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是什麼把寧德時代逼上了“896”

界面新聞記者 | 庄鍵

界面新聞編輯 | 張慧

晚上9點,位於寧德市蕉城區漳港路2號的寧德時代(300750.sz)科技大樓,依舊燈火通明。

9點過後,才有員工開始從大門處陸續走出。數輛晚班通勤班車停在路邊,用於接送員工從辦公區返回寧德市中心的住處。印有“奮鬥者班車”的藍底白字標牌,掛在班車前的擋風玻璃上,格外醒目。

這家全球鋰電龍頭正在發起名為“奮鬥100天”的行動,員工們被要求延長在公司的上班時間,以共同應對愈發複雜且競爭激烈的行業變局。

對於這家去年盈利高達400億元的新能源龍頭而言,焦慮感顯而易見。

“896”工作制落地

6月12日上午,寧德時代總部的員工們發現,辦公電腦的鎖屏壁紙被公司統一更換為“奮鬥100天”字樣的logo。

當天,員工王飛就收到了工作時長將調整為“896”的組內通知,李明則是通過部門領導召集的臨時會議知道這項新工作制度的。此後兩天,其他員工也陸續接受到了類似的消息。

所謂“896”是指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時長為8時-21時,周六到崗,17時下班,不會領取額外薪酬,如提前離崗需向領導報備。

上述政策針對職級在7級及以上的員工。寧德時代總部科技大樓的大部分員工達到了上述職級。

此前,寧德時代非產線員工執行的“855”工作制,加班也較為普遍。王飛稱,如當天有加班安排,通常會留到晚上20-22時左右,但也可選擇回家工作。

對於強制“896”的工作安排,界面新聞記者採訪的多位員工均持反對態度。

李明認為,“896”工作安排應該給予對應報酬,而不是無償加班。即使提供報酬,每周的加班工作時長也應有一定限制。

由“855”調整為“896”後,寧德時代員工每周的工作時長普遍增加29小時。

執行“896”工作制後,“工作效率反而顯著降低”,王飛說,大家並不願意在上午主動啟動工作模式。

6月17日,寧德時代實施“896”工作制的消息衝上微博熱搜。一位接近寧德時代的相關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寧德時代集團層面只是提出了“奮鬥100天”的號召,對其他消息予以否認。但該公司始終未就此事作出官方回應。

這項工作制度仍在繼續推行。王飛猜測,估計是管理層認為降本程度不夠,因此通過調整工作時長變相勸退對公司粘性不高的員工。

已有離職打算的李明則認為,寧德時代盤子大了後,管理理念混亂,導致“896”這種工作政策。“可能過段時間後還會裁員”,他說。

界面新聞獲悉,今年初寧德時代已勸退了一批績效表現不佳的員工。

寧德時代的員工數量從2019年起逐年快速增長,由2.68萬人增加到2022年底的11.89萬人。而2023年減少了2859人。

“過去一兩年,公司凈利在增長,但員工福利支出卻在收緊。”王飛稱。

讓王飛和李明不安的是,寧德時代並沒有明確“896”工作制將在何時結束。“如果高層認為員工們可以接受這項安排,奮鬥100天之後,它是否會作為一項常規制度延續下去?”

守擂者的焦慮

寧德時代是當仁不讓的王者。

在動力電池市場,“寧王”已七年蟬聯全球首位,去年市佔率接近37%;儲能電池市場,佔市場份額的四成,連續三年問鼎全球冠軍。這兩大領域貢獻了寧德時代八成以上的營收。

但作為行業霸主的寧德時代身邊強敵環伺。

與寧德時代主要向整車企業供應動力電池不同,比亞迪(002594.sz)超過九成的動力電池用於自供。比亞迪龐大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足以讓其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拿下第二——市佔率為15.8%。

更為重要的是,比亞迪正在加速動力電池的外供,這無疑會影響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在國內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市場,比亞迪去年的市佔率攀升至40.38%,超過市佔率為34.01%的寧德時代,位居榜首。

比亞迪今年最為矚目的一項突破,是開拓了小米汽車作為其新增客戶。小米首款車型su7所提供的三個版本中,兩個版本選用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另外一個版本則採用比亞迪的刀片電池。

