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新軍的創建與結局


北洋新軍北洋軍)是袁世凱一手組建並完全聽命於他的新式陸軍。最初的雛形是清廷任命胡燏棻編練的定武軍,袁世凱接替“小站練兵後”,將定武軍擴建改名為新建陸軍,後又編為武衛右軍。當武衛前、後、左、中軍在抗擊八國聯軍的戰鬥中傷亡慘重被取消番號的時候,被李鴻章安排在山東鎮壓義和團運動的武衛右軍則很好的保全了實力,為袁世凱日後的崛起提供了資本。

1901年,袁世凱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將其所統部隊正式命名為北洋新軍,而後經過一系列的改編、擴建,最終編成北洋六鎮,成為清末最強大的武裝力量

由於北洋六鎮完全聽命於袁世凱,遭到清廷的忌憚,攝政王載灃將袁世凱開缺回籍。直到武昌起義爆發,由於北洋六鎮受袁世凱影響很深,清廷無力有效調動指揮,只得重新啟用袁世凱。

袁世凱對於自己的舊部一呼百應,在成功平息起義的同時,與朝廷討價還價左右周旋,最終在其脅迫之下清帝退位,結束了封建王朝的統治,並於孫中山之後就任民國大總統,開啟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時期。

在此期間,袁世凱將其原北洋六鎮的隊伍擴編成了13個師、17個混成旅,並將禁衛軍、拱衛軍納入麾下,外加依附於其下的奉系、國民軍、晉綏系、振武軍、鎮嵩軍馬家軍毅軍、定武軍、安武軍等旁系,共同組成北洋軍閥體系,實力達到鼎盛。

袁世凱稱帝鬧劇之後不久病逝,其嫡系即北洋系旋即分裂成皖系和直系,並開始了北洋軍閥的混戰時期,嫡系之間、嫡系與旁系之間為了掌權交戰不止。直到國民革命軍開啟北伐戰爭,嫡系被完全消滅,旁系或被消滅、或被改編、或易幟,至此北洋軍閥的統治宣告結束,袁世凱一手組建的北洋新軍及其衍生的武裝力量徹底退出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