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發生“朱可夫事件”,和粟裕大將有什麼關係?

粟裕大將,我軍有數的擅長組織大兵團作戰的軍事家,解放戰爭中創造了卓越戰功,其傳奇的指揮藝術成為軍事愛好者中的熱議,甚至還有了“戰神”之譽。1955年粟裕未能授帥,雖為十大將之首,但還是給人留下了強烈的惋惜之情。

如此厲害的一代名將,卻在1958年的軍委擴大會議上挨了批評,被解除總參謀長職務,轉去軍事科學院協助葉帥主持工作,後來再未能回到一線的軍事領導崗位。這件事的後遺症很大,粟裕1984年逝世,卻到1994年才獲得平反,給後世留下了很大爭議。

對於粟裕突然挨批的原因,相關史料分析不一,寫彭老總傳的作者和寫粟裕傳的作者就看法相左,在軍事論壇時代已經吵成一團,到了方今的自媒體更是莫衷一是。按照粟夫人的文章觀點,是粟大將得罪了“三個半元帥”。而彭老總全傳記載,與粟大將犯了三項錯誤有關。黨史學者林教授的文章則認為,還受了蘇聯“朱可夫事件”的影響。

“朱可夫事件”百度一下就能知道,號稱二戰第一名將的朱可夫元帥,在斯大林逝世後力助赫禿子拿下特務頭子貝利亞,又將莫洛托夫、馬林科夫、布爾加寧集團趕下了台,赫禿子能成為蘇聯老大,朱可夫居功至偉,被抬舉進入了蘇共中央的最高決策圈。可是才過了3個月,赫禿子就翻了臉,把朱可夫解除一切職務攆出軍隊成了退休老人。

這內中原因何在呢?按照赫禿子回憶錄的說法,朱可夫掌握了軍隊大權,居功自傲,干擾了黨指揮槍的原則,更有企圖上位之心,赫魯曉夫只能領導蘇共中央將其廢棄。

當時中蘇關係還處於蜜月期,蘇聯發生的大事件,對於整個國際共運都是警示,傳導到中國來自然不能等閑視之。1956年到1957年的國內也是多事之秋,經歷了從開門整風到“引蛇出洞”的驚心動魄過程。主席就認為,軍隊在國內事務中落後了,需要進行整風補課。而“朱可夫事件”正是一個契機,蘇聯軍隊發生的問題中國軍隊不一定就不存在,須對照問題查找自身的缺點。軍隊要貫徹黨指揮槍的原則,開一個軍委擴大會議,以大鳴、大放的方式來揭露內部潛藏的問題,以刀刃向內的勇氣來達成新的團結。

將彭全傳中粟裕犯的幾個錯誤,“朱可夫事件”給中國軍隊提出的問題,主席對於軍隊整風補課的殷切心情,加上粟夫人文中粟裕和“三個半元帥”的關係,甚至再追溯到淮海戰役中粟裕指揮華野消滅國軍四個兵團,“有些驕傲了”,上述聯繫到一起進行分析,粟裕為何挨批也就不是懸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