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插柳 歲歲念情清明門前插柳的傳說


清明節的時候,人們都會采一束新鮮柳枝插在門前,這是為什麼呢?從前的時候,在一個古老的小鎮,有個叫阿成的孩子,他和爺爺一起生活。爺爺是鎮上最懂節氣和傳統的人,每到清明節,他都會帶着阿成做各種特別的事,其中最讓阿成期待的,那就是在門前插柳枝。


阿成清楚的記得第一次和爺爺插柳枝,是在他五歲那年的清明節。那一天,陽光暖暖地照着,風裡帶着絲絲甜意。爺爺早早地把阿成從床上叫醒,笑着說:“成娃,今天是清明,咱們去折柳枝咯!”阿成一聽,興奮得一骨碌爬起來,跟着爺爺來到河邊。


河邊的柳樹像是被大自然精心打扮過,細長的柳枝上掛滿嫩綠的新芽,在微風中輕輕搖擺,彷彿在向人們招手。爺爺熟練地折下幾枝柳條,遞給阿成一枝,說:“阿成,摸摸這柳枝,多有生氣,這可是春天的寶貝。”阿成好奇地摸了摸,軟軟的,涼涼的,還帶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回到家,爺爺教阿成把柳枝插在大門兩旁。阿成一邊插,一邊問:“爺爺,為什麼清明節要插柳枝呀?”爺爺放下手中的柳枝,坐在門檻上,緩緩說道:“這可有個故事呢。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介子推的人,他對自己的主公特別忠心。主公落難的時候,他一直跟着,甚至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主公吃。後來主公當了國君,想要好好報答他,可介子推不願意,帶着母親躲進了山裡。國君為了逼他出來,就下令放火燒山,沒想到介子推和母親抱着一棵柳樹被燒死了。第二年清明,國君去祭拜,發現那棵柳樹竟然活了過來,還長出了新的柳枝。國君覺得這是介子推的精神在延續,就把這棵柳樹叫做‘清明柳’,還讓百姓們在清明這天插柳枝,來紀念介子推的忠誠和善良。”


阿成聽得入了神,眼睛睜得大大的:“爺爺,那我們插柳枝,也是在紀念他嗎?”爺爺點點頭,又說:“對呀,除了紀念介子推,柳枝還能避邪祈福呢。插了柳枝,家裡就能平平安安,這一年啥事都會順順利利的。”


從那以後,每年清明插柳枝成了阿成和爺爺之間的默契。後來阿成上學了,在課本里讀到了關於清明節和柳樹的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還有“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他對清明插柳枝的習俗有了更深的理解。


又是一年的清明,阿成已經長成了少年,爺爺卻越來越年邁。這一年插柳枝的時候,阿成發現爺爺的手有些顫抖,他連忙接過柳枝,認真地插好。插完後,阿成扶着爺爺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樹下,爺爺看着柳枝,眼神里滿是感慨:“娃啊,以後爺爺可能不能陪你插柳枝了,你要記住這個傳統,把它傳給你的孩子。”阿成眼眶一紅,握住爺爺的手說:“爺爺,您一定會一直陪着我的,我也一定會把插柳枝的習俗一直傳下去。”


歲月流轉,阿成離開了小鎮去外面闖蕩,但每年清明,他都會回到老家,在那扇古老的大門旁插上柳枝。

看着隨風飄動的柳枝,阿成彷彿又看到了小時候和爺爺一起的歡樂時光,那些關於清明節、關於柳枝的故事,也隨着這歲歲年年的柳色,在他心中生根發芽,成為他永遠的記憶和傳承。

註:圖片源自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