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戳西方偽史的要害——“西方文明”是個不合邏輯的拼湊概念

關於“西方偽史”, 網絡上仍然爭論得如火如荼。

找出再多的“論據”,想替“西方偽史”洗地,也是徒勞的。

因為,使“西方偽史”得以構建的理論支柱“西方文明”,就是違背邏輯、站不住腳的。

西方鼎力宣揚亞里士多德和他的“浩瀚著作”,無非是要證明“西方文明”的長久連續性和獨特優越性。

可惜的是,“西方文明”本就是個極不準確、存在巨大邏輯漏洞的地理和文化概念。

西方對外灌輸的,包括國內許多人所接受的“西方文明”概念,通常被解釋為是包括“古地中海文明”和“近代歐洲文明”的“統一體”,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嫁接體”。

這是在時空關係上的一種故意混淆。

“古地中海文明”,泛指最早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古蘇美爾、古黎凡特、古安納托利亞等等這一帶的文明。

這一帶的文明,皆處於中東和北非地區,包括尼羅河三角洲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

後來的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是上述文明的“衍生品”。

特別要說的是,古希臘並非如今的白種人,古今希臘人之間並無血緣和同源文化聯繫。

總體來說,“古地中海文明”,是由膚色較深、頭髮偏黑、個子較矮的“南高加索人”創造的。

而“近代歐洲文明”,則指主要由北高加索白人所代表的文明,或稱“基督教文明”——儘管基督教最早發源於中東地區,後來傳入歐洲才被光大。

“近代歐洲文明”,不是“古地中海文明”的天然後裔和直接傳承者。

第一,阿拉伯人所代表的伊斯蘭文明,曾覆蓋過整個地中海區域。可以說,阿拉伯人及其伊斯蘭文明,與“古地中海文明”之間,才是第一手的傳承關係。

第二,大約10世紀之後的日耳曼人法蘭西人盎格魯-撒克遜人,從阿拉伯人手中搶來並覆蓋了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曾經擁有過的地域。充其量,這些人只是從阿拉伯人那裡轉承了“古地中海文明”的某些成分。

第三,這種“轉承”,主要是通過十字軍”東征實現的。客觀地說,“近代歐洲文明”從萌芽狀態開始,其所吸收的“東方文明”——包括阿拉伯、中國。印度的文明,一點也不亞於甚至超過從“地中海文明”所吸收的養料。

對此,英國著名學者約翰·霍布斯的《西方文明的東方起源》一書,有精彩的論述。

可以說,所謂的“西方文明”,只能精確化地表述為“近代歐洲文明”——這一文明的開端,只能從11世紀伊始且延續了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算起。

鼓吹“西方文明”的西方政治和文化精英們,之所以要緊緊抱住以古希臘為代表的“古地中海文明”不放,是為了打出“西方”自古,從古希臘時代起,就具備“民主”“科學”傳統的旗號,從而證明“西方中心論”的合理性和優越性。

如果再進一步精細化,就是歐洲傳承了古希臘的數學公理體系,外加“一神教”經院哲學刨根問底兒的宗教信仰,因而使歐洲遠遠走在了整個人類的前面。

其實,上述觀點完全站不住腳。

拜占庭希臘文明,第一手傳承,延續了千多年,而且是“一神教”,為何沒有發展出近現代的文明類型,而非要等到伽利略時代才曝露出新文明的曙光呢?

伽利略是位卓越的自然哲學家。牛頓取得的驚人成就,極大程度上倚仗於伽利略的開創性實驗和總結。

伽利略在他的名著《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中寫道:“……威尼斯人在著名的兵工廠里進行的經常性活動,特別是包含力學的那部分工作,對好學的人提出了一個廣闊的研究領域。”

他所說的“兩門新科學”,指的是材料力學和運動力學。而這兩門新科學,都與戰爭有關——材料力學,是基於威尼斯兵工廠軍艦設計上幾十門重炮對船體和材料的靜力學研究;運動力學,是基於炮彈飛行的拋物線軌跡在勻速和勻速加速運動中的數學研究。

請注意,伽利略的這部著作扉頁上寫的很清楚——獻給他科研經費的贊助者,陸軍元帥、總司令、魯埃格地方長官諾阿耶伯爵。

這就不難發現“近代歐洲文明”開端和發展的“密碼”——這就是延續500年的歐洲“春秋戰國”時代的小國間如火如荼、血腥殘暴的滅國戰爭。

所以,在“西方文明”的“文明”面紗之下,必須要看到血淋淋的真實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