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如初見》:中華民族推翻帝制、救亡圖存的故事原來還可以這樣講

上周,電視劇《人生若如初見》上線愛奇藝。作為一部展現清末衰亡史的年代傳奇劇,《人生若如初見》開播後,宛如一顆投入歷史長河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它以獨特的視角和敘事手法,以百年前庚子之變後滿目瘡痍的神州大地為時代背景,以第一批赴日學習現代軍事的青年覺醒為開端,通過清宗室、革命派、北洋集團等各方勢力的不斷較量,呈現了中華民族推翻帝制、救亡圖存的波瀾壯闊、艱難奮鬥的歷程,展開了一幅歷史畫卷。

鮮活青年群像

《人生若如初見》曾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布的第三批2018-2022年重點電視劇規劃選題,併入選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上海市重大文藝創作資助項目,由執導過《白夜追兇》《隱秘而偉大》《問蒼茫》的王偉擔任導演,由曾打造過《漢武大帝》《亮劍》《人間正道是滄桑》《少帥》等年代大戲與歷史正劇的江奇濤編劇。 

劇中,梁鄉(李現 飾)出身清宗室,意外得到赴日留學學習現代軍事知識的機會,歸國後他試圖以新型軍事力量維繫搖搖欲墜的清王朝。這一角色的複雜性,既折射出清廷內部改革派的歷史局限性,也暗含了舊秩序崩塌的必然邏輯。

安徽開文堂家的二小姐謝菽紅(春夏 飾),因一場蹩腳的刺殺,與吳天白(朱亞文 飾)流亡東京,從舊時代的大家閨秀逐漸成長為獨立堅強的新女性,在她的身上,既展現了腐朽封建社會對女性的壓迫,也描繪了人在新文化、新思潮影響下不斷蛻變的全貌。革命志士楊凱之(魏大勛 飾)雖出身平民,但聰慧過人,擁有一顆熱忱昂揚、堅定求索的心,在革命的浪潮中他一直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在血與火的洗禮中不斷完成蛻變,願以星火去燎原……這些角色並非符號化的存在,而是被賦予複雜人性與演進弧光的鮮活個體。

平視視角進入

《人生若如初見》以時代青年群像作為故事的刻畫重點,但劇集更新過半,已見其敘事野心絕不止於此——早期角色多寄望於師夷長技,試圖通過軍事改革或實業興邦挽救危局,但隨着劇情推進,越來越多青年意識到若無思想之變,縱有堅船利炮亦是無根之木。

電視劇以第一批赴日學習現代軍事的青年覺醒為敘事開端

在這“三千年以來從未有過之大變局”之下,當楊凱之說出“願成為喚醒秋風的第一片落葉”時,當菽紅逐漸走出苦難、追隨更先進的思想時,這些跨越百年的畫面與當代青年追求理想、突破桎梏的精神圖景形成強烈共鳴。

作為一部以清廷第一視角展現清末衰亡史的電視劇,該劇未採用宏大口號渲染情懷,而是以平視視角進入,不仰望,不俯瞰,在具體而微的生命體驗中,通過街邊巷裡的市井煙火與時代風雲的變幻交織,讓觀眾深刻感受到社會的變化、人性的變化,在人物與時代的局限性中感受到對歷史必然性的揭示,對舊秩序瓦解與新思潮不可阻擋的展現,也讓觀眾深切感受到新民主主義革命既是時勢所趨,更是民心所向。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孫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