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歷經22年終迎?我黨找到領袖毛澤東!

毛主席早期革命經歷

毛主席是我們黨的第一批黨員,1921年就入了黨!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陳獨秀連續五屆都是最高領導。那段時間,毛主席在黨內基本沒有什麼決策權,更像是個執行任務的人。陳獨秀曾經派毛主席去湖南當省委書記,負責地方工作。毛主席一到湖南就組織暴動,反對當時在武漢掌權的唐生智。但是,陳獨秀不懂農民在革命中的重要性,還低估了農民能發揮的作用,主張向武漢國民黨妥協。他壓制所有反對的聲音,採取了右傾機會主義的政策。結果,僅僅十天時間,陳獨秀就命令毛主席停止暴動。這種做法讓黨和人民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導致革命失敗。

多次“左”傾錯誤與毛澤東正確路線的鬥爭

後來呢,先是瞿秋白搞“左”傾盲動,硬是要搞“城市中心論”;接着李立三又來“左”傾冒險主義,喊着要“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緊接着王明和博古也來“左”傾機會主義,差點把紅軍給搞沒了!

毛主席主張的“運動戰”和“游擊戰”一開始沒多少人支持,但每次出了問題,毛主席總是挺身而出,帶着大家走出困境。直到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毛主席入黨14年後,終於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的路線是對的。不過呢,大家也只是讓他當了周恩來的軍事助手。前線的林總直接吐槽:“老是繞遠路,這樣走下去部隊會被拖垮的”“老是走來走去,都不打仗,這是怎麼回事啊?”甚至有人提出要換掉軍事領導人。

王明擅自發表文章

1938年2月,毛主席入黨17年後,王明仗着自己是共產國際指派的中共代表團團長,居然自作主張,不經過毛主席同意,就用毛主席的名義發表了文章,還替毛主席表達對國共合作的看法。事情過後,他只是淡淡地說了句:“沒能事先讓澤東和書記處審核,還請原諒。”

項英反對新四軍北移

1940年5月,毛主席入黨19年後,給新四軍下了北移的命令。但項英覺得這個決定不太合適,就給中央發了個電報說:“我對這個有不同看法。現在鬥爭這麼激烈,為了黨的利益,就不必再爭論了。”

但是毛主席堅持新四軍必須北移。項英又在電報里堅持自己的想法,他說:“毛同志你別擔心,我們在皖南也能打得下去。”

毛主席獲得最終決定權

可以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即便毛主席已經成了軍委主席,但在黨內,軍事命令還是有點兒分散,有些決定並沒有完全落實。

直到1943年3月20日,我們黨通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叫《中央機構調整及精簡決定》。這個決定設立了政治局主席一職,並明確規定“政治局推定毛澤東同志為主席”。文件里還明明白白地寫着:“會議中討論的問題,主席有最後決定權。”

毛主席成為黨的領袖

這樣,毛主席在入黨22年後,全黨都心甘情願地讓他有“最後決定之權”。

就像劉少奇同志說的:經過22年的長期艱苦複雜的革命鬥爭,我們黨終於找到了自己的領袖——毛澤東同志,帶領着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