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大事記之二(1952年——1953年)

1952年

1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 第三軍張掖縣南新城門外,建成一座裝機容量為60千瓦 的火電廠。

1月 張掖縣駝運聯合會價撥部隊駱駝300峰,支援進藏運輸。

2月3日 中共甘肅省委在張掖舉行紀念 高金城遇難14周年大會。

2 月 省委書記張德 生、 副書記孫作賓送 “精神不死” 輯幢。

4月15日 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鄧寶珊視察臨澤縣工作 。

6月 全 區農村完成 土地改革。 土改從1951年10月開始,歷時 9個月 。

6 月 各縣於 上年12月至是月開展反貪污、 反浪費、 反官僚主義的 “三反” 和工商界開展反行賄、 反偷稅漏稅、 反盜竊國家資財、 反偷工減料、 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 “五反” 運動。

10月3日 民樂縣六東區(第四區)五墩 、 東樂、 西屯3鄉劃歸山丹縣管轄。 五 墩鄉轄行政村3、 自然村6,戶348、 口1970,總面積85502.236畝。東樂鄉轄行政村 3、 自然材6、戶251、 口1365,總面積3818.31畝。西屯鄉轄行政村3、 自然村6,戶 256、 口1322,總面積5044.9畝。

是月 各縣於10月至1953年3月開展土改複查工作。

是年 各縣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行公費醫療制度。

1953年

3月 張掖縣組織駝工35名、 駱駝200峰,駝運糧食,赴新疆支援人民解放軍。

4月 各縣城鄉群眾參加反對美帝國主義使用原子武器簽名 運動.

6月 各縣於1950年11月至1953年6月開展了鎮壓反革命運動。

6月 全區進行首 次 全 民普選,選民達29.3萬人,至翌年4月結束。

7月1日 張掖 、 山丹 、 民樂 、 臨澤高台 5縣開展第一次人口普查。 是 日零時, 5個縣總人口628830人。 男331421人,女297409人。

7月20日 為支援進藏物資運輸,省政府指示在張掖縣購買駱駝380峰,雇駝工 60名;在山丹購買駱駝100峰,雇駝工30名。

是月 “ 祁連山撒里畏吾爾自治區籌備委員會” 成立。

8月 山丹培黎工藝學校遷往蘭州,改稱 “西北石油技工學校”.

祁連山北麓各族各界人士代表座談會在酒泉縣召開,協商 “肅南” 地名和 “裕固族” 稱謂。

10月13日 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撒里畏吾爾” 改稱 “裕固族” , “ 祁連山撒里畏吾爾自治區” 改稱 “肅南裕固族自治區” 。

是年 各縣實行糧食計劃收 購和計劃供應(簡稱 “統購統銷” ).

是月 各縣農村全面開 展互助合作運動。

是月 縣常年互助組發展到6630個, 其中張掖4370個,民樂 780個, 山丹261個,臨澤303個,高台 616個。

來源:張掖地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