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這是要一條道走到黑了。對於美國來說,關稅大棒最大的威脅不是在你使出來的時候,而是在你將要使出來的時候。而且當下很明顯,中國已經反制了,美國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利用關稅大棒,達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沒想到的是,就在中國強勢反制的當下,特朗普卻直接再次表示,中國如果不撤回反制將對中國再次加碼,而且直接再加50%,特朗普這是準備和中國梭哈了嗎?而且就在特朗普加碼的同時,中方更是16字回應,中美這是杠上了嗎?最後的決戰要來了嗎?
川普要梭哈了?
眼看到,自己將要失敗,很明顯的操作就是減少損失,但是沒想到,特朗普卻是要再次加碼,而且此次更是要賭上美國的國運,特朗普這是要決戰嗎?
面對中國快速的反制,有大腦的都知道,中國這是有備而來,而且是早就已經準備很久了,其目的就是防止特朗普狗急跳牆、因為曾經和美國會談的路,我們該走的都走了,但是結果呢?
不是特朗普今天找個理由反悔,就是明天美國又不認賬了,這樣的會談還有什麼意義呢?
而且在特朗普威脅要對全球加稅的同時,我們更是好言說盡,但是結果卻是美國一意孤行,根本不管其他國家的死活,眼裡都是美國的利益,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還有退路嗎?
並沒有,所以結果很明確,那就是我們直接對等反制,你美國對我們加多少,我們就對美國加多少,其實這就已經說明了,當下已經不是簡單的關稅問題,而是美國到底尊重不尊重其他國家利益的問題了。
要知道,對於製造業國家來說,其相關的企業利潤一般都在5%-15%左右,這就在某種程度上說明,關稅的上限就在15%左右,但是當下美國的關稅是多少。10%成為了此次關稅的底線,而這就意味着,在美國眼裡其他國家根本就不看。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豈能退縮,更何況接連不斷地加息,早就已經超出我們出口企業承受的能力,既然都已經無法生存了,那為何還要向美國投降呢?
所以對等反製成為了我們唯一的選擇。而當下特朗普卻站出來再次威脅我們,如果中國不撤回制裁,就再加50%的關稅,只能說,特朗普這是已經黔驢技窮了嗎?
要知道,關稅已經加到了50%左右了,再加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畢竟50%的關稅基本上已經將所有出口企業的利潤吞噬掉了,其他企業再如何降本增效都無法生存了,所以當下已經不是買方市場,而是直接讓特朗普干到了賣方市場。
也就是最後的死亡時刻,這種情況下,加多少還有必要嗎?而且在特朗普發出威脅的最後一刻,我們更是直接表態,面對美國的訛詐,中國絕不妥協,而且如果美國繼續一意孤行,那我們必將奉陪到底。
這也就意味着當下特朗普的各種威脅已經不管用了,意味着加碼已經讓美國的信用完全喪失了,而接下來留給美國的只有潰敗。
美國進入死亡螺旋
當下的特朗普看似在對中國威脅,實際上卻更加展現了美國的懦弱。畢竟口頭的威脅已經沒有任何作用,當下可是在真金白銀的博弈,美國是該付出代價了。
在特朗普看來,只要加征關稅,美國不光能夠通過關稅收到各種稅款彌補美國的財政赤字,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加征關稅還能逼迫全球企業去美國建廠,可謂是一石二鳥。
但是沒想到的是,當下的美國不僅沒有得到多少稅款,而且當下就連曾經的製造業都可能保不住了。
就在美國對中國出手的同時,德國汽車企業已經通知自己的經銷商暫時停止分銷,這也就意味着,當下美國的通脹不是未來兩個月之後體現,而是當下就會體現。因為對於企業來說,當下商品運到美國就虧錢。
更是有越南等國家的企業商品裝船卻不出港,甚至將出港的船隻返航,因為定價一切都變了。
最為直接的就是捷豹以及路虎等品牌的企業已經暫停對美國的汽車出口,而斯泰蘭蒂斯集團直接宣布,暫停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國的部分工廠,而美國的工廠也宣布暫停,並解僱相關的員工。
這也就意味着,特朗普當下不僅沒有讓美國再工業化,而是讓美國加速去工業化。
畢竟當下不管是大眾還斯泰蘭蒂斯等集團其大部分的零配件都是通過進口歐盟以及中國出口到美國和墨西哥等進行加工和裝配最後賣到美國的,現在這樣一搞,所有的企業生產直接亂套了。
而且按照美國當下的稅收模式,任何生產都會虧錢的買賣,所以還不如不賣和不生產。所以這就導致,大家都開始暫停生產和銷售,這對於美國來說,才是最大的威脅。
本以為只是漲個價的問題,現在好了,商品直接沒了,而想收進口關稅,現在連進口商品都要停,美國去哪裡收稅呢?
所以說,當下特朗普的操作,看似是在對全球造成威脅,其實不過是將美國架在火上烤罷了。現在特朗普還和中國剛上了,勢必想用關稅讓中國低頭,但是有沒有想過,中國不低頭,美國會如何。
別忘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化國家,大多數的企業都是通過中國進口零配件來加工的,今天對中國徵收如此高的關稅,美國就一定能夠讓那些企業去美國重新工業化嗎?
說到底,當下的美國已經進入到大小鬼模式,誰認慫誰就是輸,而顯然時間不站在特朗普一邊。更為重要的是,當下大家都在看着,如果美國慫了,那其他國家該如何看待美國呢?
信息來源:
環球網:《特朗普表示不會暫停關稅政策》
海峽網:《特朗普聲稱:願意與中國打交道,但關稅戰將持續到“貿易逆差清零”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