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最終是秦國得到了天下?

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終收九鼎於咸陽秦朝,可謂是一個偉大的朝代,之所以說“偉大”,不光是它鑄就了中華文明基本格局,更是因為它獨創性的各種制度在當時的世界舉世無雙。

秦朝的郡縣制度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廢分封推郡縣,一方面是為了限制地方的實力,保持中央政府對地方的絕對掌控,史記中記載:“始皇曰:‘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正是周朝的覆滅讓秦始皇看見了分封的弊端,畢竟是他親自派兵圍住周朝的王宮,目睹了周天子無能的喊出“勤王救駕!”,真是見證了一個朝代的滅亡,秦始皇深深地明白,絕對不能給地方過大的權利,必須把權利牢牢掌握在手裡,畢竟連親生母親都靠不住,所以只有自己把把握住,才能做到真正的大一統,因而郡縣制成為了首選。

另一方面是便於管理,郡縣制之下,形成了秦始皇——官員——百姓的金字塔格局,這樣做的優勢在於能夠貫徹塔頂人的意志,調配所有資源實現其目標,同時還可以將秦始皇的意志傳達到九州的每一個百姓,讓天下真正成為家天下,而他則是這個家的家主。當然了,還有其他方面的優勢,例如實行郡縣之後,人口統計,繳納稅都變得簡單,百姓收的稅全是國庫,不是領主的私人產業,這與楚國的領地只認領主不認楚王相比,能夠收的更多的稅收,能夠真正使國庫充盈,反而是分封制做不到的,因為各個封地優先供給領主,而這些資源就變成了領主的私人財產,領主想給皇帝交多少就交多少。若是皇帝下命令,必須足額,領主也會把自己的這份加上,導致更為冗重的賦稅,最後罵名由皇帝背,領主名利雙收。除此之外,秦朝實行分封的最主要目的在於凝人心。春秋戰國歷經800多年,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一步步被動搖,到戰國末期,百姓幾乎不認為自己是周朝的臣民,都只認自己的國,自己的王,使得姬周王朝名存實亡,更進一步加大了整個中華文明形成的難度。郡縣制,則是在一個大的“國家”機器內部的各個關節,無論歷經多少年,始終還是這個“國家”的一部分,也就不會出現秦人、趙人的稱呼,只會出現郡縣的稱呼,如南陽諸葛亮,東吳周公瑾,雖然看上去沒什麼區別,但是後者明顯就承認這兩個地名都是一個國家的一部分,而前者就無法體現。正是基於種種原因,秦始皇推行了郡縣制,並且沿用到2000多年後的今天。這也是秦朝得到天下的原因之一。

秦朝的法治制度

秦朝自“商鞅變法”後,富國強兵,走上了霸主的地位,推行法治,從而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秦國的法治,適應了時代,順應了歷史,簡單來說,其內容就是為“戰爭”服務。“商鞅變法”的內容之一,禁止私鬥。其目的有這麼幾個,一個是減少非戰鬥減員,因為秦國的私鬥規模從數十人到上千人不等,每一次私鬥,都會造成相當大一部分青壯年落下終身殘疾,甚至丟掉性命。秦朝每年因為私鬥造成的兵源不足、勞動力短缺等問題頻頻發生,而且這是一個死循環,上一代的恩怨下一代繼續,如此往複,根本就沒有形成統一的目標,各自為戰。而“禁止私鬥”,正是瞄準這一點,做到了人盡其用,使得百姓能夠在耕種時節積極耕種,徵兵時節兵源不斷,這樣一來發揮了人口的力量,更為重要的是,讓百姓心中有了建立了“國就是家”觀念,與以往對比,私鬥官府不管,生死在天,而現在則是大秦子民團結一心,“禁止私鬥”從某些方面上講,達到了“和諧社會”的目的,只有社會穩定,才能正常的進行生產活動,才能更為快速地實現富國的目標。同時“商鞅變法”還建立了“軍功制”,讓強軍成為了可能,其主要內容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讓平民百姓有了盼頭,老百姓可以靠軍功從白衣封侯,這個機制給了底層人民強大的動力。以往要成為貴人,除了靠投胎,幾乎沒任何辦法,有的人生下來就是奴隸,沒有任何翻身的機會,但是現在給了一個機會,前提是必須“有功於國”,這樣一來,家家戶戶以上場殺敵為榮,以“斬首”數量為追求,這就造成了秦軍的戰鬥力直線上升,因為將士不怕死,死了還有“子承父爵”的保障制度,使得一代代秦軍攻無不克,成為了山東六國眼中的虎狼之秦。最為關鍵的一個法,就是秦國的刑法。商君書》中記載,“王者以賞禁,以刑勸;求過不求善,藉刑以去刑。”去追求人犯的錯,用刑法去除刑罰。這一點在2000多年後的法治社會依然沿用,刑法的目的不在於懲罰,而在於警示,這個警示的目的在於引導人們向善,遵守法律,從而形成良好的政治、社會環境,商鞅從“徙木立信”開始,將法的觀念埋入百姓心裡,讓老百姓真正切切的感受到了好處,之後又在渭河斬殺數百人,更是連太子嬴駟犯法都難逃法律的約束,真正讓老百姓明白了秦法之下無特例,違法只有認罰,讓秦國上下形成了一股強大的遵守法律,嚴格法律辦事的風氣,讓社會更加穩定團結,得到了平民百姓的認可,做到了依法治天下,進而實現了富國強兵中的富國,為秦國東出奠定了基礎。

秦國得天下,是時代的必然,也是歷史的必然。從時代上講,華夏文化門類眾多,門戶林立,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文明,秦國的出現,讓這個統一成為了可能,並實現,後來秦始皇開創的大秦帝國就是將華夏文明融合,形成一個統一的強大的力量。從歷史上講,一個文明的演變必須是經過“合分”的過程,自周平王東遷開始,就形成了四分五裂的局面,雖然天下還是周天子的天下,但周天子名存實亡,各個諸侯國不斷發展壯大,有取代周朝的想法,但是沒有做到,都沒有現在自己的諸侯國內形成強大的統一力量,更何況一個強大的統一的國家呢?因此,歷史選擇了秦國,換句話說是歷史進程已經到了法治社會,所以只有法治社會才能統一整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