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5日,我國最後一個垂簾聽政的太后——慈禧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在她奄奄一息之際,眾人都不禁在心裡暗暗鬆了一口氣,覺得自己的好日子終於要來了。
但慈禧硬是撐着最後一口氣又幹了六件不好的事,而且這六件事至今還被老百姓罵!
但就是這樣一個在歷史上幾乎算得上是臭名昭著的人,臨死前的遺言,竟讓後世人聽了哭笑不得?
那麼這六件事是什麼?這六件事背後又藏着什麼貓膩?那句可笑的遺言又暴露了她怎樣的心思?
不想放手的權力
權力這個東西,是慈禧一生都在追求的,就連臨死前她最怕失去的也是權力。
當她意識到自己大限將至撐不了多久的時候,她突然想到一個殘酷的問題。
當時的光緒帝才38歲,萬一自己一閉眼,那自己辛苦抓在手裡這麼多年的權力不就得交給光緒帝了。
而且自己走了,自己留下的那些人就沒有人撐腰了。如果光緒帝到時候新賬舊賬一塊算,那自己的這些人不都得到地底下跟自己做伴去?
一想到這兒,慈禧腦子裡閃過了一個不好的念頭,而緊隨這個不好念頭的,是一個惡毒的想法。
於是,在她離世前的一天下午,正當盛年的光緒帝突然“病逝”了。
這個消息一傳出來,紫禁城上下一片嘩然。
御醫甚至都沒來得及細看,慈禧就給光緒下了一個“病逝”的結論。
慈禧都發話了,也就沒有人敢質疑了。
不過真相或許雖然會被暫時地掩埋,但卻不會不到來。
幾十年後,考古學家對這件事進行了研究,取得了驚人的發現。這位“病逝”的光緒帝,體內可能含有毒藥。
在場的人面面相覷,似乎是知道自己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真相。難道光緒帝的死與慈禧有關?但到底是不是真的,誰也不知道。
不過,毋庸置疑的是,慈禧對光緒不存在憐憫。
她知道,如果自己死在光緒帝之前,光緒帝一旦大權在握,自己的“辛苦經營”立馬灰飛煙滅,慈禧當然不允許這種事情出現。所以,她很有可能先送光緒帝上路。
送走光緒帝後,慈禧也沒有閑着。
她立刻召見了醇親王載灃,硬把3歲的溥儀推上了皇位。
此時的大清內憂外患,列強虎視眈眈,革命黨蠢蠢欲動,這時候讓一個吃奶的娃娃當皇帝,對江山社稷那可真是百害而無一利啊?
可能有人會說,溥儀的父親載灃可以當攝政大臣輔佐溥儀啊。
那麼問題又來了,載灃雖然是想振興清廷的,但奈何他只有一個攝政王的虛名,實際大權還在慈禧的親信手裡。
所以載灃也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可憐的小溥儀在啥也不懂的年紀,就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
慈禧這個決定不僅改變了他的人生走向,還讓他背負上了許多罵名。
你說慈禧知道這麼做的後果嗎?
她當然知道,但是比起江山社稷,她更在意的是皇位上的是不是自己的人,大清是不是還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和自己的私利相比,大清社稷和黎民百姓又算得了什麼呢?
除了權,讓慈禧着迷的還有“錢”。
奢靡一生的習慣
慈禧這輩子,就沒過過一天窮日子。
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在金銀珠寶里堆砌起來的人生讓慈禧臨死前還惦記着兩件事——自己的陵寢和私房錢。
據載,在慈禧馬上要咽氣的時候,她強撐着最後一口氣,催問內務府:陵寢的工程……銀子夠不夠?
在她說這話前,眾人看到慈禧老佛爺掙扎的樣子,還以為她有什麼大事要叮囑。
結果人家到死惦記的,還是只有自己。
要知道,她的定東陵到她死的那年,已經修了十三年了。
先不說花了多少銀子,就單論陵寢中用的那些黃花梨木,就從雲南運了整整三年。
加上地宮裡的金絲楠木,這都是能和黃金相媲美的貴重。
還有那些精雕細琢的漢白玉欄杆,一個工匠要雕上半年之久。
給她修建陵寢的時候,大清朝的國庫已經沒錢了。
當時的清朝窮到什麼地步呢?
前線的將士連棉衣都穿不上,可她為了死後的排場,硬是擠出這筆錢。
所以,她的定東陵早就修得金碧輝煌了,甚至奢華程度都超過紫禁城不知道多少倍了。
但她老人家還是不放心,一個勁兒讓內務府再往裡多塞點寶貝,生怕自己死後住得不舒服。
不過慈禧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她辛辛苦苦帶下去的這些寶貝,都在未來讓孫殿英充作了軍餉。
這也算是她給革命事業做的一點奉獻吧。
不過還有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也充分體現了慈禧“守財奴”的本質。
據傳,在她死前,她緊抓着心腹太監李蓮英的手叮囑道:我那些體己錢,務必收好,別讓朝廷的人知道。
慈禧死後,李蓮英充分發揮了他心腹的作用,連夜讓人把這些財寶運出了宮。
民間傳言,李蓮英把這些財寶有的藏在京郊寺廟的地窖里,有的塞進親信家裡,還有的直接埋在了自家宅院底下。
不過這也只是民間傳言,這些財寶具體在哪,大清亡後,就不得而知了。
表裡不一的策略
安頓好自己的事情,慈禧終於想起來她對大清的“責任”了。
於是乎,慈禧在死前又把她最擅長的事情重溫了一遍——見風使舵。
她讓內務府找了一些說高檔不算高檔,說低檔也不算低檔的禮品送到了各國的公使館上。
然後讓傳話的人替自己轉達:希望我死後各國大使能“照拂我大清”,願大清和各位友邦友誼長久。
看到這,或許有的人會為慈禧最後存在的良心而感到欣慰。
但誰能想到,剛送完禮,慈禧扭頭就對載灃說:洋人沒一個好東西,遲早大清得收拾他們。
這個反差直接給載灃整無語了,他只能附和慈禧說:太后老佛爺說得對。
做完這件事,慈禧真的就算是大限將至了。
她死的前一刻,外邊的陽光透過窗子打在她的身上,那是她最後一次感受到人世間的溫暖。
她閉上眼睛回想起了她這跌宕起伏的一生,心中滿是感慨。
從年輕時的一個小貴人到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這條路太長太苦了。
她使出最後的力氣向身邊人招了招手:我死之後,不允許出現女人干政、涉政或者垂簾聽政的情況,女人當家太累了。
結果此話一出,周圍人愣在原地了。
或許大家心裡都在想,合著你把啥事都幹了,嘗到甜頭了就不讓別人幹了。
現在想起老祖宗家法了,早幹什麼去了。
不過礙於當時的形勢,這些吐槽的話也沒有人敢說出口。
不過慈禧死後,她這句遺言,卻讓後人笑掉了大牙。
這不是擺明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嗎?
結語
慈禧對光緒狠心,後又將溥儀拉進權力的鬥爭,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她還始終惦記着自己的陵墓與錢財,自然是忘不掉這輝煌的一生。
即便是她還有點良心,想要用錢平息清朝的威脅,也依舊沒挽回清朝的衰亡。而不讓女子參政,或許是她的私心,不想要讓其他人站在跟自己一樣的高度。
慈禧的一生充滿着矛盾,是強權者,也是亡國禍首,更是時代悲劇的縮影。
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她的故事,也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