刀片電池是比亞迪2020年推出的新一代磷酸鐵鋰電池,因其外形類似刀片而得名。比亞迪全系純電動車型目前均已使用刀片電池,該產品也是其外供的主力電池。

包括蔚來、中國一汽、一汽豐田、長安汽車等多家車企都已成為比亞迪的動力電池客戶。比亞迪據稱將在今年8月發布性能更為優異的第二代刀片電池,但界面新聞並未從該公司證實此消息。

除比亞迪外,中創新航(03931.hk)、億緯鋰能(300014.sz)等二線電池企業也對寧德時代的霸主地位虎視眈眈。

真鋰研究創始人墨柯告訴界面新聞,對於整車廠而言,為了降低對第一大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的依賴,都會傾向於培養其他電池企業作為二供、三供,亦或是自建電池工廠。

這也給了其他電池企業與寧德時代競爭的機會。在國內動力電池市場,中創新航目前已穩居第三位,其核心客戶包括廣汽集團、小鵬汽車和長安汽車。

2021年,中創新航逐步展露頭角並籌划上市時,寧德時代發起了索賠額高達6.17億元的專利戰。

中創新航知識產權負責人吳迪曾向界面新聞表示,專利侵權訴訟是商業競爭中的常見手段,提起訴訟的目的是期望對方的商業活動受到影響。

這場耗時三年的專利戰仍未結束。在針對中創新航提起的五項專利訴訟中,寧德時代目前敗訴兩項、勝訴兩項,另有一項訴訟尚未宣判。

面對儲能領域的競爭對手海辰儲能,寧德時代也祭出了競業協議的限制手段。現任海辰儲能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吳祖鈺曾在寧德時代就職,已被裁定違反與寧德時代簽署的競業限制協議,向前東家賠償100萬元違約金。

海外市場已經成為寧德時代營收的重要來源,去年佔比近三分之一,增速達到70%,同期境內業務增速僅為7%。

而在海外,寧德時代面對的挑戰更多來自於市場之外。作為中國鋰電池企業的代表,寧德時代是政治攻擊的首要對象。

本月,五名美國共和黨議員就聯合致信美國國土安全部,要求將寧德時代和國軒高科列入實體清單中,並禁止兩家公司的產品進入美國。

隨後,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勒納爾等多位眾議院議員發起議案,要求禁止美國國土安全部從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六家中國電池企業採購電池,其目的在於推動美國與地緣政治對手在供應鏈方面脫鉤。

寧德時代並非首次遭遇類似的刁難。根據去年通過的一項法案,美國國會已禁止美國國防部採購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六家中國企業生產的電池,這項規定將於2027年10月起生效。

此前,寧德時代供應給美國公用事業公司杜克能源的儲能電池也被指控存在安全威脅。儘管寧德時代發布聲明否認該指控,但迫於壓力,杜克能源最終停用了部分向採購寧德時代的儲能電池。

此外,美國針對中國鋰電池關稅政策的出台,以及今年開始實施的《外國敏感實體指南》,也讓寧德時代在美國出口電池以及籌劃建廠等發展計劃受阻。

美國將在今年和後年分別針對中國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加征25%的關稅,多家中國鋰電池廠商表態稱上述事項影響有限,但寧德時代並未對此項政策作出回應。

如何保住王位?

“寧王”今年動作頻頻。

重要表現之一是,發布電池新技術的頻率明顯加快。對於去年研發投入超過183億元的寧德時代而言,將其轉化為產品競爭優勢,在當下的競爭格局中尤其重要。

2023年以來,寧德時代先後發布了凝聚態電池、神行超充電池等新產品,並且首次公布了2027年小批量生產全固態電池的消息。

另外,在去年8月發布神行超充電池後,寧德時代時隔8個月就推出其升級版神行plus,在續航和快充能力方面均有提升。

神行超充電池是一款主打快充的磷酸鐵鋰電池,可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400公里。此前,快充以價格昂貴的三元電池為主。寧德時代推出神行電池,被業內認為是在磷酸鐵鋰市場反擊比亞迪所打造的利器。

