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頁島之爭:為什麼日本對佔佔有欲,比中國人還強烈?

庫頁島之爭:為什麼日本對庫頁島的佔佔有欲,比中國人還強烈?

東北亞沿海口岸歷來是俄、中、日三家的必爭之地,其中的庫頁島更是靠近中方黑龍江省的入海口,無論是三個國家哪一方擁有庫頁島都可謂是“如虎添翼”。

但現在明面上的歸屬是俄羅斯管轄。

在古代的很長時間內,庫頁島一直是我們華夏的固有領土,但由於清王朝腐敗的統治階級的軟弱,導致庫頁島被沙俄政府強行霸佔,後來便成為了俄稱的“薩哈林島”。

不多時後,日本發現了庫頁島的重要地緣政治優勢,趁着俄方自顧不暇之際趁虛而入,曾經有一段時間佔據了庫頁島,於是有了日稱的“樺太島”。

可以說幾百年來,中、日、俄三方圍繞着庫頁島發生了長期而又艱巨的主權爭奪,但誰也想不到,到最後爭搶最激烈的國家,反而是日本。

為何小日本會對他們口中的“樺太島”用情之深呢?

古有隋唐,傳承至清

提起庫頁島,很多人不得不想起1860年積貧積弱的清王朝被迫與沙俄簽訂的《北京條約》,內容包括將庫頁島等一大片國土轉手沙俄,可謂是祖宗蒙羞啊!

可論起庫頁島的歷史,早至隋唐,我國就已經在庫頁島及周圍區域內開始了漫長的行政管轄史。

像無論是《靺鞨傳》,還是《舊唐書》,我們都能從中看到居住在東北的各大靺鞨部落便已經歸順大唐王朝,庫頁島也正式成為中國的固有領土。

而從文物追溯史角度考慮,不少國內外考古學者相繼從庫頁島發現各種隋唐時期的中原文物,而經過分析判斷得出,這些文物都是當時庫頁島的部落向強大的中原王朝稱臣納貢而獲得的封賞。

而後來金國元朝明朝乃至後來的清朝,都實現了在庫頁島的常態化行政管理。

清朝初期,庫頁島因為靠近滿清政權的“龍興之地”,於是獲得了清王朝的大力投資,並專派了三姓副都統和寧古塔章京來統管庫頁島行政區。

而後到了康熙年間,庫頁島的地理信息也被正式錄入《皇輿全覽圖》中,直接在法定意義上確立了庫頁島是中國領土的既定事實。

無獨有偶,當時很多歐洲來的傳教士也紛紛以《皇輿全覽圖》為準綱,在向西方傳閱的各種著作中也相繼肯定了庫頁島在中國的歸屬權。

不過,到了17世紀末,清王朝“封關”政策再加上小日本和沙俄的蠢蠢欲動,使得庫頁島正式進入三國博弈的視野。

日本力爭“樺太島”

回到前言提出的問題,明明只有中國和俄羅斯對庫頁島有過長期管轄史,為何日本會跳出來爭奪庫頁島的主權呢?

這其實要從日本人對於歷史的變態畸戀說起:

庫頁島在日本人的歷史中被稱為“樺太島”,過去生活在北海道和日本本州島的一些“蝦夷人”曾經因為戰亂被迫渡海去到了庫頁島上生活,並開始遵從慣例和其他土著部落一起向清王朝納貢。

而日本所謂的“大和民族”的建國曆程,先征服了日本南部的隼人,後來征服了北部的阿伊努人,其中就包括北逃的“蝦夷人”,而這些“蝦夷人”敗逃的庫頁島就被習慣搶佔的日本幕府認定為日本的固有領土。

再者說,日本人這種卑劣的民族向來是“無利不起早”。

庫頁島上林木資源極其豐富,林木資源總儲量超6億立方米,相當於我國2020年林木總產量的7倍多,這樣龐大的資源日本自然是垂涎三尺。礦產資源方面更不用提,已探明的原油儲量高達70億噸,更不用提煤炭、金銀等礦產,極度豐富。

另外還有庫頁島的地緣優勢,小小的日本島國天生四面環海,但庫頁島和日本北海道最近的距離只有40公里,除了北方四島外,庫頁島可以說是和日本近在咫尺。

如果庫頁島被和日本敵對的大國所掌握,那麼敵國只需要派兵駐守庫頁島,進可攻日本,退可守島防禦,日本方面也只能看着乾瞪眼,或者被動挨打。

中、日、俄三方爭奪戰

沙俄政府對我國東北領土的惦念,從1689年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就可看出,當時清朝確實幹得不賴,把沙俄硬生生擋在了國土之外。

但隨着清王朝自顧不暇,庫頁島管理失控,先是日本趁機佔據庫頁島,但1806年沙俄派遣俄美公司在庫爾到南部灣搶灘登陸,日俄雙方在庫頁島分別增派駐軍,呈敵對態勢。

後來日本敗退,1860年,沙俄強逼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了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大片東北領域。

1874年,俄、日再度爆發庫頁島衝突,雙方舉行會談,商定了《庫頁島-千島交換條約》,日本將庫頁島全盤讓給沙俄,沙俄將千島交付日本,雙方友好相處。

20世紀初,日本國力迅速增強,在陸軍和海軍相繼大勝沙俄的情況下,《朴茨茅斯條約》讓日本變相繼承了沙俄在中國東北的權利,並且掌控了南庫頁島,並在沙俄十月革命期間搶佔整個庫頁島。

到了1945年,雅爾塔會議的召開,蘇聯因為庫頁島的利益開始對日宣戰,並通過各種條約變相承認了蘇聯對庫頁島的實際控制權,哪怕到了1991年蘇聯解體後,庫頁島依舊在俄羅斯的統治之內。

從1860年失去庫頁島的主權,到二戰結束,這將近百年的庫頁島爭奪戰,我們反而成為了一個看客。

日本、俄羅斯對於庫頁島的爭奪,無疑表明了一個殘酷的國際法則:強權即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