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元帥點滴往事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下徐帥的一些往事。(以下內容憑記憶草就,時間節點上或有謬誤,敬請諒解!)

(一)平淡的成長季

徐帥原名象謙,源於《易經》。徐帥家庭不算富裕,但溫飽尚可,是個耕讀之家,父親可識字斷文,起初在當地和內蒙以教私塾為生。

徐帥大哥不幸夭折。母親對二哥及徐帥要求很嚴。二哥較為調皮,經常拉着徐帥干“壞”事。二哥做完“壞”事先跑一步,而父母逮個正着的往往是反應比較遲鈍的徐帥,於是徐帥沒少挨打,但徐帥絕不申辯。

徐家家境漸衰,徐帥七八歲的時候 ,每天一大早起床就要拿着拾糞的工具到路上撿糞去,只有完成了,才能回來吃早飯。

小妹害了病,家人都認為她沒救了,用衣服包裹着放在一邊,蒼蠅圍了一圈。懂事的徐帥守在妹妹旁邊趕蒼蠅,偶爾喂點水給她。小女孩生命真頑強,竟然活了下來。多年後,她也奔赴延安,成了革命者。

家裡將希望全寄托在二哥身上,供他讀書。徐帥只能跟着父親後面識點字。

十三歲多,徐帥已經開始下小煤窯,瘦弱地身體終日拖着煤筐在坑道里進進出出。

少言的徐帥這時最大樂趣就是用柳條編織各種農具。徐帥手巧,無師自通,編織的農具遠近聞名。或許這個原因,多年後,打毛衣、做玩具、縫衣服、拉京胡這些手藝活,徐帥一學就會。

15歲那年,徐帥請求父母給自己正式求學的機會。上學後徐帥表現出很強的學習能力。後在二哥推薦下報考了閻老西組織的不收學費的半軍半教的師範學校。

在師範學校里,徐帥打開了眼界。

(二)總是遲人一步

黃埔軍校中,大家入學時都按學校要求,統一加入了國民黨

共產黨的組織在黃埔軍校很活躍。徐帥饒有興趣地參加各種課外活動,但在身邊人許多朋友都加入共產黨時,徐帥一直沒有動靜。因為他認為加入某組織、黨派絕不能一時意氣,必須深思熟慮!

蔣介石為物色和拉攏青年才俊,定期會找黃埔軍校學員談話,一旦發現好苗子,就要收入囊中。

長得平常且一臉苦相,加之一口山西方言,徐帥終於沒能進入蔣介石的法眼。令蔣介石後悔的是,幾年之後,就是這位學生在鄂豫皖鬧出很大動靜。當時蔣介石給中共重要人物的腦袋分別標出了價格,最高價的三位同價,分別是朱、毛、徐。

1927年初,在武漢黃埔分校任教的時候,徐帥下定決心加入中國共產黨。為表明自己決心和追求,徐象謙改名徐向前,表示自己定下了人生最終志向,並且一直向前,永不退縮!

加入組織不久後,蔣汪合流,反動派向共產黨人舉起屠刀。徐向前無法與組織取得聯繫。一天下午,一個陌生人遞給徐向前一個紙條,紙條上寫着“找毛澤東”。

如果那時徐向前找到毛澤東,並且一起前去領導秋收起義,那將又是何等的一種㶷麗畫面!歷史有時總能令人遐想不已!

茫茫人海,在全城搜捕屠殺共產黨員的時候找一個陌生人,談何容易!

無奈之下,徐向前獨自一人悄悄扒上到上海的貨輪,他要到上海尋找黨中央。

在上海,徐向前竟然真的遇到了中央軍委的同志。按中央軍委的指示,徐向前前去廣州參加廣州起義

徐向前到了廣州才知道困難不是一般大!交給他的近兩百人全是城市手工業者、城市貧民,這些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槍,更談不什麼戰術,而且這些人只有晚間才有空,無法一次性集中起來。更麻煩的是雙方的語言完全是雞同鴨講!

徐向前讓黨代表作翻譯,然後一天培訓幾個人、十幾個人,連比帶劃地講,實在不行就畫圖,總算在起義前將每個人至少培訓了一次。

起義開始時,說好的武器裝備無法運達,只有一名女交通員帶來了兩支手槍和三顆手雷。徐向前在前面帶着這群“烏合之眾”開始行動,幸好繳了一支反動警察隊伍的槍武裝了隊伍。

外面很快傳開了,說起義勝利了,這群烏合之眾一鬨而散!徐向前不知道要了什麼法子,和黨代表硬是一點點將部隊又聚起來,並且按照計划進入陣地。

徐向前這邊阻擊戰打得熱火朝天,但廣州起義已經失利了。徐帥到指揮部了解情況時才知道起義失敗了。

徐帥開始率領起義余部轉入東江打游擊。

在這裡,徐向前遇到了人生中的貴人:我黨早期傑出農運大王彭湃同志。

徐向前給彭留下了深刻印象。當鄂豫皖缺少軍事幹部時,已經在中央軍委工作的彭極力向楊殷同志推薦徐向前。

(三)妻子、愛人、同志

師範畢業後徐帥就在鄰村小學任教,並按父母之命娶了離家不遠的朱門長女。

雖說是媒灼之言,但小夫妻倆感情甚好。

徐帥外出尋找救國救民之路,朱氏長女生下女兒徐松枝。

當徐帥在黃埔軍校讀書時,朱香嬋患了不治之症,臨死前就想再見丈夫一面。奈何山高路遠,相思之人遠在天涯。

小兩口這一輩子的緣分也就一年多,但幾十年後,徐帥在回憶錄里依然將“妻子”的稱呼給了朱香嬋。

鄂豫皖紅軍有個婦女團,很多年輕男幹部經常找借口往這個團跑,只有單身的徐軍長從來不會這麼做,他從不與女同志搭訕。

有一次,當地年輕婦女幹部程訓宣搞宣傳時,路過的徐軍長看到了,情不自禁地問了一下身邊的曹學楷:這是哪個單位的女同志呀,唱得這麼好!

就這樣,在曹學楷等人的牽線下,程訓宣成了徐軍長愛人。

張老四當然知道攻擊人就攻擊人的軟肋,所以程訓宣成了突破口。20歲出頭的年輕的革命者經受住了考驗,人都被打變形了,但她沒有講一句徐軍長的不是,她臨終前讓嬸嬸給徐軍長帶一句話:我是愛軍長的,我是革命的,我相信他!

多年後,徐帥在回憶中稱程訓宣為“愛人”。

徐帥的獨子徐小岩將軍曾於新世紀專門去拜謁程訓宣之墓。徐將軍拜謁時稱程訓宣為“訓宣媽媽”!

徐帥在山東、延安期間曾經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二女兒魯溪也在此期間出生。但因為這段婚姻的不愉快,甚至是傷害,徐帥矢口不提。

相忘於人世,也許是對彼此最好的保護。

徐向前、黃傑兩人都過了不惑之年才牽手,而這一次牽手就是一輩子。

徐帥一直在人前稱“黃傑同志”。

在徐帥心中,黃傑是可以與自己等量齊觀的革命者。

晚年黃傑腿腳不好,徐帥專門手工做了一個拐杖送給老伴。

徐帥離世後,黃傑須臾不肯將拐杖離身。

這就是革命者的愛情!

感謝閱讀!感謝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