神行超充電池在今年量產後,已有4款搭載該款電池的車型上市。寧德時代還計劃與車企聯手,在今年推出50多款搭載神行電池的新車。

以神行超充電池為主題的巨幅戶外廣告,也出現在國內各大機場的候機樓以及高鐵候車室內,成為寧德時代守擂策略的一部分。

電池製造本是傳統的to b製造行業,“默默做事,鮮少張揚”是這個行業的做事信條。而寧德時代在去年更換公關團隊,開啟了“to c”戰略。據界面新聞獲悉,這一戰略曾在內部存在異議,但寧德時代高層態度堅決。

新團隊調整了傳播策略,試圖向汽車終端消費者輸出“選電車認準寧德時代”的消費觀念,以鞏固其在動力電池市場的佔有率。

除了戶外廣告,這項傳播策略還包括推出面向消費者的視頻欄目和視頻直播。在今年的北京車展期間,寧德時代就發布了多場視頻直播。

本月,寧德時代還涉足體育營銷,這家電池生產商成為咪咕歐洲頂級足球賽事轉播首席合作夥伴,並邀請黃健翔等足壇名嘴為其電池產品代言。

根據36氪此前報道,寧德時代計劃今年8月在成都開設首個線下品牌展示門店,用於全面展示“catl inside”車型。所謂“catl inside”車型,即選用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新能源汽車。

“寧德時代此舉的目的是增強其在終端客戶的曝光度,讓電池品牌進入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視野”,睿咨得能源副總裁付多向界面新聞分析稱。

寧德時代還計劃效仿英特爾,對搭載其動力電池的新能源車車身印上“catl inside”的標識。

東風集團的猛士917車型成為寧德時代上述計劃的首個嘗鮮的對象,該車型定位於百萬級的豪華電動越野品牌。

除了猛士科技,寧德時代今年還加快了與上下游公司的合作。

今年至今,該公司已與江汽集團、蔚來、北京現代、哪吒汽車等近20家企業陸續達成合作協議,內容涉及動力電池供應、換電技術導入、新電池技術研發等,小米汽車參與投資的寧德時代北京電池工廠也在本月正式開工。

據晚點lastpost6月19日報道,寧德時代上周還宣布了一項新的組織架構與彙報關係調整,決策權向董事長曾毓群集中。

調整主要涉及寧德時代的製造體系與採購。調整後,寧德時代所有工廠被重整為國內和海外兩個大區,由原大區經理中的安國平、華夏分別擔任海外和國內製造運營負責人,直接向曾毓群彙報。原本主管寧德時代採購的聯席總裁曾嶸申請退居二線,原採購總經理黃斌開始擔任寧德時代採購中心部長,直接向曾毓群彙報。這意味着,曾毓群將直管製造與採購。

但針對此事,寧德時代暫未對界面新聞做出回應。

在海外市場,遭遇政策圍堵的寧德時代摸索到了曲線出海的路徑,即通過技術授權的輕資產模式,與海外車企開展電池產能合作。

在該模式下,汽車廠商擁有電池工廠的所有權,寧德時代則提供工廠籌建、運營和電池技術授權。其案例之一,是寧德時代與福特汽車去年2月合作啟動建設的美國電池工廠。

今年1月舉行的達沃斯論壇上,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還公開推廣這項授權模式,稱將為歐洲、美國的許多汽車生產商甚至電池製造商提供類似的服務,幫助它們迅速啟動電池生產基地。

上述模式也被億緯鋰能等國內電池企業效仿,其在美國新建的商用車合資電池工廠也採用了類似技術授權的方式。

在歐洲,寧德時代等中國鋰電池企業進入市場的大門仍然敞開。一位國內頭部動力電池企業人士認為,在動力電池領域,歐盟採取的策略是依賴中國電池產業的技術和產業鏈優勢,但是需要其在歐洲建廠,以保障本土的供應鏈安全。

目前,寧德時代位於德國的電池工廠已經投產,規模更為龐大的匈牙利工廠正在建設過程中,與歐洲車企stellantis合資建設的第三座歐洲工廠則處於醞釀階段。

出海成為寧德時代管理層當前最為關注的事項。今年前4個月,在中國以外的動力電池市場,寧德時代以2%左右的領先幅度超過老對手lg新能源,成為行業第一。這一勢頭是否得以延續,將決定寧德時代能在多長時間保住其行業王者的地位。

(王飛、李明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