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4月13日,上午,交通員杜玉山受命前往黃橋送情報,當他路過山王集(現屬合肥市肥東縣橋頭集鎮)附近的小河集時,迎面突然遇到了一隊巡邏的偽軍隊伍。
對方乍從土路的拐角岔道閃出,杜玉山一時躲閃不及,雙方狹路相逢,自己避無可避,只能硬着頭皮繼續向著敵人方向,走過去。
“站住,幹什麼的?”當先的偽軍持槍喝阻道。
“老總,我家二舅病了,這不,今兒準備去丙子鋪瞧瞧他。”杜玉山趕忙上前,用提前準備好的說辭應付對方。
但眼前的這幫人,顯然並不相信杜玉山的話。隨後,兩名偽軍上前對杜玉山進行搜身檢查。
不過,此時的杜玉山並沒有任何的慌張表現。
情報都已經被他背得滾瓜爛熟,因此,杜玉山並不擔心被敵人搜出什麼來,他一面解釋自己確實是大大的良民,一面很自然地舒張開雙臂,配合著對方搜身。
杜玉山原以為不會有任何事,但下一刻,其中一名偽軍從他兜搭里猛地掏出了一個物件,隨後湊近眼前看後,對方頓時失聲道:
“杜玉山!”
杜玉山聞聲,心猛地一沉,暗自驚呼着——要糟糕。
原來,杜玉山早上臨行時,忘了將自己的私章從兜搭里掏出來了,此時被敵人搜出,登時便暴露了自己身份。
杜玉山,這個名字,對於眼前這幫日偽軍來說,那可是如雷貫耳。此人曾先後幾次入城刺探情報,惹得日軍灰頭土臉,顏面盡失,為此對方還掛出高額懸賞,買他項上人頭。
沒想到,這個令眾人頭疼的地下黨,竟會被他們無意間給碰到了。
這還不是天賜的功勞!
一眾偽軍霎時“呼啦”一下,圍了上來,杜玉山旋即被捕。
當夜,被押送回偽軍據點的杜玉山,便被敵人連夜“特殊照顧”。
偽團長程玉山為向敵人邀功行賞,連夜派人將杜玉山送至撮鎮日軍的炮樓之內,日軍得知逮住了交通員杜玉山,當夜對其突擊審訊。
面對敵人的訊問,杜玉山一聲不吭。
日軍見他始終沉默不語,氣急敗壞地走上前去,一腳將杜玉山踹趴在地,沒容杜玉山喘口氣過來,又操起木棒,對着其身後連續猛擊,幾下便將杜玉山打得昏死過去。
“潑醒他!”那名日軍軍官猙獰地大喊着,待杜玉山被涼水潑醒之後,對方蹲在杜玉山的面前,放低語調問道:
“你到底是不是杜玉山?”
“我不是,你們認錯人了。”杜玉山痛苦地搖着頭,他知道,自己不承認的話,或許也難逃一死,但一旦承認了,則必然沒有活路。
因此,便一口咬定,自己不是杜玉山。
見杜玉山死不承認,一眾敵人們再次對之施以酷刑,一聲聲棍棒擊打在肉體上的沉悶聲,在日軍炮樓的偏角屋內,枯燥地回蕩着......
天明之時,奄奄一息的杜玉山,被敵人拖拉着,扔進了炮樓下面、潮濕的地牢之內。
杜玉山環顧四周,四下一片黑暗,沒有半絲光亮,他的心,也如同着陰暗的地牢一般,陷入了絕望之中......
當時的杜玉山沒有想到,此時,有一個人,正在為營救他,四下奔走着。
同為交通員的晉克芳(晉克芳的丈夫徐凱南犧牲後,她也走上了抗戰的革命道路),從支隊部送信回來,途中遇到程干三帶領的游擊隊,隊員們將杜玉山被捕的消息,所有人都在為杜的被捕擔憂、悲傷。
但晉克芳卻比這幫男人們,更加冷靜。對於杜玉山被捕,她的判斷和大家一樣,老杜凶多吉少,光榮的可能性很大。
不過,哪怕有一絲營救的希望,也不能立即放棄。
晉克芳隨即通過關係,找到了撮鎮的一名日軍翻譯。抗戰之時,不少日軍翻譯、偽軍都是朝秦暮楚之輩,鐵了心跟日本人走到底的並不多,大多數都是牆頭草、錢串子,見錢眼開,但凡給錢,沒有原則。
那名日軍翻譯收了錢之後,拿出一部分,從中疏通,又在炮樓裡面的偽軍隊長身上,花了一些錢,最終說服了那名偽軍隊長,見機行事。
雙方約定好了暗號之後,晉克芳便將營救杜玉山的進展,告訴了組織方面。隨後,組織上便派出了得力人員,來到撮鎮附近,配合晉克芳一起營救杜玉山。
幾天後,偽軍隊長在趕集買豆腐之時,對賣豆腐的小販低聲說了句:
“今晚過來,到西面的炮樓眼那裡接走人。”
暗號對上了!
當晚,日軍炮樓之內,一眾日偽軍在裡面吆五喝六地喝着酒,大呼小叫着推牌九,那名偽軍隊長假裝方便離開,隨後悄悄地打開了地牢的門扇。
對方走進地牢之中,看着骨瘦如柴、昏睡在角落旁的杜玉山,悄悄俯下身,將對方背了起來,然後快步走出地牢,來到了西面的炮樓眼處。
那名偽軍隊長環視左右無人,隨後便將杜玉山從炮樓眼處緩緩地塞了出去。此刻,外面早有接應人員負責接人,對方隨即接住了杜玉山,兩人輪流將杜玉山連夜背送到了隊部醫院治療。
杜玉山康復之後,再次投入了抗戰的鬥爭之中,經此一事,杜玉山與晉克芳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了。在隨後的日子裡,兩人在殘酷戰火的考驗之下,從戰友升華到相識、相知、相依,最終結為夫婦。
解放後,杜玉山擔任合肥市園林處處長,晉克芳任合肥市蜀山公園主任,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夕陽同行。
杜玉山曾感慨道:“當年要沒有克芳,我這把老骨頭,恐怕早就不在了呀。”
在那烽火狼煙的歲月里,有無數草根英雄,他們在晦暗之際奮起,卻最終消隱於歷史的長河之中。這些隱匿在歷史長河之中的故事,雖然鮮為人知,卻依然是當年那幅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畫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謝閱讀,我是青史如煙,聊小眾歷史,不一樣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聞錄——第424篇,歡迎大家關注,翻閱下面合集內的往期精彩內容,歡迎評論、轉發,共同弘揚正能量,謝謝大家。
參考資料:《合肥文史資料》,杜玉山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