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守候讓南京2萬塊明城牆磚“落葉歸根”,未來它們將有這些用處

近日,在南京棲霞區拆除廢舊廠房的過程中,大量明代南京城牆磚被發現,約2萬塊。不少明城磚上的銘文清晰可見,這也是南京市“顆粒歸倉 守護城牆”公益活動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

4月30日,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獲悉,這些寶貴的城磚已經被妥善收納進城磚庫房,將為南京城牆的修繕保護、城磚銘文的深入研究以及展覽展示工作提供強力支持。

守候七年,流浪半世紀的城磚終於被回收

長40厘米、寬20厘米、厚10厘米的大青磚,銘文清晰可見……新發現的這批城磚,與南京明城牆磚的格式和內容完美匹配。

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學術研究部副主任趙夢薇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批城磚初步估計約2萬塊,是近年來回收數量最多的一次。

這批城磚所在的圍牆曾隸屬於南京的一家電瓷廠,上世紀50年代左右,因種種原因,大量的明城磚流失在外,一些作為建築垃圾被處理和填埋,一些被用於房屋改建。電瓷廠的圍牆就是那個時候用城磚修建的。

它們是怎麼被發現並順利回收的?離不開燕子磯街道文化站原站長董躍明7年來的“守候”。趙夢薇介紹,2017年,有群眾反映燕子磯街道笆斗山一帶有散落的城牆磚。隨後,董躍明多方調查了解,工作之餘他一個人騎着自行車穿梭在笆斗山附近。最終,耗費近三個月,終於鎖定南京電瓷廠北面圍牆大部分是用明城牆磚砌成。“但當時電瓷廠還未遷走,他便將這個消息告知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我們這些年來也一直關注着電瓷廠的動向。”

7年來,董躍明一直“緊盯”着這批城磚,幾乎每個月至少都要過去看一次。經過漫長的等待,如今這座廠房終於被拆除,圍牆也得以暴露出來,達到了可回收利用的條件。

全民尋磚,南京有一群“最美城牆人”

其實,這已經不是董躍明第一次為南京城磚的回收作出貢獻。2019年,他就提供了線索並協助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在電瓷新村社區老廠區宿舍回收了上千塊城磚。退休後,他仍十分關注南京城磚的回收保護工作,發現散落城磚線索立即上報。2023年,因對“顆粒歸倉 守護城牆”作出的巨大貢獻,他被評選為“最美城牆人”。

在南京,明城牆,也是“民”城牆。由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和南京城牆保護基金會開展的“顆粒歸倉 守護城牆”活動已成為社會公眾參與文物保護工作的經典案例。自2016年項目發起以來,已回收城磚50多萬塊。

像董躍明這樣熱心於保護南京城磚的人不在少數,讓趙夢薇印象深刻。例如,今年77歲的吳先生,住在南京光華門附近,天天往拆遷工地跑,到今年已經“尋磚”9年,幫助超4萬塊“流浪”城磚重回城牆“懷抱”。

已入庫,後續將用於修繕展示研究

目前,回收來的這批城磚已經陸續“入庫”。在南京集慶門北側城牆內,有一間4000多平方米的倉庫,是利用早年南京城牆修繕時留下的內部空間,專門辟出用來存放回收的城磚。

回收來的城磚,經過初步整理,會用於哪些地方?

趙夢薇介紹,首先是進行研究,如果說古城牆是一部磚石的史書,那城磚就是字符。而城磚上的銘文,記錄了各類監造城磚生產相關信息,信息量巨大,構成了記錄眾多工匠辛勤勞動的“大數據”。如果看到有價值的一些銘文,會把它挑選出來,放在南京城牆博物館和磚集館中進行集中展示。趙夢薇說:“這樣可以更好地宣傳南京城牆磚的文化遺產內涵,也讓大家都能看到南京城牆磚的寶貴之處,協助我們回收更多的城磚。”

此外,回收來的城磚還將助力南京城牆的修繕保護工作。“城牆的修繕保護,要尊重它的完整性、真實性,所以用原來的城磚進行修繕保護是最好的。”趙夢薇說,“哪怕是一些品相不是特別好的城磚,甚至是一點碎磚,都可以用在城牆的加固維修上,所以將它們回收來是很有價值的。”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胡玉梅 裴詩語/文 

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