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皮影,因小學生而智能

極目新聞記者 張屏

攝影記者 李輝

通訊員 謝依靈

實習生 陳麗麗

光谷十五小的學生用電腦操作演繹皮影戲,非遺傳人秦禮剛(右一)看了很驕傲

孫悟空還可以這樣動起來

6月12日,武漢市光谷第十五小學的智能皮影教室,一如既往的繁忙——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皮影戲(雲夢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秦禮剛帶二年級的孩子們玩着傳統皮影;學校美術老師楊騏毓帶着二年級的學生創作新編的《簪花仕女圖》皮影劇中的角色;信息技術老師易芙蓉則指導五、六年級的學生編程、操作智能皮影——他們要用機械臂指揮皮影表演《王二小的故事》《孫悟空大戰牛魔王》……

非遺傳人開課了

孩子們自己創編皮影劇角色

小學生也能編程指揮皮影角色們

光谷十五小信息技術中心主任王江說,這樣的“古典+現代”的皮影課場景,在學校里太常見了,“我校現有4000多名學生,每名學生在小學六年間都學皮影:一年級了解皮影文化,二三年級分別學畫和製作皮影角色,四到六年級開始上智能皮影課,從液壓皮影、機械臂皮影、編程皮影、機器人皮影一路學到體感皮影,已經更新到第五代了。”

傳統和智能的皮影,孩子們都要學會

傳統和智能的皮影,孩子們都要學會

令人難以想象的是,這“進階”的每一步,都由小學生推動。“我校在2016年引入了傳統皮影,當時是作為傳統藝術項目引進的。但在2017年籌備‘六一’演出的傳統皮影節目時,學生覺得操作很難,問能不能像路邊的挖掘機一樣進行液壓傳動,‘液壓皮影’由此誕生;之後有孩子覺得它流暢性不好,提出用機械臂操作,用平板操控,‘機械臂皮影’開發出來後,又有人嫌它笨重,尤其是角色移動時得抱着它跟着跑,就提出給它加智能小車底座……這很正常,我校約六成學生的家長在光谷的高新企業工作,他們有很好的科技素養。”光谷十五小黨總支書記李惠說,孩子們的創意不竭,學校皮影課程的智慧之路,也越走越寬。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