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個後蘇聯時代的廢棄“遺迹”,宛如未來末日…

話說,蘇聯這個奇特的國家在整個人類歷史上都是相當罕見的,雖然它最終失敗了,被掃進了歷史的屠龍者變成了龍,但你不能否認它曾經是影響半個世界的一極。

雖然已經解體了30多年,但在兩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依然能找到許多關於它的遺迹,如同一座座墓碑,默默地訴說著那段風雲激蕩而又理想浪漫的歷史…

鐵噴泉,位於亞美尼亞久姆里,也就是蘇聯時期的列寧納坎,1988年12 月7日亞美尼亞斯皮塔克大地震後,它是少數倖存下來的建築之一,在地震之後,地震難民在噴泉附近聚集,形成了一個帳篷村,而如今一片蕭索…


格魯吉亞,被人遺忘的未完工地下水力發電站,1979年開始建造,在1989年,由於蘇聯的經濟危機和環境保護運動而停工,渦輪機室有幾十米高,幾百米長!


切爾諾貝利無人區內的Duga超視距雷達,蘇聯反導系統的一部分,由於功率太過強大,全球範圍內的短波頻段上聽到它發出的無線電訊號…在各種遊戲和影視作品中也經常出現它的身影…


巴甫洛夫斯克,一個廢棄的前蘇聯潛艇基地,一股007電影的畫風…半圓拱門的混凝土結構讓人回想起冷戰時期,當時蘇聯和美國正在進行核軍備競賽。


上個世紀70年代,在伊斯特拉建造一個特斯拉塔,用於製造人工閃電,測試飛機的防雷性,不禁讓人聯想起《球狀閃電》中蘇聯球閃研究基地…


莫斯科郊外的……克格勃廢棄療養院,在地下有三層地堡,建於80年代,由軍方在嚴格保密下建造。由於蘇聯解體,建設在最後階段被停止,沒有建完。如今已經廢棄。


家人們,誰家療養院有防爆門啊…在這休養真的可以心情舒暢么,不禁讓人聯想起盜墓筆記中的格爾木療養院…


俄羅斯中部彼爾姆地區的火車墓地,在冷戰期間,俄羅斯將數百輛舊蒸汽機火車戰略性地停放在舊鐵軌上,作為應急計劃。


廢棄的莫斯科導彈防禦系統設施,為了保護首都免受洲際彈道導彈的襲擊,蘇聯在上世紀50年底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戰略導彈防禦系統,如今變成了廢墟。


廢棄的米爾內鑽石礦場,從1955年開挖的巨大的漩渦狀洞穴,2004年決定關閉鑽石洞穴,運行了46年的世界最大鑽石坑洞正式熄火,入口直徑達1200米,深約525米,相當於161層樓高,如果質量過輕的小型飛機飛過其上空,都能被氣流吸進洞穴。


亞美尼亞阿拉加茨山上的巨大射電光學望遠鏡,原屬於蘇聯放射物理研究所,目前超過一半的建築物被完全廢棄,其餘部分也挪作它用。


這畫風,這背景,不禁讓人聯想起三體中的“紅岸基地”和007黃金眼…


保加利亞的冰峰紀念碑,雖然保加利亞並非蘇聯加盟國,但也算是蘇聯的關係最緊密的衛星國之一了,而曾經的蘇聯“忠誠衛士”,現在成了北約“馬前卒” 。


遺迹雖然破敗,但進入其內,彷彿還是能感受到那段激蕩的歷史…


裏海怪物,原始蘇聯設計製造的超級武器,2020年在運往傑爾賓特的愛國者公園的途中,因為過於龐大被困在沙灘上,成了一個網紅打卡地,暴露在海浪中的船體也開始進水…


彼爾姆地區的廢棄“流星”遊船,和裏海怪物同出名門,阿列克謝耶夫設計局,世界產量最大的水翼船型,中國曾經到處都有他的身影。


列寧格勒州大山中,一個廢棄軍事營地里的閃電號運載火箭和天頂運載火箭。


它們的目的地本應是星辰大海,如今只能在無人知曉的地方慢慢腐爛…


拜科努爾廢棄機庫里的能源號火箭,仍保持運載能力最強的世界紀錄,本計劃作為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助推器。


同樣位於拜科努爾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雖然某些技術方面優於美國的航天飛機,但卻只能以慘淡收場…


庫頁島Smirnykh空軍基地D1廢棄掩體,一架生鏽的米格23戰鬥機,身上的部件也被拆的差不多了…


蘇聯解體以後,該基地便逐漸減少了軍用功能,這畫風乍一看,還以為是一座座的墳墓…


遠東的俄羅斯軍用裝甲車儲存設施,大量前蘇聯時期製造的T-62T-55/54、BMP-1 和 BRDM-2 在這生鏽腐爛…


曾經令西方世界膽寒的裝甲洪流,如今散發著一股墓地般的死亡氣息…

南極洲廢棄的蘇聯氣象站,由於極端的環境,成了保存最好的蘇聯“遺迹”之一…


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列車,建造於上個世紀70年代,速度高達270公里每小時,雖然已經腐爛生鏽,但依然非常的科幻…


伏爾加技術博物館,一艘退役了的641B型艇,大雪中上了岸,遠去了鼓角爭鳴,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


下面這些看似奇怪的建築,其實都是前蘇聯時期建造的巴士站…隨着交通系統的不斷更迭,這些公交站早已不再使用

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亞美尼亞到遠東西伯利亞,這些分布在兩千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公交站,即便沒有公交車停留,當地人依然為這些建築粉刷、刷新,猶如一件件歷史遺留下的藝術品…


先鋒、未來、復古,設計師創造力沒有被壓制,各種各樣的風格都有。

理想主義者曾經存在過的證明,如今也已飽經風霜,如同一座座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