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主義”保護不了美國丨北京觀察

近期,中美在科技和貿易領域的競爭態勢越趨緊張。尤其是在芯片和新能源汽車兩個關鍵領域。當地時間12月2日,在美國加州舉行的里根國防論壇上,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再次把矛頭指向中國,她將中國視為對美國國家安全的“重大威脅”,並稱,要阻止中國在尖端半導體領域趕超美國,“不能讓中國得到我們最先進的芯片”。


商務部回應雷蒙多涉華言論:密切關注美方動向

在周四舉行的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在回答直新聞相關提問時指出,中國沒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國的規劃,美國也不要有打壓遏制中國的打算。他批評美方濫用國家安全概念,對中國實施出口管制和投資限制,認為這些措施破壞了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威脅全球產業鏈穩定。何亞東表示,中方將密切關注美國的相關措施,並堅決維護自身權益。


周寧南:雷蒙多言論反映美國焦慮下的弱者心態

對於雷蒙多濫用“國家安全”名義,炒作“中國芯片威脅”的相關舉動,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科技與網絡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周寧南指出,一方面,美國政府官員的態度反映出其對中國科技進步的擔憂,這是一種狹隘和弱者的心態。周寧南強調,儘管美國實施了對華技術出口管制政策,但中國的科技事業,尤其是芯片產業,仍在不斷取得進步。他認為美國應該將中國的發展視為機遇而非威脅,以利用中國的創新紅利,保持在科技領域的活力。另一方面,他還提到,雷蒙多的言論可能是為了提醒國會美國在對華政策上的困境,等於暴露了華盛頓在實施遏制中國措施上的困難。


新能源賽道中的 “保護主義”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天,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政府發布了關於電動汽車補貼的新規定,即《通脹削減法案》的實施細則,將中國電池生產商排除在稅收抵免的受益群體之外。

在回應路透社關於美國限制中國企業和電池零部件獲得電動汽車稅收抵免的提問時,何亞東批評了美國政府的《通脹削減法》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實施細則。他指出這些政策是典型的“非市場導向政策和做法”。

何亞東強調,電動汽車作為一個科技先導型產業,需要充分的競爭來推動技術進步,而美方的這些貿易壁壘對此百害而無一利。他呼籲美國尊重市場原則,遵守世貿組織規則,糾正其歧視性政策,並營造一個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同時,他表示中國將持續評估美方措施的實施情況,並採取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直新聞注意到,根據美國政府文件,“受關注外國實體” (FEOC)針對的是中國、俄羅斯、朝鮮和伊朗的企業。若一家公司或集團在這些國家註冊成立,或其國有部分達到對應國家背景企業生產的電池25%的門檻時,將被列為FEOC。從2024年開始,含有所謂FEOC製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的電動汽車,將無法享受稅收抵免。

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最高的市場,中國有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且中國企業佔據全球過半的電動汽車電池市場份額,在部分電池材料的供應方面更是佔據了90%的市場份額。中國工信部相關負責人10月20日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產業保持強勁發展勢頭,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國內市場銷售佔比達到80.2%,新能源汽車出口82.5萬輛,同比增長1.1倍。

周寧南指出,美國把中國企業定義為“受關注外國實體” (FEOC)並禁止其申請補貼,是一種明顯的貿易壁壘,目的在於保護國內產業免受中國日益增長的競爭優勢的威脅。他認為,這一舉措顯露出美國在全球電動汽車競爭中的焦慮和保護主義傾向。

周寧南進一步強調,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對美國經濟轉型至關重要,但美國在這一領域相比中國明顯落後,因此其對華政策更顯緊迫和攻擊性。而這一政策不僅阻礙公平競爭,也可能損害美國經濟的長期發展和轉型。


美電動汽車補貼政策是在危險邊緣行走

美國政府限制中國企業申請電動汽車補貼的決策,在外界看來,似乎是在危險的邊緣行走。這一政策,儘管旨在保護國內市場,卻可能適得其反,妨礙了美國汽車業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車的轉型。

根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的報道,美國市場中符合補貼條件的新能源車型比例低於20%,這一比例的低迷反映了美國在推動新能源汽車政策上的複雜挑戰和內在矛盾。

另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多家經銷商表示,因為缺少配套的基礎設施,且購買電動車的價格要比油車貴出20%到30%,美國消費者現在不會進入電動車市場。

針對拜登政府的內部矛盾和美國國內相對混亂的情況,周寧南認為,這些政策可能減緩美國汽車行業的新能源轉型速度,同時指出美國在電動汽車產業鏈的多個環節缺乏國際競爭力。

“即便是美國本土電動汽車產業的領頭羊特斯拉,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國的生產能力。”周寧南說,他進一步強調,缺乏與中國合作,美國汽車行業的新能源轉型將面臨挑戰。


美國內部矛盾:金融業遊說背後的政策掙扎

值得注意的是,據彭博社網站12月2日消息,美國兩黨擬通過國防授權法案強化對華投資限制,但相關條款遭到美國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的否決。報道稱,這一決定被解讀為“反對限制的美國金融業遊說者取得勝利。”

周寧南分析指出,這種分歧揭示了美國政策制定者在平衡對華競爭和認識到與中國商貿合作重要性之間的掙扎。他認為,儘管美國部分官員和議員仍未改變對華競爭的基調,但加尼福尼亞州等地方政治力量已經認清對華商貿合作的重要意義。

周寧南指出,美國眾議長邁克·約翰遜等人拒絕在國防授權法案中對華投資設限,不意味着約翰遜等人不願對華投資設限,但現有的審查工具對實現投資限制目標顯得力不從心,“這也反映出,美國對華投資設限等打壓做法不符合歷史潮流,已難以為繼”,周寧南說。


作者丨田鑫,深圳衛視直新聞駐京記者

編輯丨段曉卿,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