內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將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降至10%。中方亦作出了相應調整。此外,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以便在經貿領域各自關心的問題上保持密切溝通,並開展進一步的磋商。會談結束後,特朗普政府多位官員對外表示,在對華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有所軟化。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指出,中美在談判中一致認為,雙方都不想“脫鉤”。

  龔炯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分析說,特朗普政府濫施關稅在美國國內遭到了廣泛的反對和抵制,這是其近期在對華關稅問題上態度出現軟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中美之間在多個領域的雙向貿易在雙方談判前幾乎陷入了停滯狀態,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的一名高管此前警告說,“美國消費者不久後將看到一些進口商品價格大幅上漲,貨架變得越來越空”。這也讓特朗普意識到了與中國脫鉤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美國無法承受短期內與中國全面脫鉤的巨大衝擊。”龔炯說。

  “中美雙方在日內瓦經貿高層會談中取得互降關稅等實質性進展,表明美國認識到了中國應對關稅衝擊的底氣和能力。但是也要認識到,此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對特朗普政府而言只是緩兵之計。”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周戎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將利用這90天的關稅暫停期作更多準備,待90天期限屆滿、中美再次接觸時,美國可能會突然“變臉”。

  歐盟試圖進一步提高“要價”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報道,在中美髮布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後不久,特朗普便抨擊稱,“歐盟對待美國往往比中國對待美國更糟糕”,並指責“他們(歐盟)對待我們非常不公平”。特朗普還預測,歐盟會在貿易問題上向美國“做出重大讓步”,因為美國“掌握着所有的牌”。然而,事實情況是,隨着中美關稅談判取得突破,歐盟對美談判的態度變得更加堅定,並試圖進一步提高其要求。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數名歐盟國家官員表示,歐盟與美國之間的關稅談判正在取得進展。歐盟正尋求達成一項關稅降幅大於美英、中美協議的貿易協定。瑞典對外援助與外貿大臣本傑明·杜薩直接發出警告,如果歐盟只能獲得與美英協議同等的條件,歐盟將會對美國採取反制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美英迅速達成的貿易協議中,美國保留了對英國徵收10%的基礎關稅,並未撤銷所謂的“對等關稅”,僅降低了汽車、鋼鐵、鋁等部分產業的關稅。

  在龔炯看來,此次中美雙方達成的《聯合聲明》,為歐盟在對美談判中採取更強硬態度提供了巨大的動力。自今年4月初特朗普宣布所謂“對等關稅”政策以來,面對美國步步緊逼的關稅訛詐,中方沒有退讓,而是出台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堅定捍衛自身權益。這不僅有力地回擊了經濟霸凌行為,同時也堅決維護了多邊主義原則,與包括歐盟在內多方的“順從”做法形成了鮮明對比。

  “中國在與美國談判時所展現出的堅定立場,使歐盟認識到,在與特朗普政府的貿易談判中,也需要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才能爭取到有利的貿易協議。”龔炯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值得關注的是,面對美國不斷通過關稅手段擾亂國際貿易秩序,近幾個月來,中歐之間在多個領域進行了密集互動。西班牙首相、葡萄牙外長、法國外長、丹麥外交大臣相繼訪問中國。本月初,歐洲議會也和中方同步全面取消了相互交往的限制。周戎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分析說,這表明在中歐建交50周年之際,中歐關係正在回暖,而且美國對歐洲施加的壓力越大,就越會加速中歐關係的回暖。

  中美達成貿易協議為其他國家樹立標杆和榜樣

  據美國彭博社報道,除了歐盟之外,中國通過對美國示強,在中美日內瓦經貿高層會談中獲得了有利的貿易協議,這一成就也引起了其他國家的關注。這些國家開始反思特朗普政府是否高估了自身實力,並質疑之前對美國採取的快速談判方式是否正確,以及是否需要在未來的談判中採取更加強硬的態度。該報道指出,一些國家已經意識到自己擁有的籌碼比之前想象得更多,並開始放慢與美國談判的步伐。

  例如,被視為美國重要盟友的日本就是一個例子。今年5月初,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曾表示,“希望在今年6月與美國達成協議”。然而,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有日本官員透露,日本最初非常渴望成為首個就關稅問題與美國展開談判的國家,但現在這種緊迫感已轉變為確保日本能夠獲得一個有利的協議。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日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也提到:“我們與日本和韓國的談判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這些協議不會很快達成。”

  龔炯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分析說,值得注意的是,只有那些擁有足夠籌碼的國家才可能對美國採取強硬態度,並迫使美方軟化其立場。例如,越南由於對美貿易依賴度很高,缺乏足夠的談判籌碼,因此很難對美國採取強硬態度。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經濟室主任羅振興認為,中美《聯合聲明》釋放了貿易戰降級的信號,表明中美雙方都希望貿易關係能夠繼續進行。同時,這也為其他國家未來的談判樹立了標杆和榜樣。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