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怕的不是俄羅斯,而是俄烏白聯盟?畢竟蘇聯曾讓他們瑟瑟發抖

美國想要甩手不管烏克蘭的事情,歐洲各國立刻接過接力棒,打算盡全力去支持烏克蘭。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除了從道義上出發,需要支持烏克蘭以外,這事兒也事關歐洲各國自身的利益。

因為一旦烏克蘭戰敗,對歐洲各國來說,將會迎來無窮無盡的恐懼。這種恐懼他們曾經體驗過,而且從1945年開始,一直體驗到了1991年才結束。很明顯,給歐洲各國帶來恐懼的,便是蘇聯。

二戰後的蘇聯,成為了世界霸主之一,操控着整個東歐的命運,對西歐和中歐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為此,歐洲那些小國家,只能選擇抱團取暖的方式對抗蘇聯。即便是這樣,他們還是瑟瑟發抖,時刻擔心蘇聯會犯境,一直到了1991年,他們才長長鬆了口氣。

那麼俄烏戰爭的成敗,和蘇聯是否歸來,是否有着必然的關係呢?很明顯,這幾乎就是劃等號的事情。

普京曾坦言,如果他是戈爾巴喬夫,絕不會讓蘇聯解體

俄羅斯的話事人普京,這是一個前蘇聯克格勃出身的總統。他對蘇聯的感情還是非常深的,因為蘇聯時期的俄國,是世界霸主之一,影響力非常大。

即便那時候的蘇聯已經在走下坡路了,但這絲毫不影響蘇聯人的那種自豪感。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人的這種自豪感蕩然無存。他們自身被西方牽着鼻子走,國內的寡頭們又把國家的重資產給瓜分了。

甭說讓俄羅斯恢復蘇聯時期的國際地位了,他們能讓老百姓填飽肚子,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了。即便21世紀以後,俄羅斯憑藉石油和天然氣的業務,穩住了經濟,可那種自豪感還是沒有回來。

仔細打開地圖一看,此時的俄羅斯,距離昔日的蘇聯,已經越來越遠。可以說,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那麼俄羅斯再想恢復蘇聯時期的規模,基本就不可能了,至少難度要上一個台階。

普京本人也曾經坦言,如果他是當年的蘇聯話事人,絕對不會讓蘇聯解體。從這句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得出,普京對於蘇聯解體,一直耿耿於懷。

而且,為了確保蘇聯的領土完整,普京還作出了相應的規劃。

  • 第一,及時進行政治、經濟上的改革,確保蘇聯能夠從轉型中得到重生。

  • 第二,確保領土的完整,絕不輕易放棄一寸土地。

  • 第三,他不會像戈爾巴喬夫那樣軟弱,如果是他遇到這種事,會勇於承擔責任,並且盡全力去改造升級蘇聯。

由此可見,普京對於蘇聯解體的問題,的確進行過深思熟慮。俄羅斯人給了他再造蘇聯的機會,那麼在他有生之年,肯定是希望辦成這件事的。

俄烏白三家聯合,蘇聯的雛形就初現了

蘇聯的組織架構,看似是由15個加盟國組成,但其核心也就俄羅斯。一群小弟圍繞着俄羅斯,組建了蘇聯。

1917年11月,蘇俄剛剛奪取俄國權柄的時候,其實主要掌控的就是俄羅斯的核心地區。甚至連西伯利亞都沒有拿到手。

在核心地區站穩腳跟後,蘇俄開始對外發展力量,這才有了烏克蘭、白俄羅斯、外高加索、西伯利亞和中亞。蘇聯的格局也就形成了。

二戰的時候,蘇聯又一次擴大了勢力範圍,包括了波羅的海三國、部分芬蘭地區、半個波蘭、部分羅馬尼亞地區。

二戰結束以後,蘇聯又從德國手裡得到了柯尼斯堡,也就是如今的加里寧格勒。這麼一來,蘇聯的版圖便達到了巔峰,坐擁22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相對而言,從蘇俄到蘇聯這一步,是最艱難的。而這一步要辦成的事情,其實就是俄烏白三個東斯拉夫國家,合併到一起。

只有這三家合併了,那麼東斯拉夫人才能團結起來,從而具備不斷對外擴張的底氣。東斯拉夫人的聚居地,不僅是蘇聯的核心地區,同樣也是沙俄的核心地區,沙俄當年起家的時候,也是這個步驟。

