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向靖國神社潑油漆,寫下“該死”二字的馮錦華,結局如何

“本文所有內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章結尾”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挑起事端的日本靖國神社舉辦出發儀式。

除此之外,靖國神社的紀念碑浮雕上,還有描繪甲午戰爭時,日本軍隊是如何渡河作戰的。

最為重要的是靖國神社供奉的全部是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死的日本戰犯。

而日本做為挑起戰爭的源頭,他們若公然的參拜靖國神社,那就是公然的挑起國際事端,中國、韓國都不會同意。

就連作為民眾個體也不會同意。

馮錦華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在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後,他憑藉一己之力,對靖國神社潑油漆,並寫下“該死”二字

被日本警方抓獲,後又被冠以“破壞公物罪”起訴。

這個愛國的留學生馮錦華最後結局如何?

潑油漆事件

2000年左右的時候,中日的國際形勢很緊張,對於日本政府是否參拜靖國神社,更是影響着中日的友好程度。

而中國的外交部更是施壓,如果日本堅持參拜靖國神社,那麼將會對中日關係產生不可挽回的影響。

但這並沒有讓日本忌憚。

2001年8月上旬,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依舊以首相的身份去參拜。

消息傳出後,韓國人憤怒了,20名青年人在漢城日本駐韓國大使館前抗議。

韓國人的行為被媒體放大,跟中國人做對比,這讓在日本留學生活的馮錦華坐不住了。

作為一個華人,身上有着強烈的民族榮譽感,況且他還在日本,在“事故”原發地。

本身還是在上班時間,可馮錦華卻無心工作,直接給領導請假回家了。

之後他給在日本的朋友打電話,想一起做點什麼。

可朋友們都在工作,不願意出來“搞事情”,馮錦華很氣憤。

此時的他,已經別被一腔愛國之情充斥了頭腦,不做點什麼他自己都無法原諒自己。

於是他想到一些抗日影片中的情節:一個中國人在夜幕下在日本佔領區的柱子上寫下“還我河山”四個字。

馮錦華也想這麼做,於是他就跑到商店買油漆,他還特意詢問了店員,哪種油漆噴到混凝土上不容易掉色。

店員給他推薦了油漆後,馮錦華還怕噴不上,隨手又買了油漆刷子和手套

一切“作案工具”都準備齊全後,馮錦華的內心反而有點忐忑了。

猶豫不決時,他走到一家熟悉的漢堡店,準備大吃一頓後開干,頗有視死如歸的悲壯

吃飽後,馮錦華就坐地鐵到了靖國神社附近。

這時他才發現,靖國神社有警察巡邏,雖不似影視劇中的守衛那麼多,但也不是能輕易進入的。

偵查一圈後,馮錦華再次來到公園,拿出事先買好的油漆,在公園的石頭上試噴了幾下,然後又買了兩罐飲料,準備把油漆裝進罐子中,可惜口太下,馮錦華只能作罷。

一直在公園待着也不是事兒,雖然馮錦華有些猶豫,也有些沒譜,可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如果不做,被朋友知道後不免被恥笑,如果成功,也能在朋友面前吹牛。

做好心理準備後,馮錦華又給朋友打了個電話,安排自己的“後事”,他請朋友幫忙給他買一張第二天飛國內的機票,他準備回國陪老婆待產。

做好一切後,馮錦華再次小心的靠近靖國神社附近。

起初,周邊一直有警察把守,還停着幾輛防爆車

就在馮錦華已經沒有機會的時候,他抓住了一個防守漏洞,成功進入。

馮錦華先拿出代表中國的紅色油漆,之後在浮雕的底座噴上“該死”二字。

而石雕是一個像狗一樣的動物,看着兇惡的很,張牙舞爪的,然後馮錦華看着就礙眼,於是就往狗嘴裡噴油漆,他越噴越興奮。

這時一個日本警察發現了他,兩個人同時一愣。

而馮錦華知道肯定會被發現,反而心更安定了,繼續手上噴漆的動作沒停,直到那個警察叫來了很多增援。

看到如此多的警察,馮建華才把油漆罐一扔,坐到了地上。

警察問他:“你是韓國人?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馮錦華:“中國人。”

警察繼續問:“你身邊的手提袋可以打開嗎?”馮錦華很配合的打開,裡面是油漆。

“背包可以打開嗎?”

