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人們罵他是“扶不起的阿斗”,鄧艾兵臨城下後,劉禪沒有組織兵馬抵抗,等待援軍,反而開城投降了曹魏。與劉禪相對應的是,蜀漢有9位將士不願意做亡國之臣,先後為蜀漢戰死。
九、趙廣
趙廣,趙雲的兒子,官拜門牙將。
263年,魏軍兵分三路攻打蜀漢,趙廣跟隨姜維去抵禦敵軍。姜維面對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大軍的進攻,難以招架,接連敗給對手,最終退守劍閣。趙廣在沓中和鄧艾作戰的時候,戰死。
八、傅僉
傅僉,蜀漢別督傅肜之子。
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慘敗後陸遜後,傅肜率部為劉備斷後,他為劉備爭取到了足夠的逃跑時間,但自己戰死。傅肜的兒子傅僉,也是一員很優秀的將領,長於謀略,頗有膽識,深受姜維賞識。263年,魏伐蜀時,姜維安排傅僉和蔣舒鎮守陽安關。鍾會派胡烈率兵攻打陽安關。
傅僉鎮守的陽安關,原本固若金湯,難以攻破,但其副將蔣舒曾是蜀漢的武興督,後因犯錯被朝廷解除職務,他因此懷恨在心。魏軍進攻陽安關時,蔣舒勸說傅僉守城,他領兵出城破敵。
誰曾知,蔣舒出城後就投降了胡烈,導致蜀軍中出現劇烈動蕩,胡烈趁機攻破陽安關,傅僉戰死。
七、六、諸葛瞻、諸葛尚
諸葛瞻,諸葛亮之子,官居衛將軍、平尚書事,統領中央事務。諸葛尚,諸葛亮之孫,官居護軍都尉。
諸葛瞻,因為是諸葛亮的兒子,在蜀漢的名氣很大,眾人對他的期望也很高,但諸葛瞻名不副實,最終辜負了眾人對他的期望。263年,鄧艾偷渡陰平後,黃崇勸說諸葛瞻強佔險要地勢,依託地形抵禦鄧艾大軍進入平原,但是諸葛瞻沒有採納,導致鄧艾長驅直入,進軍至綿竹。
諸葛瞻在綿竹和鄧艾展開決戰。諸葛瞻有7萬大軍,鄧艾只有3萬,但鄧艾久經沙場,指揮能力遠勝諸葛瞻,最終鄧艾以弱勝強,擊敗了諸葛瞻。兵敗後,諸葛瞻和兒子諸葛尚自殺殉國。
五、黃崇
黃崇,黃權之子。
關羽被殺後,劉備封黃權為鎮北將軍,讓其跟隨自己征討江東。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慘敗後,倉皇逃往白帝城,而黃權的退路被江東切斷,無法撤回蜀漢。他不願意投降江東,所以率兵投降了曹魏。黃權投降曹魏後,蜀漢執法部門要殺了黃權家人,以儆效尤,懲罰黃權。
劉備說:“是我對不起黃權,黃權沒有對不起我。”劉備依舊像之前一樣厚待黃權家人。黃權的兒子黃崇,對蜀漢也無比忠誠。263年,鄧艾偷渡陰平後,黃權跟隨諸葛瞻去抵禦鄧艾大軍。
黃權勸說諸葛瞻搶佔險要地形,依託地形防守,但諸葛瞻沒有聽從,導致蜀軍被鄧艾擊敗,諸葛瞻只能退守綿竹。綿竹之戰中,黃權激勵手下將士和敵軍死戰到底,但鄧艾是久經沙場的曹魏名將,手下的士兵也是曹魏精銳中的精銳,戰鬥力強悍,最終蜀軍被魏軍擊敗,黃崇戰死。
四、張遵
張遵,張飛的孫子,張苞之子。張苞,跟隨諸葛亮北伐期間戰死。張遵,能力也很優秀,鄧艾偷渡陰平後,其跟隨諸葛瞻去抵抗鄧艾。綿竹之戰中,諸葛瞻戰死後,張遵繼續輔佐諸葛尚和鄧艾大軍作戰。諸葛尚陣亡後,張遵又和黃崇、李球等人一起抵禦魏軍,最後直至自己戰死。
三、李球
李球,蜀漢重臣李恢的侄子,官居羽林右部督。綿竹之戰爆發前,李球勸說諸葛瞻派兵搶佔綿竹附近險要隘口,藉助地形阻擊敵軍,但諸葛瞻也沒有採納,導致魏軍長驅直入,一路幾乎沒有遭遇像樣的抵抗,就兵臨城下了。李球跟隨諸葛瞻、諸葛尚出城和曹魏大軍決戰時,戰死。
二、張翼
張翼,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曾跟隨諸葛亮、姜維北伐,為蜀漢立下不少大功,官至左車騎將軍。
263年8月,曹魏伐蜀後,劉禪就派廖化前去支援姜維,張翼、董厥率兵防守外圍的各主要關口。
誰曾想,鎮守陽安關的副將蔣舒投敵叛國,導致陽安關被魏軍攻破,姜維、張翼、董厥等人只能退守到劍閣。姜維在劍閣地區,依託有利地形阻擋住了鍾會大軍,但鄧艾偷渡陰平,並在綿竹之戰中擊敗諸葛瞻,逼迫劉禪投降了。劉禪投降後,下令讓姜維、張翼等將士也投降曹魏。
蜀漢將士不甘心亡國。
後來,姜維和鍾會密謀造反,準備復興蜀國。事情敗露後,參與謀反張翼等蜀漢將士皆被曹魏殺害。
一、姜維
姜維,是蜀漢後期最主要的將領,他深受諸葛亮賞識,諸葛亮還將畢生所學傳授給了姜維。諸葛亮病逝後,雖然蔣琬、費禕、董允接替諸葛亮,做了蜀漢丞相,但姜維逐漸成長為了蜀漢最重要的將領。姜維官拜大將軍後,就秉承諸葛亮的遺志,率兵北伐。姜維一生中共9次北伐,雖然取得了一些戰果,但連年北伐,讓蜀漢百姓飽受戰爭之苦,也損耗了蜀漢的國力。
263年,曹魏伐蜀時,姜維又選擇了收縮的防守策略,將敵軍擋在劍閣,但是鄧艾卻率兵偷渡陰平,進入蜀漢腹地,滅掉了蜀漢。國家被滅後,姜維不甘心做亡國之臣,和曹魏名將鍾會密謀造反,恢復蜀漢。事情敗露後,姜維和鍾會都被曹魏殺害,參與謀反的蜀漢將領也被處死。