所以歐洲人很擔心啊,好不容易盼星星盼月亮,把蘇聯給盼沒了。結果一眨眼功夫,蘇聯又要回來了!這他們哪受得了啊,肯定是倍兒緊張。

剩下的蘇聯地盤,捎帶着就能搞定

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的關係非常好,幾乎是鐵杆盟友的關係,雙方早就成立了俄白聯盟。如果俄羅斯再拿下烏克蘭,那麼蘇聯形成的基礎條件就具備了。

至少這個時候,俄羅斯擁有了黑海一半的控制權,距離將加里寧格勒從飛地變為本土的一部分,又了一大步。一旦這一步跨過去,那麼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又將大有所為。

到時候理由就很簡單了,加里寧格勒是俄國的一部分,立陶宛阻撓了俄國領土合併的大趨勢,所以應該遭到特別軍事行動的懲罰。

再往後,劇情就很相似了。不少人開始勸立陶宛、愛沙尼亞以及拉脫維亞這三個小國家,你們去和俄羅斯硬碰硬,何必呢?就那麼點體量,加入新蘇聯算了。

北約裡面肯定也有不同的聲音,他們會認為,波羅的海三國雖然是北約國家,但也曾經是蘇聯的一部分,他們脫離蘇聯的手續還沒辦全呢,所以北約完全可以不用保護他們。

至於中亞五國,那就是俄羅斯的囊中之物。可以說,只要他們願意,空降一群傘兵到五國的首都,再搞一個公投,這五國分分鐘併入俄羅斯,如克里米亞、烏東四州故事。因為從地緣角度來說,中亞五國得不到更多的外援。他們身邊唯一一個足以和俄羅斯抗衡的大國,在關鍵時刻,始終是中立態度,不會給他們太多援助,這是很現實的事情。

外高加索三國,格魯吉亞已經被俄羅斯收拾得服服帖帖了,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體量都太小,而且整天打來打去。至於,摩爾多瓦純粹就是捎帶手的事情。大鵝天兵空降其都城,他們還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所以說,俄羅斯要想恢復蘇聯的格局,最難啃的一塊骨頭,就是烏克蘭。因為烏克蘭體量夠大,擁有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4000多萬人口,距離歐洲又近,比較方便歐洲的援助。

哈薩克斯坦體量夠大,但是距離歐洲太遠了。

一旦烏克蘭被俄羅斯拿下,那麼前蘇聯昔日的任何一個加盟國都不再具備烏克蘭如此優厚的條件了,那麼歐洲將再也無法阻止蘇聯回歸。俄的天然氣送不到歐洲,未必是最冷的,一旦蘇聯回來,歐洲人才會知道,什麼叫刺骨之寒。

蘇聯如果回來,對中國有利還是有弊

很多人沒搞明白一件事,中國這些年之所以能高速發展,主要是因為身邊沒有比中國還要強大的大國,給你使絆子了。

蘇聯還活着的時候,60年代初慫恿印度挑戰藏南邊境,繼而中印之間爆發了戰爭。60年代末,與中國爆發珍寶島戰爭。70年代,又慫恿越南入侵雲南,從而造成了中越之間的戰爭。

進入80年代以後,蘇聯走下坡路了,自身又被困在了阿富汗戰場上,所以再也無暇給中國使絆子了。但是,蘇聯在外蒙常年駐軍10多萬,核武遍布中蘇邊境,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威脅。

蘇聯解體後的這30多年時間裡,中國再也沒有爆發過一次類似此前蘇聯挑起的戰爭。而這30多年的發展,想必大家有目共睹。

所以說,蘇聯回來,對中國來說不是什麼好事,這是肯定的。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身邊有一個蠻不講理,且看起來比你還要強大的國家,它怎麼可能不找你的麻煩?除非你再次拜碼頭,否則這事兒必然會發生。

至於那些想要讓新蘇聯來找你拜碼頭的,還是洗洗睡吧,這是不可能的事情。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的老闆落魄了,會反過來給你打工嗎?他寧可投入你的敵對公司的懷抱,也不可能給曾經的小弟打工。反正都是打工,為啥要自找沒趣,給人打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