馮錦華依然順從的打開,在確認沒有危險物品後,馮錦華被帶到了警察局。

馮錦華很坦率的承認了全部行為,並承認行為違法,但他堅持自己的動機可以理解,屬於以中國民族義憤。

警察很理解他,但並沒有很快釋放他。

馮錦華本以為被關幾天就能被放出來,可誰知道,一天,兩天,十天過去了,他依然在警察局。

之後,他被告知,東京地區監察廳以“毀壞公物罪”對馮錦華進行正式起訴。

此時,馮錦華才知道事情鬧大了,在他的意識中,這種行為最多是“亂塗亂畫”不是什麼大事,可竟上升如此。

好在,馮錦華得到了中國大使館的幫助,為他請了律師。

而馮錦華所在的公司也為他墊付了200萬的保釋金,他才被保釋出來。

我不是英雄

馮錦華潑油漆雖然是衝動行為,但在被關在警局的10天里,他的腦子卻異常清醒。

他幻想過無數次的後果,或許妻子臨盆,他不能守護在妻兒身邊。

或許他在日本多年奮鬥的事業也會毀於一旦,更嚴重的是他審判結果可能對他不利。

無論是怎樣的後果,他都不想逃避,更不後悔自己做下的事,捍衛國家的尊嚴跟榮譽,是一個華人應盡的義務。

而馮錦華也反覆強調,他並不是想破壞中日友好,只是對日本右翼勢力極端的行為進行反抗。

馮錦華事件引起了社會極大的關注,特別是國內,很多大眾把他稱之為“英雄”。

而馮錦華知道自己的做的事竟然還被全國人民知道了,更被稱之為“民族英雄”、“中國脊樑”時,他卻說:“我是不英雄。”

在馮錦華看來,這是一個華人最基本的反應。

可媒體還是這樣稱呼,甚至被《南方周末》提名年度人物。

在接受採訪時,有網友提問:“馮英雄,你被關進去之後,有沒有後悔過?害怕過?”

馮錦華:“首先我不是英雄。”

網友:“馮同志,你說實話,你用過日本產品嗎?”

馮錦華:“用過,現在也在用。”

從馮錦華的話語中,我們不能看出他根本不討厭日本人,甚至已經在日本生活工作多年,接觸的很多日本人大多也彬彬有禮。

但馮錦華的潑油漆事件,針對的僅僅是日本右翼的極端勢力跟對歷史的不虔誠態度。

馮錦華不認為自己的行為屬於“英雄”,但他的做法也引起了外界很多的爭議。

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聲,不應該讚揚馮錦華的違法行為,更認為馮錦華的行為是一種“暴民文化”,遇到不公就揭竿而起,中國想要長治久安就不能鼓勵這種行為。

而國內也有投機分子立馬聲援,重新解讀《對日關係新思維》。

可馮錦華卻並不認同文章觀點。

他認為,並不是說日本人親和有禮、空氣清新、一片祥和,這樣的社會就不會打仗。

而馮錦華也一直認為自己是代表民間發聲,做了一件很微不足道的事,根本不值得大肆報道。

可即使如此,馮錦華的生活還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2001年馮錦華低調回國後,看望了下剛生產後的妻子跟兒子,之後又返回了日本,因為還有相關工作事宜沒有處理。

等再次從日本歸國後,馮錦華有了些許迷茫,他不知道今後該從事什麼工作,日本肯定是回不去了。

他在家休整了一段時間,期間他接到了很多電話和捐款,也見了很多人,大家對馮錦華的認可,讓馮錦華的心中甚是安慰。

2002年,馮錦華又認識了童增,他曾參加過1996年華人聯合保釣運動,是內地代表人物之一。

之後馮錦華就到了童增的公司工作,並成為總聯絡人,徵集人員、籌集資金等。

他們這裡的人從博士到小學文化,從農民到高官,各行各業的人員都有,更有很多技術性的人才。

2003年,他們籌備了出海保釣行動,只不過因為策劃不嚴密,剛登上船隻就被日本發現了,隨即把馮錦華他們都帶走了。

最後還是外交部通過高壓外交政策,把馮錦華他們弄出來了。

現狀

多年過去了,馮錦華還是一頭碎短髮、皮膚白皙,身材發福,看着比實際年齡要小。

很多熟悉他的朋友都會問他在做什麼,而馮錦華也禮貌低調的含蓄:“瞎忙、瞎忙。”

過去跟馮錦華一起在日本留學的朋友多在中國的日企工作,基本都是高管職位,月薪更是在一萬以上,生活很穩定。

而馮錦華至今沒有固定職業,偶爾跟幾個朋友搞工程討生活。

事業成為馮錦華的遺憾,就連熟練的日語,也沒有用武之地。

儘管如此,馮錦華卻並不後悔當初的做法,他喜歡挑戰現在不同的工作和生活。

參考資料:

環球網:寫抗議標語面臨審判,馮錦華不向靖國神社低頭

中國新聞網:馮錦華靖國神社潑漆案再開庭,檢方要求判刑

北京日報:今天,又一日本官員參拜靖國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