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塵埃——聊一聊蘇軾的人品吧


蘇軾多次因言獲罪,換句話說,蘇軾勢必敢言,而且愛言,也就是喜歡發表評論,所以,才會因言獲罪,但蘇軾多次因言獲罪,換句話說,蘇軾勢必敢言,而且愛言,也就是喜歡發表評論,所以,才會因言獲罪,但在某些本來期待蘇軾會有精彩評論的事件上,蘇軾卻選擇了緘默不言,尤其是在恩師歐陽修因“濮議”被言官們集體圍毆的時候。

毫不諱言,歐陽修是三蘇共同的伯樂,嘉祐二年,蘇軾、蘇轍兄弟考中進士,這一年,歐陽修知貢舉,也就是禮部試的主考官,給蘇軾的策論評了個第二名,第一名意外給了自己的學生曾鞏,但包括楊照在內的學者們都誤以為這也是蘇軾的最終成績,顯然大錯特錯。

當時,進士試考試內容,不僅是策論,還包括詩賦、經義,而蘇軾的詩賦卻是不及格的,就像是今天的高考,無論“3+x”中的“x”是1、2,還是3,但僅有一門,哪怕是滿分,其他都不及格,想必也難以被錄取,更不可能是第二名,這就是蘇軾當時面臨的狀況。

後來,蘇軾、蘇轍再應制舉,而推薦蘇軾的就有歐陽修,而這也是參加制舉考試的必要門檻,就像考博需要教授推薦一個道理,不僅如此,歐陽修還向當朝宰相富弼推薦蘇洵,但是,因為蘇洵此前的名作《六國論》事實上否定了富弼最引以為傲的成就,最終,並未能為富弼所用。

當時,西北党項人崛起,而北方的契丹人也趁火打劫,朝廷派富弼出使遼國,最終以增加歲幣的方式,和遼國達成和議,而《六國論》的核心觀點,六國以“賄秦”而亡,無疑是對富弼此舉的批判和嘲諷。

儘管歐陽修對三蘇名聲大噪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歐陽修在“濮議”中遭遇言官們圍攻時,三蘇卻都保持了沉默,而前文提到的曾鞏卻撰文《為人後論》,來為恩師的立場辯護。

後來,蘇軾為兒子娶了歐陽修的孫女作媳婦,而歐陽斐是歐陽修之子,也是蘇軾姻家,元祐中,蘇軾兄弟還朝,俱為侍從官,尤其是蘇轍官至門下侍郎,位亞宰相,但這一時期,歐陽斐一再被被政敵劉安世攻擊,詬為“五鬼”之一,且不論原委,此時二蘇作為侍從,都有言事的權力,卻沒有一人肯為歐陽斐辯護。

紹聖元符時期,哲宗親政,與宰相章惇再次提及歐陽斐父子,被《宋史》列入“奸臣傳”的章惇卻敢於為歐陽修父子辯護,原因或許僅僅因為歐陽修曾經稱許過章惇。

如果在和恩師歐陽修的問題上,還不足以說明問題,那麼,還有另一件事,眾所周知,蘇軾被貶黃州是因為“烏台詩案”,而“烏台詩案”事實上是北宋第一起嚴重的“文字獄”事件,作為受害者,蘇軾對於類似事件想必深惡痛絕,但當第二次文字獄事件——“車蓋亭事件”爆發以後,位居宰相的范仲淹次子范純仁以及曾鞏弟曾肇,都對此事提出異議,希望朝廷不要以文字間的“疑似”就對前宰相蔡確痛下殺手。

我們想象中的蘇軾應該和范純仁們一樣據理力爭,不再讓他人重蹈自己的覆轍,但是,置身其中的蘇軾卻選擇了和稀泥,悍然將“車蓋亭事件”的是與非、對與錯置於不顧,打起了太極

當然,北宋時期,還有第三起“文字獄”,和蘇軾的門人黃庭堅撰寫的一篇碑記有關,而打擊和報復黃庭堅的正是趙挺之,也就是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公公,但趙挺之和黃庭堅結仇,卻和因為蘇軾。

當初,趙挺之時任德州通判,而黃庭堅是其屬下,後來,蘇軾攻擊趙挺之,而用以攻擊趙挺之的理由卻把黃庭堅給出賣了,相當於今天網上相處流傳的,蘇軾和黃庭堅一起喝酒、吹牛皮,黃庭堅一時興起,調侃起昔日的上司趙挺之,結果,蘇軾把大家私下的聊天記錄拿來曝光了,自然惹惱了趙挺之。

後來,趙挺之做了執政,借人檢舉黃庭堅的機會,對黃庭堅打擊報復,將黃庭堅貶至廣西河池,兩年後,黃庭堅在廣西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