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兵團司令員降為軍長,55年授銜時主席指示:此人不可不授上將

建國後,為了表彰那些革命年代出生入死、立下過赫赫戰功的將領,從1952年開始,組織上便開始籌備授銜事宜。但由於經過幾十年戰爭,功勞大的將領非常多,而且軍銜又是每位軍官的終身大事,必須慎之又慎,因此一直到1955年,才最終敲定名單,舉行了授銜儀式。

當時,評定軍銜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既要兼顧平衡,也要看資歷和戰功,但要說影響最大的,恐怕就是軍隊級別了。一般來說,兵團司令員級的通常授上將,副兵團級的通常授中將,正軍級的通常授少將。

但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人很特殊,他當過兵團司令員,授銜時卻降為軍長,然而主席對此人很照顧,指示“不可不授上將”,最終成為了開國上將之一,他就是董其武。

說起董其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國軍起義將領之一,也正是因為這個特殊身份,董其武早年既沒有歷經土地革命戰爭,也沒參加過八路軍或者新四軍。話又說回來了,他青年時期的經歷同樣很傳奇。董其武出生於山西,他20歲考入閻錫山的學兵團,25歲參軍入伍,歷經北伐戰爭,中原大戰,年紀輕輕就已經功勛卓著了。

值得一提的是,九一八事件後,董其武曾率部參加長城抗戰,他作戰勇猛,擊退日軍十餘次進攻。楊成武將軍對此十分敬佩“你和日本人打了12年的仗,我們都只打了8年。”

除此之外,董其武還是國軍眾多高級將領中真心愛國,有良知、有正義感的一位將軍,日軍投降後,他表示“抗戰勝利了,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該過幾年安居樂業的日子了,中國不能再打仗了。”後來北平和平解放,董其武便開始謀劃綏遠和平起義,最新在傅作義的幫助下,率領4萬餘人棄暗投明,回到了人民這一邊。

建國後不久,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面對美帝主義的狼子野心,董其武非常氣憤,他立即寫信希望能夠入朝參戰,並對周總理說“我願意再次將生死置之度外,在人民前面戴罪立功!”

很快,董其武的請求便被批准了,不僅如此,組織上還把在綏遠起義的部隊統一改編為第23兵團,由他任兵團司令員。

面對組織上的信任,董其武高興的同時也有些許擔憂,自己革命意志堅定,但當時起義部隊改造還未完成,保不齊部下會出現叛徒,給志願軍帶來損失。

周總理很清楚董其武的顧慮,於是當面跟他談話“這件事兒就這麼定了,這是組織對你的信任,也希望你能儘快帶來好消息。”董其武備受鼓舞,此後他率第23兵團進入朝鮮戰場,圓滿完成了修建機場等軍事工程,為戰爭勝利作出了貢獻。

1952年回國後,此時恰逢全軍精簡,按照組織決定,陳明仁的第21兵團和董其武的第23兵團要被縮編為55軍、69軍。這樣一來,董其武一下就從兵團司令員降為軍長。

為此,主席專門解釋說“董其武是可以出任大軍區副司令的,可如果是這樣,那就要丟棄兵權,反而是軍長的職務好,能帶老部隊,還有職權!”

雖然成為了69軍軍長,但董其武的級別仍然沒變,還是正兵團級。也是因為如此,1955年授銜時,組織上擬授他上將軍銜。董其武對此慌亂不已,專門找到楊成武,表示自己在革命中有罪,不該被授予上將!

楊成武做不了主,於是找到主席反映情況,主席鄭重地說道“你楊成武已經是共產黨人了,授不授上將都可以,但董其武是有名的起義將領,是不可不授上將軍銜的!”

得到主席的回復後,董其武非常感動,也不好再推辭了。此後,他兢兢業業地工作,1981年當上了全國政協副主席,成為副國級領導人。值得一提的是,老將軍的後代非常優秀,他有個孫女名叫李潔,中學畢業後在69軍當醫務兵,不久考入第四軍醫大學,最終嫁給了西藏活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