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楊家將楊六郎出世

楊延昭(958年一1014年),北宋抗遼名將。楊延昭是北宋名將楊業之子,常年駐守北疆,威震邊庭,成為遼軍難以逾越的一道防線。

楊六郎

楊業長年駐守邊關,和家人總是聚少離多。每每想起,他都搖頭輕嘆,身為武將,肩負國家的安寧,哪能兒女情長。

這一天,朝廷突發詔書,讓楊業回京述職。正好邊關無戰事,順便還能看看妻兒老小。

楊業歸心似箭,幾天後終於看到了京城。入朝處理完軍務,一路欣喜回到了家中。

楊業

一家人見他回來都非常高興,圍着他問東問西直到深夜。

梆子敲過三更,府中漸次寂靜。楊業在榻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朦朧中耳畔忽聞濤聲陣陣。

他睜眼一看,自己竟騎着馬立在黃河岸邊。這時候只見烏雲蔽月,那河上的商船桅燈,在濁浪中明滅如星。

他下意識摸向得勝勾,金刀和鐵胎弓都在,戰馬焦躁的噴着白氣刨動前蹄。

楊業

河心忽起漩渦,丈許高的浪頭將三艘貨船拋上半空。落水者的慘叫被狂風撕碎,漆黑鱗片在浪花里一閃,十丈長的一條大黑蟒破水而出。

那怪物雙目赤紅似燈籠,張口便吞下兩個泅水之人。河中落水的和路過船上的人都嚇得狂叫,楊業也呆愣在河邊。

巨蟒

這時候卻見西面山巔金光大盛,在光芒中漸漸顯露出一匹金甲麒麟。那金甲麒麟踏雲而來。渾身鱗片燦若驕陽,頭上雙角發出刺目的光芒。

那妖蟒見那麒麟來者不善,率先噴出一口毒霧。那麒麟也不示弱,張口噴出一股烈焰。毒霧和烈焰碰撞,在半空中發出巨大的轟鳴聲。

金麒麟

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戰在一起。可惜麒麟雖勇,鱗甲卻被毒霧蝕得斑駁。妖蟒狡詐,總將百姓置於身前作盾。神獸投鼠忌器,漸漸左支右絀。被蟒尾掃斷前蹄。

楊業這時已然清醒,再不遲疑,六支狼牙箭銜尾而出。

那黑蟒錯不及防,連中六箭,黑血噴濺如雨,腥臭瀰漫河岸,巨蟒長嘶遁入水底消失不見,河面又恢復了平靜。

大河恢復平靜

麒麟踏波來到楊業面前,前蹄傷口猶在淌金血。那神獸用頭在楊業腰身上蹭了蹭,忽然屈下前肢,頭顱輕點六次,隨後麒麟化作流光沒入群山。

這時候,忽聽“哎喲”一聲,把楊業從夢中驚醒。楊業聞聲看去,正看見夫人身披被褥,輕撫胸口,一看就是做了噩夢。

夫人見楊業也醒了便說:“嚇死我了,剛剛夢見一金甲麒麟破窗而入,把我嚇醒了!”

金麒麟

楊業一聽也感到很怪異,怎麼夫人也夢見了金甲麒麟?他把自己的夢也給夫人講述了一遍,夫妻倆都覺得很玄幻。

他們夫妻倆哪裡知道,這金麒麟投胎到他家成為六子。那黑蟒投胎遼國成了韓昌,倆人又打了一輩子。

第二年的一天,身在邊關的楊業,收到了一個好消息,他夫人又給他生了第六個兒子。於是他給起名延昭。

邊關楊業

楊六郎自小習文練武,學得一身好本領。長大後,隨父兄四處征戰,立下赫赫戰功。

這一年,宋太宗五台山進香還願,北國天慶遼王定下毒計,在幽州擺下鴻門宴,邀宋太宗赴“雙龍會”,欲滅宋室君臣。

雙龍會上,天慶遼王識破大郎楊延平假扮的宋太宗後,下令開戰。席間兵變,遼宋兩軍血戰金沙灘。

金沙灘

這是楊家將打得最悲壯、最慘烈的一仗,大郎用袖箭射死天慶王。撒退中大郎被亂刀砍死,二郎被千斤閘壓死,三郎被亂馬踏成了肉泥。

四郎八郎被俘失落番邦,五郎看破紅塵出家五台,七郎殺出重圍搬救兵,卻被潘仁美報私仇亂箭射死。

老令公與六郎在戰場上失散,力竭撞了李陵碑。只有六郎生還。整個楊家戰死一大半。

楊六郎

六郎最智慧的一仗是在遂一保衛戰(今河北徐水縣東)。當時遂城城小兵少,守軍不足三千。而遼軍由於蕭太后親臨城下,親自擊鼓督戰,遼軍士氣旺盛,進攻猛烈。

面對遼軍的猛烈攻勢,軍民都惶恐不安。而楊六郎卻從容自若,他召集城中青壯年百姓,發給他們武器,讓他們登城與兵士共同作戰。

遂城保衛戰

當時正值初冬,天氣還並不寒冷,不料一日氣溫驟降,有如天助。楊延昭於是命城中軍民大量提水往城牆猛澆,一夜之間城牆變成了既堅固又光滑的“鐵城”。

遼軍面對這樣一座很容易被“修復”卻無法攀爬的城池,無計可施,只好繞過遂城進攻別處。經此一役,楊延昭威震邊關,人們都稱楊延昭守衛的遂城為“鐵遂城”。

據河北《南皮縣誌》還記載了“楊六郎擺耗牛陣”的奇事。

耗牛陣

為了抵禦來犯的遼軍,六郎秘密派人收購了一萬多頭耗牛。其後,他又下令扎了無數穿戴遼兵服裝的草人,草人腹中裝上飼料,然後引誘耗牛用牛角上所綁之刀挑開草人腹部吃料。

如此訓練百餘日,眾耗牛見到穿遼兵服裝的人便猛用角挑。正好此時遼軍來犯,楊六郎掛免戰牌閉門不戰。

他將耗牛餓了三天三夜,然後派人去遼營挑戰。待遼兵追來,萬牛齊出,餓急了的耗牛沖入敵陣,見人就挑,遼兵死傷無數,宋軍大獲全勝。

耗牛陣

楊延昭不但智勇善戰,而且能與士卒同甘苦。他“不問家事”,不僅將所得的薪俸都犒賞了部下,而且遇敵必身先士卒而不居功,深受士卒愛戴。

楊延昭前後守衛邊境二十多年,一〇一四年正月初七,他在邊疆要塞去世,卒年57歲。

楊家將的忠勇世代相傳,他們的精神值得人們永世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