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座城市,是被侵略者命名的,為何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改呢?

在東北城市裡,大連無疑是一個別樣的存在。這裡位於東北的最南邊,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是中國內地唯一一個有軌電車未曾中斷過的城市,有數不清的廣場。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連是著名的浪漫海濱之城、無擁堵城市、時尚之都、足球之城,以及海鮮之城。

其實,大連的歷史並不長,確切地說,大連實際上是被近代史上那兩場戰爭催生的城市。


100多年前,大連灣南岸還只是個打漁曬網之地。

1894年的甲午戰爭,不但震碎了坐落在岸上的村莊,也打破了這裡固有的寧靜。

這年10月24日凌晨,侵華日軍第二軍第一師團分乘30艘運輸船,在10餘艘軍艦護送下抵達花園口外海。14天時間裡,日軍24049人、戰馬2740匹和大批軍用物資、彈藥登陸。

正定鎮總兵徐邦道 率拱衛軍2000餘人赴金州大黑山東北的石門子阻擊日軍,打響了日軍登陸後清軍抗敵第一槍。

因敵我力量懸殊,孤立無援的拱衛軍只得撤到南關嶺,又退到旅順。

日軍侵佔金州城後進犯大連灣,擁有堅固炮台和重兵把守的大連灣清軍守將卻不戰而逃。

日軍侵佔旅順市街後,製造了慘絕人寰的旅順大屠殺慘案,四晝夜時間,旅順近2萬同胞遭到野蠻屠戮。 

在日本的逼迫下,李鴻章被迫簽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給旅大人民造成深重的災難,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旅大地區人民持續200餘年的平靜生活被打破,並被推入苦難的深淵。 

“三國干涉還遼”之後,日軍撤走,1897年12月14日,俄國在“保護中國”的幌子下,將艦隊駛入旅順口、大連灣。

1898年3月28日,俄軍分別在旅順黃金山和大連灣鳴炮舉行佔領儀式。

次年8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在青泥窪建設商港和城市,分別命名為大連港和大連特別市。

(大連諧音俄文“達里尼”,意思是“遙遠的”,起初的時候,就是因為它與聖彼得堡地理位置相隔萬里,才為它取了個這麼形象生動的名字。)

從此,大連這座城市便在帝國主義侵略的腥風血雨中誕生了。


日本不甘侵華利益被俄國獨吞,在英美的支持下,利用榨取中國的2.3億萬兩庫平銀的巨額賠款擴軍備戰。 

1904年2月8日深夜,日軍採取了在甲午戰爭中對清軍不宣而戰的伎倆,突襲旅順口俄軍艦隊。2月9日和10日,俄日先後宣戰,日俄戰爭爆發。

腐朽的清政府在列強的壓力下宣布“局外中立”,兩個帝國主義侵略者開始在中國土地上展開爭奪廝殺。

1905年1月1日,俄軍向日軍遞交投降書,日俄戰爭以俄軍戰敗結束。

之後,日本獨佔了在中國大連地區的利益,大連實施了有計劃的殖民統治。

日本殖民當局在沙俄所建大連的基礎之上,對大連市重新進行了行政區劃劃分和城市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人口顯著增加,經濟亦有了長足的發展。

但是我們要注意,日本殖民時期的大連之所以取得迅速的發展,根本原因是與日本帝國主義掠奪為了中國東北地區的資源,傾銷日本商品,以及旨在為侵略中國全境,和發動大東亞戰爭等目的分不開的。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勝利,大連結束了殖民統治。


新中國成立後,大連市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至於其中的緣由,我沒有找到官方的說法,但是也整理了幾個觀點。

有人說,大連這個名字出現在多種文獻資料裡面,如果突然改變,會造成一定的混亂。

再有,在清朝的時候,大連就有一個滿語名字——“嗒淋”,意思是“靠近海岸”。由此也可以看出,大連名字的由來很複雜,單一說它是由外國人起的名字,並不完全正確。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我國包容開放,不迴避歷史,更尊重歷史,大連的存在,就是在告訴我們:曾經遭受的屈辱,時刻提醒人們吾輩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