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漢獻帝是什麼樣的,真的被權臣玩弄於股掌之間嗎?

文丨創意文齋

編輯丨創意文齋

漢獻帝劉協,漢朝最終的皇帝,儘管時常被歷史遺忘,但他絕非那些傳統的“昏庸之君”。在真實的歷史記錄中,他被描繪為一位聰慧、敏銳的君主。

東漢末期,漢靈帝的統治並沒有為國家帶來太多的穩定與繁榮。在權力的宮廷中,他更多地是追求自己的享受,忽視了國家的根本。國家的大政與小事,幾乎都交給了宦官和貴族,使得國家的政局日趨動蕩。

而漢靈帝的個人生活,也是一波三折。長時間的等待之後,他與一位姓何的妃子有了兒子,這個兒子便是劉辯。為了穩固劉辯的地位,何妃很快被冊封為皇后,劉辯也成為了太子。但在這關鍵的時刻,王美人,宮中的另一位女子也懷上了孩子。

何皇后的權力地位尚未穩固,對於王美人的懷孕,她心生嫉妒。為了確保劉辯的地位無人爭奪,她採取了極端的手段,使王美人服下墮胎藥。但是,天意弄人,王美人的孩子堅韌地生了下來。知道這個消息後的何皇后,又使出了毒計,害死了王美人。

漢靈帝知道真相後,心中充滿憤怒,但因何皇后的地位特殊,未對其進行懲處。而王美人的孩子被安置到了太后的宮中,這個孩子後來就是我們所知的漢獻帝劉協。他的人生從剛開始,便充滿了波折與挑戰。

在東漢的動蕩歲月里,漢靈帝與何皇后的聯盟為帝國帶來了兩位王子:劉辯和劉協。儘管漢靈帝和何皇后的合作沒有延續到後代,但“黃巾起義”的爆發卻使帝國陷入了更大的動蕩中。這場巨大的叛亂逼迫漢靈帝將權力下放,讓地方軍閥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權利。在這樣的背景下,漢靈帝自然也顧不上家中的事宜了。

不久,儘管起義被平定,但漢靈帝的健康狀況卻每況愈下。在即將離世前,他對兩個兒子的未來產生了擔憂。儘管劉辯作為長子、嫡子,擁有繼位的權力,但他在何皇后的溺愛下長大,行為放縱。而劉協,這個與王美人有血緣關係的小王子,因為長期生活在太后的宮中,得到了更嚴格的教育和培養。

當漢靈帝臨終時,他的內心並不是完全傾向於立劉辯為太子,因為他擔心何家的影響力過大,而劉辯可能無法維護皇位的穩定。因此,他選擇了將劉辯交給了重臣、宦官蹇碩看護。蹇碩試圖除掉勢大的何進,以期在政壇上取得更大的權力並支持劉協成為新皇。但計劃泄露,何進果斷行動,將蹇碩斬殺。

隨後,何家將劉辯立為新的皇帝,即歷史上的漢少帝。而劉協則被封為渤海,之後改封為陳留王。那時的劉協,年僅九歲。

何進的死,好似揭開了一場帝國風暴的序幕。他的死讓宦官與外戚血戰在京城,洛陽成為了戰火的烈焰,無辜的人們失去了家園,有的逃往邙山尋求庇護。

然而,當帝國內部權力空缺時,總有人想進入這場紛爭。這就是董卓,這位軍閥如同風中的猛禽,眼瞅着洛陽的混亂,迅速入城。他很快就穩定了局勢,但是他的目的並非僅僅是為了穩定。在董卓的眼中,劉辯這個放縱的孩子並不適合做皇帝,於是,董卓廢黜了劉辯,改立年幼的劉協。

這場權力的轉移,讓漢朝各地的軍閥憤怒。他們起兵反對董卓,但這場戰爭並沒有明確的勝負。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聯軍開始內鬥,而董卓則選擇遷都長安。但是,權力遊戲的終結往往是出人意料的,董卓被他的親近將軍呂布王允刺殺。

劉協此時只有12歲,他成為了長安城內的傀儡皇帝。城內的權力由李傕郭汜輪流掌握,兩人的爭鬥使長安城變得支離破碎。在這混亂的日子裡,劉協經常餓得只能依賴腐爛的牛骨頭熬湯為食。

這樣的悲慘日子終於在公元196年結束,曹操前來迎接了他,帶他到了許昌。但許昌並不是劉協想象的天堂。儘管他不再飢餓,但他很快意識到,曹操並不打算讓他真正的統治帝國。

劉協曾試圖與董承劉備等合作,暗殺曹操,但計劃被曝光。結果是,曹操當著劉協的面處死了董承和董貴人。這就是歷史記載中的衣帶詔事件。

那年的漢獻帝,剛滿二十歲,卻已經經歷了一個帝國從輝煌到混亂的全過程。

窗體頂端

年輕的劉協即使身在王位之上,卻面臨著無法擺脫的困局。他曾秘密策劃反抗曹操的計劃,期望重新奪回真正的權力。然而,命運似乎並不站在他這邊。在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的格局初露端倪,劉協的局勢變得更加險峻。

公元214年,劉協與伏皇后再次試圖制衡曹操,然而命運再次捉弄了他。曹操決意讓劉協徹底失去反抗的力量,連帶伏皇后及其子嗣也遭受了罪名。曹操更進一步,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劉協,控制皇室血脈。

劉協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真正的權力被剝奪得一乾二淨。當曹操去世,其子曹丕接替其位,更是迫使劉協禪讓皇位。退位的劉協被封為山陽公,但他並沒有被完全遺忘。

山陽縣的日子裡,劉協並沒有完全沉浸於無奈和悲傷。他運用宮中所學的醫術,無償為百姓醫治,成為了山陽縣的民間傳奇。他的善舉得到了後人的紀念,焦作地區至今仍有不收費的針灸和拔罐傳統。

公元234年,劉協離世,魏國曹叡尊重地為他舉行了天子之禮的葬禮。

我們可以這麼說,即使歷史上最英明的統治者,放到他的位置,也可能難以撼動已經設定的命運軌跡。劉協的一生,雖然充滿了掙扎與無奈,但他的善良和努力,為歷史留下了難忘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