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手機和電台,那將士們是怎麼秘密傳遞軍事情報的呢?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在中國歷史上,通訊技術的發展源遠流長。早在遙遠的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學會了使用聲音和光線來進行交流。

那時,人們可以通過喊叫聲或者擊打物體的方式來傳達信息,這種方式既可以用於日常生活的溝通,也可以用於戰時的緊急通知。

直到戰國時期烽火台的出現,幫助了許多地區,烽火台常使用於各個邊境地帶,我們又稱它為烽燧、煙墩、烽堠。

它是古時用於點燃煙火傳遞重要消息的高台,同時也是人們沿邊境線設置的一種軍事報警設施。

為了能夠方便傳遞信號,同時也能讓對應的人看到,它多半建造在山頂或其它高地上,同時烽火台之間相隔不遠,以確保信號能夠迅速連綿不斷地傳遞。

白天時,人們可以利用濃濃的煙霧進行通訊,而到了夜晚,則點燃烽火台的火把發出警報。

這種通過視覺傳遞的方式,雖然會經常受到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影響,但在當時卻是最快捷的遠距離通信方法。

不僅如此,在烽火台的基礎上,古人們還逐漸探索出了更多有效的通訊方法,例如設立特定的顏色規則,以及火焰的高度,都可以表示不同的信號強度和攻擊方向。

司馬遷所寫的《史記·周本紀》中,就有一則故事為我們展現了這種以古老的通訊形式帶來的悲劇結局。

西周末年,有一位美女名叫褒姒,褒姒雖然生得艷麗,然而冷若冰霜,自從她進宮以來,沒有笑過一次。

周幽王對他很是喜歡,為了博取美人的笑容,他不惜想盡一切方法,然而褒姒卻依舊神情冷漠,這給周幽王急的,於是他立即向大臣們求計,只要誰能讓褒姒笑起來,賞金千兩。

於是,有一名佞臣就獻出了自己的計謀,可以用烽火台試一試。

此時的周幽王根本不去想後果,他覺得只要能夠讓褒姒一笑,幹什麼都行。便立馬帶着褒姒登上了烽火台,立馬命令官兵點燃烽火。

沒過一會兒,方圓20多座的烽火台順勢狼煙四起,宮中的大臣見狀,以為敵軍向我方進攻了,便連忙趕來。

然而到了腳下,卻沒發現任何敵軍,只聽到了烽火台上一陣嬉笑聲,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在飲酒作樂,大臣們頓時苦不堪言,見被戲弄了,只能懷怨而回。

褒姒見這些大臣們一來一回,禁不住笑了一聲,周幽王見狀,連忙賞了這個佞臣千金

此後,周幽王經常點燃烽火台為此戲弄諸侯,漸漸地,諸侯們就沒在過來了。

直到一次,敵軍真的到來了,當周幽王再次率領點燃烽火台時,卻不見諸侯們一個到來。也正因如此,西周被徹底滅亡,這也告訴我們,做人要誠實守信。

也告訴我們,在那個時候,烽火台就有了傳遞消息的用途。除了烽火台,其實古代還有驛站的方式來傳遞消息。

驛站在古代時,是專門供傳遞軍事情報的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早在漢代就已經設立了驛傳的制度,但在當時並沒有驛站這個詞語。

“站”這個詞最初是由蒙古語改編而成,在元代時開始普及,因為這個字最初是蒙古語的讀音,到了明初時,朱元璋將通用的“站”字改稱了“驛”,但沿用成習,“驛站”連稱也已成為百姓的常用短語。

此外,郵政制度也在唐朝時期得到了完善和發展,運輸的日期和路程都有明確規定,被譽為世界的奇蹟。

而除了傳統的交通工具外,在古代,我國還有許多有趣的傳說故事。

就比如蜀漢名臣諸葛亮,曾在赤壁之戰前夕,派犀牛皮包裹的銅雀瓦製造成一條神秘船隻,裝載軍需物資送到前線;以及孟獲祝融等人乘坐竹筏成功躲避追捕,最終逃過了死亡的威脅。

令人驚嘆的是,古代中國人不僅善於創新,而且在保障信息安全方面做得十分出色。他們會在重要郵件上封蓋蠟章,保證每個環節都嚴格保密,即使是暗送的匿名文件也能安全抵達目的地。

宋代甚至發明了一種特殊的代碼語言 —— “徽宗語”,據說是和宋徽宗有關,宋徽宗雖然在政治上無能,但文學方面卻頗有研究。

在被金人囚禁期間,為了防止與欽宗和大臣們的商談被人竊聽所研究出來的。

這種語言是通過漢語反切法的分讀,即把每個漢字分為兩個漢子讀。比如“我”字就讀作“歪、各”兩字,取“歪”字的聲母“w”,“各”字的韻母“e”,拼在一起就可以讀成“我”音。

這種讀法也是在一般保密的話中才會使用。如今這種話,在河南焦作和南陽一帶有些村莊能熟練使用這種語言,但由於分化原因,發音不盡相同。

不過,因為這種語言無法書寫和標註,所以傳授是極不方便的,這些語言正在逐漸消逝。

如今,現代社會的技術進步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特別是在信息科技領域,我們可以隨時接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消息,體驗到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力量。

無論是電子郵件、視頻通話、社交軟件還是在線支付等功能,都已經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而古代烽火台與驛站的設置,體現了古代中國人對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的深刻認識。

它們不僅是古代科技和管理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文明古老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雖然隨着時間的推移,烽火台與驛站,這些古老的通信與物流方式已經被現代科技所取代,但它們在歷史上的作用和意義,至今仍然值得我們銘記和研究。

閱讀此文後,煩請您點贊評論+關注,方便您及時觀看最新內容,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動力,非常感謝!

信息來源:《人民論壇網》在2024-07-06發布關於“讀史|漢代如何傳遞情報?”的報道

《人民論壇網》在2022-02-26發布關於“沒有通訊設備的古代,如何進行軍事預警?”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