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順宗李誦:當了26年太子,中風癱瘓在床,父皇駕崩,站起來登基

前言

唐朝時期是封建社會時期最繁榮的一個時期,唐朝的皇帝自然也是非常有才能,其中就有唐太宗李世民不僅開創了大唐盛世,更是為唐朝達到一個鼎盛時期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儘管唐太宗在為政期間作出許多利國利民的舉措,但是卻不可否認他的皇位是靠弒兄逼父奪來的,這也成為了李世民最大的一個心結。

從此也可以看出皇位對於皇家子嗣來說都尤為重要,就算是被確立為太子,也不免會被人篡奪,而這種事情更是避無可避。

直到清朝時期還發生了九子奪嫡的事件,為了太子之位,兄弟之間相互角斗,為了皇位更是痛下殺手。

同樣唐朝時期對於皇權的爭鬥也非常激烈,在唐朝有一位皇帝曾當了26年的太子,卻因為中風癱瘓在床,眾人都以為他無緣皇位,卻不曾想在他的父皇去世後立馬就站起來了。

那麼這位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的皇帝又是誰呢?

一、儲君之位

這位皇帝就是唐順宗李誦,那麼這中間又發生了什麼?李誦為何會中風癱瘓在床,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在父親去世的那一刻就讓他站了起來?

李誦的父親正是唐德宗李適,在李適即位那年李誦便被確立為太子,而當時李誦都已經19歲了,此時他也剛剛有了自己的兒子李淳

這個時期正是在“安史之亂”過後,唐朝開始由盛轉衰的過程,在唐朝的中後期,不僅出現了藩鎮割據的現象,而且大有搖搖欲墜之勢。

李誦就是見證者,他看着這亂世之中朝臣之間的相互傾軋,所以在被確立為太子的那一刻起,他身上肩負的唐朝的未來。

因此作為太子的李誦,責無旁貸,幫助他的父親一同匡扶江山社稷,在政治道路上也走向了成熟,史書中對於李誦的評價也是非常的孝順,為父親分憂,而且非常的仁慈,也明辨是非。

李誦對於各項技藝和學術也比較上心,就連佛經都所涉獵,從中可以看出李誦非常的博學,並且寫的一手好字,最擅長寫隸書。

尤其是在唐德宗在賜給大臣以及方鎮節度使字帖時,都是由太子親筆。但最令人稱道的一件事便是在建中四年,發生了“涇師之變”。

李誦同唐德宗逃出戰亂,李誦手中拿着一把劍殿後,並且參與到40天的奉天保衛戰中,當時叛軍朱泚步步逼近,李誦便挺身而出,出城迎敵,抵擋叛軍的進攻。

底下的士兵見此,都被李誦的英勇所激勵,激起了眾人心中的鬥志,紛紛向前奮勇殺敵,最終贏得了勝利,同時也成功保護唐德宗的安全,讓其順利逃出戰亂。

因此,李誦和他父親之間的關係相處還是非常好的,但是直到唐德宗晚年時期,愈發的昏庸,任用奸臣,聽取小人讒言,這也讓唐德宗對於自己的這個兒子心生忌憚。

二、喜怒不形於色

此時的李誦仍處在太子之位,一待就是26年的時間,在做皇帝儲君的時間裡,他嚴於律己,在政治上也是非常的嚴謹。

所以一般李誦是不發表意見的,只有一次他在唐德宗面前發表過意見,那就是阻止唐德宗任用裴延齡、韋渠牟等人為宰相。

此時的唐德宗就是上面所述的情況,已經進入晚年,有些昏庸,再加上在位時間一長,便對大臣起了猜疑,防範心更重。

不再將權力給到丞相,反而讓一些奸佞小人鑽了空子,逐漸受到唐德宗的重用和信任,這些人在得到重用後,便利用手中的權力,排除異己,還大肆收斂錢財。

朝廷眾人對此也表示非常的憤怒,但卻不敢發表意見,只有李誦還能尋機會勸諫唐德宗一番,而且還要找唐德宗心情好的時候,一一指出唐德宗身邊這些人不能得到重用。

並點明這些人都是奸佞之人,對此唐德宗才沒有任用裴延齡等人為丞相。然而李誦除了這件事情外,對其他的事情則並沒有說太多。

每次在同唐德宗談論事情或是上奏的時候,都是神情嚴肅,不容讓人侵犯,就連皇帝身邊值得信任的宦官,李誦也沒有表露自己的真實感受,而是將真實的一面都壓在心底。

對於朝廷上的人,他也沒有過度的親近,拉攏勢力,也沒有棄之而去,總是一副淡淡的關係,既沒有太過親近,也沒有太過疏離。

其實這也是唐順宗給其他人造成的假象,畢竟太子之位也是其他皇子所想要的,若是私下結黨營私不僅會觸怒龍顏,事發還會威脅到他的太子之位。

其實私底下李誦還是非常有親近的人,同樣也不是不理朝政,不關心國家大事的樣子,而所親近的人就有王伾王叔文等人,曾和他一起談論天下大事,關心民間疾苦。

正是身邊有這些人,才更清楚的了解時政,並且形成自己的勢力,對於他的太子之位穩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太子之位也確實穩固,而且非常的穩當的走過了二十多年,但多年來的儲君生活,早已壓得李誦喘不過氣,多思多慮,心理也出現了憂鬱的情況,這樣一來人的身體狀況就大不如前。

三、中風癱瘓在床

直到貞元二十年,李誦再也扛不住背後的艱辛,突然中風,不僅不能說話,而且還不能動了,如同癱瘓一般,只能卧床休養,此時的唐德宗也進入了暮年,自己的身體也沒有多強,但是對於李誦也是十分挂念。

常常將擔憂的神色掛在臉上,畢竟李誦是儲君,若是唐德宗去世後,必然是李誦坐上皇位,如今李誦病倒,不得不讓唐德宗擔憂,既是擔憂自己的兒子,也是擔憂李誦是否能坐上皇位。

因此唐德宗每天多次探望,還為李誦尋遍名醫,都沒有辦法,很快太子病重的事情便傳了出去,不僅宮中的人知道,就連百姓也知道了。

這個時候皇帝和太子的身體都不大好,朝中形勢也波濤暗涌,直到貞元二十一年,新春朝會上太子卧病在床沒辦法參加,德宗非常傷心,不免加重了病情,最終病逝。

卻不料,一直卧病在床的李誦忽然間就站了起來,但是在位也只有八個月的時間,便將皇位傳給了太子李純

許是唐德宗的病逝激起了李誦的鬥志,也或許是不甘心看着江山無主,或是落入他人手中,雖然站了起來,但最終還是身體損傷太大,僅在位八個月,便去世了。

不過關於李誦的去世,還是有疑點的,有人認為李誦是被人所害,也有可能是病逝,真相不得而知。

結語

李誦做了26年的太子之位,身上背負着太多的艱辛,而且成為太子的那年就已經是19歲了,26年後已經四十多歲了,若是病逝也可信,畢竟古代帝王的平均壽命都不長,李誦僅當了八個月的皇帝,便撒手人寰,確實令人惋惜,沒能得到一個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